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文解字 | 花草:春天来了,你们去赏花了吗?

 妙理闲谭 2019-03-28

【花】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广雅 · 释草》:花,華也。

“花”是“華”的异体字。華,甲骨文是象形字,字形像一棵树上满是花枝的样子。金文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木”写成,同时加“于”(竽,乐器),表示古人用花枝装饰欢庆的乐器。

籀文像枝叶茂盛的植物有许多灿烂的亮点闪烁其间。篆文将金文字形中的写成,将金文字形中的“于”(竽)写成“亏”形的。有的篆文加“艸”(草),强调了“華”的草本属性,于是“華”的含义发生了由“木”变“草”的大转变。

由于古籍中“华(華)”多表达木本植物的花朵,后人另造形声兼会义的“花”表达草本植物的繁殖器官:(草,草本植物)(化,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演变),强调“花”的艳丽来自于绿色藤、茎的神奇之“变”。

造字本义

名词,草本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

【草】

字形演变


字源解说

《説文解字》:草,草斗,櫟實也。一曰象斗子。从艸,早聲。

《説文解字》:草,包裹着籽实的植物壳斗,即栎树的籽实。另一种叫法叫“象斗子”。字形采用“艸”作边旁,采用“早”作声旁。 

“屮”是“艸”的本字;而“艸”又是“草”的本字。屮,甲骨文字形像刚破土萌发出两瓣叶子的嫩芽。

造字本义

名词,地面上片状生长的禾本科植物。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

有的金文在艸丛中加“早”;“早”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日照草地。篆文承续甲骨文和金文字形。当“屮”成为单纯字件后,再加一个“屮”另造会义字代替,字形像两茎四叶的一株草。有的篆文承续金文字形。隶书将篆文字形中的“艸”写成“卄”;将篆文字形中的写成

版权声明:文章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责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