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不可不知的教子真经:“教”和“育”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滕训超 2019-03-28
     “教”和“育”这两个字的真正内涵是什么?  
​    
“教”字,古圣先贤有很多解释,最值得去理解而又能给我们启发的有以下四句话:

     第一句话:

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

——许慎《说文解字》

     上所施——我们父母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

     下所效——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表现在行动上。

你不需要刻意去讲道理给孩子听,你只要做好你自己,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第二句话:

以善先人者谓之教。

——《荀子·修身》

      人之初,性本善,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是善良的,如何让孩子善良的天性得以舒展、得以释放,是需要我们为人父母者,用善心、善言、善行作为启蒙。

     第三句话: 

修道之谓教。

——《礼记·中庸》

      中庸里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说,天命赋予人的就是“性”,顺应“性”的发展就是“道”,加强“道”的修养就是“教”。

所以父母要去了解孩子的天性,并给它释放的空间。如果你在压抑孩子的天性,便是在破坏道,以压抑孩子、强迫孩子而让他取得某方面的“成就”,那就不是“教”,结果一定是失败的。

    “天性”是什么呢?就是孟子说的:恻隐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和羞恶之心。无此四心,非人也。所以,引导孩子修炼这“四颗心”才是真正的教。

     第四句话: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老子《道德经》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言之教”,是身教,是潜移默化的引导。

      这四句话,每一句都讲出了“教”的内涵。

     “育”字,《说文解字》里讲:“育, 养子使作善也。”“善”,包含善念、善心、善言、善行。一个想做好事的想法、一颗善良、宽容的心、一句温暖人心的话语、一个帮助他人的行为都是善。
​     

当孩子有颗善良的心,他就有善良的行为,他身边就会有很多善良的朋友,他的人生就会很幸福。当父母常常表现出善的行为,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深受感动,从而模仿你的善行。
​      所以,“教”告诉孩子怎么做,“育”告诉孩子做什么。

      托尔斯泰有句名言:“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
​     

这便是育人先育己,每位家长都应牢牢记住这一点。只要有机会,就用我们的善心、善言、善行融化孩子,成为孩子的榜样,做一名合格的“第一任老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