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命中的错失与修复

 HNYZL 2019-03-28
原文@叶缦汀 载于中读App

生命中的错失与修复

女心理学家和精神分析师梅兰妮·克莱因,曾解析过一个「交换人生」的小说故事。

这个故事来源于法国小说家朱利安·格林的一篇小说。

故事主人公法比安·埃斯培索,是一个年轻的职员。他对自己的生活境况相当不满,长得不帅、贫穷、工作也不好,无法得到女人的欢心。法比安的家境糟糕,他还在上学期间,父亲就已死去,早逝的父亲生前赌博输了家当,还与母亲之外的女人鬼混,而母亲缺乏温情和爱。法比安对比他拥有更多的人,怀有强烈的羡慕与恨意,对财富和成功无比渴望。

贪婪、嫉羡和憎恨,驱使法比安想去攫取他人拥有的东西,包括物质上的和精神上的。他与魔鬼订立契约,获得了变成他人的魔力。法比安使用魔法变成他想成为的他人,但每次都很快在他的新形象身上,发现令他厌恶、难以忍受的东西,于是又去寻找下一个交换对象。经过三天交换人生的历程,法比安想再次成为他自己。他终于回到家中,重新变成了他自己,最后在体验到一种神秘的快乐后死去。

梅兰妮克莱因用她所提出的「投射性认同」理论解析了这个故事。

故事中,法比安所寻找的,其实是他理想中的父亲形象。

但是,他注定会失败,因为由于怨恨而增加的嫉羡和贪婪,决定了他对父亲形象的选择。法比安发现,被他转换进入的人--表面上拥有他所渴望东西的理想形象,原来都是如他现实中的父亲一般卑劣和软弱的人。

法比安与之订立契约的魔鬼,代表了诱惑的、危险的父亲,也代表了法比安心理上本我与超我的层面。

他转换进入的第一个对象,他的雇主普加,拥有财富和权力,代表了富有而强大的父亲。但是普加老迈、迟钝,身患疾病,却又令法比安难以忍受。

于是,他进行了第二次交换。这次转换进入的对象,是拥有年轻健康身体的保罗。保罗其实代表了法比安自体的一部分。但他却在转换后,意外杀死了保罗一直爱恋着的贝莎,这让他不得不急切寻找新的交换对象。

法比安遇到了小男孩乔治,但却无法与之转换,魔鬼的魔法对小孩子不起作用。小男孩代表他理想的童年自体和渴望重获爱的能力。

法比安转换成了克制、理智的弗格森,这是他的相似个体。

其后转换进入的的卡密尔,拥有英俊外表、美丽妻子,是与法比安相异的个体。卡密尔的妻子爱丽丝,代表了法比安自体中好的部分,这个部分有能力憧憬和爱。

成为他人却丢弃了自己人格中珍贵的部分,这种罪疚感的产生,促使法比安渴望再度成为自己。这表示他想找回自己人格中好的部分,找寻失去的理性客体。

当他终于回到家中,发现在这期间,母亲一直在照料已虚弱不堪的他的另一部分。法比安最终与母亲和解,重新拥有了爱的能力。

原先自我憎恨的法比安,当他能够去爱与容忍他人的同时,他对他的自体也产生了更多的爱和容忍。最后的他已不再要求父母必须是理想的,而且能原谅他们的缺点。

在交换人生的三天里,法比安穿越了情绪经验的世界,成功地修复了他生命中错失的部分。

——你所眷恋的别人身上那些blingbling闪闪发光的东西,其实就藏在你的生命中,是未经发现或错失的那部分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