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阳明和他的阳明心学

 我爱你文摘 2019-03-28

        王阳明(1472-1528),跟唐伯虎(1470-1524)是同一时代的人,老百姓都知道唐伯虎,大概源于风流唐伯虎的风流。而知道并应用阳明心学的,多数都是智者。

        王阳明本名王守仁(1472-1528),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就华夏三千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被称作“两个半完人”之一,前有孔子,后有王阳明,半个算曾国藩;就五百年文明史来看,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就明代当时的历史来看,王阳明也堪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士大夫精神的楷模。

          从张居正到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再到曾国藩、孙中山,都是阳明心学的忠实信徒。

        王阳明出生在书香门第,11岁时父亲考中状元,在当时“惟读书登第耳”,“学而优则仕”的大背景下,王阳明却在老师和父亲大人面前说出了自己的志向:“登第恐未为第一事,或读书学圣贤耳!”就是说,考仕途并不是头等大事,人生的第一等事是读书,做圣贤,做圣人。先生听了这话目瞪口呆,也只能笑笑说,你的这个第一等事可真够高的。而当父亲问起他的时候,他说的更具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着实一鸣惊人。跟父亲辩论的一段话:状元也就只能是自己一代,不能传给子孙,是不是?也不过光耀一代而已。而建功立业,为万世开太平,却可以光耀千秋。考不考状元,我觉得没多大必要,能不能建功立业才是最重要的。

      智商上,王阳明遗传了父亲王华的聪明才智。但他的追求,与当时的家庭及时代背景格格不入。王华代表了宋明理学所能塑造出来的完美知识分子的典范,而王阳明的心学就是要打破宋明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压制。因此,这对父子之间不停地爆发“虎爸”与“熊孩子”之类的戏剧冲突,就注定是一种必然的现象。

        王阳明痴迷象棋,不好好学理学,王华一怒之下把象棋扔掉,象棋被扔掉之后,王阳明也没有把注意力转回儒家经典来,而是转到道家的长生术上来了,在那儿读道家的一些经典。他对兵家也很关注,天天带着一帮孩子,玩打仗游戏。 

        有一天王华刚要去朝廷上班的时候,王阳明突然拦住他爹,从袖子里面掏出一篇奏疏来说,听闻最近京畿之内有石英、王勇作乱,秦中石和尚、刘千斤等造反,不知可有此事?王华冷冷地看着他,不知道宝贝儿子又要唱哪出。王阳明把奏疏呈上说,这是他为皇帝写的《帝国平安策》,请父亲大人代转呈皇帝。     

  王华耐着性子说:“你想建功立业,首先要什么?第一,要有政治智慧。第二,要有政治平台。王阳明此时才觉得父亲是对的。此时的王阳明,因为父亲的话,王阳明决定参加科举考试,此时的王阳明,在父亲那里算是“开悟”了。

        王阳明在成人之后,和宦官做斗争,九死一生,好不容易逃出,秘密潜回南京。王华此时在南京做吏部尚书,作为一个有大智慧的父亲,他并没有只让儿子逃得性命就算了,而是劝他要去龙场赴任。正是在父亲这种大智慧的指导之下,王阳明才毅然决然奔赴当时看来绝无生还可能的一条死路,去龙场驿赴任了。也就是在那里,王阳明龙场悟道,(悟自己真正的道),开辟了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座高峰,开启了他作为五百年来一大完人的人生价值之路。

          面对宦官的追杀,王阳明伪装跳河死里逃生。死里逃生后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积极面对。在贵州办书院,讲学。思州知州故意找茬,王阳明一封信就把他唬住。当地的按察司大人拜他为师。

        后来在朋友推荐下,任庐陵县任知县,虽说此前没干过这个职务,但上任第一天就免了葛布税,直接就跟宦官斗在一起了。最后成功免了税,为老百姓免了灾。凭着事上练的智慧,一切难题迎刃而解。老百姓先免税,这就是真正的事上练。很难想象,有什么人能比王阳明处理得更漂亮,处理得更有智慧,处理得更有担当,而且还有这么大圆满的结局。有了心学的王阳明轻轻松松地就把这么难的事给解决了。

        王琼的推荐下,王阳明出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 等于是一方诸侯。王阳明此前做的都是文职,这个职务可是兼统文武。     

        王阳明走到吉安府万安这个地方,前面那段狭窄处有数百流寇正在劫船,杀人越货,抢东西。这一下,前后商船大乱,大家都茫然无计。王阳明轻装上任,就随身带了几个仆人和家眷,官船上就二三十个人,没带多少士兵。就在这时,王阳明大喝一声不要乱,掏出官印对大家说,我是新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赣、汀、漳。我大军随行而至,这几个流寇不在我话下。你们大家都听我的。  王阳明让所有的商船组织起来挂自己的官旗,所有商船有鼓擂鼓,无鼓呐喊。让商船跟着他的官船排成阵势,徐徐向前。所有人一听,有朝廷官员保护,商船随官船行进,就有主心骨了。所有的商船跟王阳明的官船排成一列,雁行而进,沿江而上,一边前进一边擂鼓助威,齐声呐喊。这边流寇正在劫船,突然听说对面官军杀到,远看竖着官军的大旗,气势逼人,而且大声呐喊,杀声震天。大家拼命叫喊,把那帮流寇都吓坏了。一打听,说是巡抚大人经过。那巡抚得带多少兵啊,我们这几百人怎么打得过?这帮土匪、流寇见机也快,慌忙岸边群群跪拜,大声请求饶命啊。这一下,王阳明看出情状来了,也不就前,那样容易让流寇看出虚实。只是派人上前说,这是南、赣、汀、漳巡抚大人经过,知道你们有冤情,知道你们是流民,大人就是来解决你们的生存问题的,要相信朝廷,相信大人。你们这般恶行本来罪不可赦,但念你们初犯,赶快把抢劫的财物放下,把行凶的刀具都放下,然后各回各乡,等待政府安置。这一招叫法外施恩,现在大人说了,不追究你们的罪行,只要你们把财物都放下来,然后散伙,不再聚众闹事,各回各家,大人将来还安置你们的生活。这一下,流寇、土匪如蒙大赦,纷纷磕头谢恩不止。哗啦啦,大家作鸟兽散,都走了。王阳明的官船顺利过了这段江面。商船后来还问王阳明的手下,不是说大人大军随行而至,怎么看不到大军在哪儿?那手下说,什么大军,就我们这几个人。大家一听,大人这胆魄,这胆略,真是不得不令人佩服啊。

      上任后,王阳明作为一个文官兼武官带兵打仗。剿匪,平宁王之乱。我们很多人都以为,王阳明最大的战功是平了宁王之乱。然后前有平南赣匪患,后有平广西匪患,可惜都不是什么大的战役。但其实不要小看这次平南赣匪患,正是王阳明具备“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思想和要使此地长治久安的观点,才使得南赣匪患后来彻底得到解决。试想南赣匪患如果不是彻底在他手中解决,再发展下去,必将民不聊生,后果不堪设想。

      可以说,王阳明的心学是哲学,也是心理学。心学在实用层面,具有非常丰富的心理学内涵。为什么王阳明当时敢于在这种狭路相逢的格局中,兵行险招呢?因为王阳明早已把对方的虚实看得清清楚楚,了解得通通透透。

    心学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自我解脱,简单的现实逃避,而是一种社会担当,一种巨大的胸怀。这种胸怀本质上是儒家的胸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张载所说的“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王阳明创造了阳明心学,阳明心学同样成就了王阳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