分享

双星柴永森:3.8亿条废旧轮胎的生意,我们来做!

 车与轮邦主 2020-11-20

2017年,我国产生废轮胎约3.8亿条,重约1300多万吨。而传统的掩埋、直接焚烧、土法炼油等处理方式,不仅经济效益低下,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裂解技术正在被逐步认识到是最有效的废乘用车轮胎循环利用方式。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双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兼总经理柴永森在2019中国橡胶年会上,作了《废旧轮胎绿色裂解实践》的报告。

点击视频,观看柴总详细演讲!

废旧轮胎裂解技术现状

在演讲中,柴总首先从裂解现状开始谈起,对其工艺以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作了详细的描述。


1、国外废轮胎裂解现状。

国外的工厂设计产能在5千至5万吨/年之间,设备造价高,规模小投资大,炭黑未进行深加工。大多处于试验摸索阶段,部分设备从中国进口,但未形成规模化生产。连续式装备正在成为新的主流和方向。

2、国内废轮胎裂解现状。

目前,国内的连续式装备不完全成熟,结焦堵塞问题未根本解决,土法炼油也未彻底取缔。那些已建成的个别连续型裂解工厂自动化程度低、安全和环保隐患大,真正“零污染、零排放、零残留、全利用”的智能化绿色裂解工厂尚未建成。

3、技术工艺现状。

首先裂解过程中流动—传热与反应耦合匹配的难度大,导致低值气、固产物多,高值液体产物少。其次,裂解产物利用率低,且污染物种类较多,多级脱除存在投资大费用高等问题。

4、国家战略政策现状。

据《中国轮胎循环利用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要求,到2020年,废轮胎裂解达50万吨。此外,在2018年7月6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科技专项,把废旧轮胎资源利用化列入其中,致力于寻找到系统性的解决方式,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轮胎循环利用,双星做了哪些努力?

面对严峻的行业现状,双星一直致力于使废旧轮胎绿色化,无害化,再利用化。那么,近些年来,双星都在哪些方面做出了努力,达成了什么样的成就呢?

1、成立国内顶尖级的人才团队。

双星集团与九所全球知名大学合作,其中,东南大学是该项目的科技牵头人。

九所大学加上双星集团的技术人员,共一百多名教授和专家,分别对关键技术设备研发、系统集成示范、商业化推广,高效再利用技术等方面的难题与课题,进行集中研究和攻克。

2、智能装备模块化建设。

每类装备由多功能模块组成,其核心装备分为三部分:回转窑裂解装备(1万吨/年)、旋转移动床裂解装备(2万吨/年)、炭黑深加工装备(7千吨/年)。

3、RCOS平台(区块链)建设。

谈到这个平台,柴总表示:这是一个极具安全性和环保性的产业,我们通过该技术,实现了信息的采集、控制、共享、运营、升级。工厂生产的一系列关于安全、环保、质量、生产效率的参数都可以被收集和分析。有了这样一个平台,对于工厂建设帮助很大。

4、工业4.0示范工厂——科技部重大科技专项。

双星工业4.0示范工厂落地于河南汝南,科技部专家考察时表示:双星独居创新性,达到了无尘无味,实现了零残留、零排放、零污染、全利用,是利国利民的好项目!

据柴总介绍,该工厂目前已连续运行了一个多月,运营状况良好。

小邦说

当双星刚开始投身废旧轮胎裂解技术时,引来了国内许多人的非议。对这些人的心理,柴总用三个词总结:“自私,自卑,自大”

自私的人认为:新技术被推广,我的方法就没人用了。自卑的人认为:这技术只有外国人能做,中国人不行。自大的人认为:我都做不成的,你怎么做得成?


然而,双星近年来不仅在人才、技术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更是对整个轮胎循环利用产业进行了变革RCOS平台(区块链)以及工业4.0示范工厂,都逐渐成为了行业的标杆。双星集团已用事实证明:废旧轮胎裂解,我们不仅能做到,而且还做的真,做的实!

热点

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