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传瑛先生谈昆剧鞋皮生 附《彩楼记·拾柴》

 cxag 2019-03-28


周传瑛先生

昆剧传习所“传”字辈

在我们昆曲中,有一套分得相当精细的表演艺术。像小生这一门 , 就分做官生 (又称纱帽生 ) 、巾生、雉尾生 ( 又称鸡毛生 )、鞋皮生( 又称苦生) 、黑褶子小生和娃娃生等。在歌唱上,各种生角都有不同的唱法 ,而最突出的,是在表演艺术上各有很大的差别。


周传瑛昆剧《彩楼记·拾柴》片段

苦生为什么又叫鞋皮生呢,因为是黑褶子或“富贵衣”的穷秀才, 很少有穿高底靴的,所以称为鞋皮生。如《 绣襦记·卖兴·当巾》 中的郑元和、《评雪辨踪 》中的吕蒙正、《拜月亭·踏伞》中的蒋世隆等都是。但是穿黑褶子的小生并不都属于鞋皮生,如《牡丹亭·叫画》中的柳梦梅,以前演出也是穿黑褶子的,而他则不包括在鞋皮生之内。

也许有人说,这类穷书生在表演上不会有更多的身段 (如京剧《鸿鸾禧》中的莫稽就很少身段)。可是 ,在昆曲的表演艺术中,每一种角色都有它的独特的表演方法,甚至有些身段只有某一出戏的某一个角色所专有,在别的戏中是看不到的。(摘自周传瑛《谈昆曲小生的表演艺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