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沁园春 长沙 一、语基落实
A.湘江/镶嵌 染色/点燃 飞翔/享受 B.沉浮/符合 寥廓/括号 峥嵘/征兆 C.茂盛/藐视 挥斥/钥匙 僧侣/鲁莽 D.舟船/周详 遒劲/追求 遏止/碣石 思路解析A项,分别读xiāng/xiāng,rǎn/rán,xiáng/xiǎng。B项,分别读fú/fú,kuò/kuò,zhēng/zhēng。C项,分别读mào/miǎo,chì/shi,lǚ/lǔ。D项,分别读zhōu/zhōu,qiú/qiú,è/jié。 答案B
A.漫江碧透 轻歌慢舞 丰功伟绩 变本加厉 B.苍海桑田 苍茫大地 融会贯通 志大才疏 C.百舸争流 挥斥方遒 待价而沽 虎视眈眈 D.鱼翔浅底 层林尽染 篷荜生辉 流言蜚语 思路解析A项,“轻歌慢舞”的“慢”应写作“曼”;B项,“苍海桑田”的“苍”应写作“沧”;D项,“篷荜生辉”的“篷”应写作“蓬”。 答案C
A.为庆祝一年一度的重阳佳节,社区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一群风华正茂的老人积极参与活动。 B.每次回忆起那段战火纷飞的峥嵘岁月,这位战争时期扛过枪、打过仗的老战士总会显得非常激动。 C.农民科学种田,工人不断创新,科技工作者致力于科研……各行各业都在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就“中国梦”添枝加叶。 D.毛泽东的词大多以翻云覆雨的磅礴气势抒写革命豪情,意境雄浑优美,风格豪迈奔放,《沁园春 长沙》就是这样的宏伟诗篇。 思路解析A项,“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特指年轻人,此处对象用错。C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应改为“增砖添瓦”。D项,“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此处感情色彩不当。 答案B
A.市场的发展带来了种种问题,最为突出的是部分超大城市房价过高、一些地区商品房库存过多,这是目前各地各项相关政策的背景。 B.北非战乱造成了严重的国际人道主义灾难已经波及到欧洲,大量难民逃往位于地中海的意大利小岛蓝普度撒,小岛已经不堪重负。 C.无论是湘江中百舸争流的场面,还是搏击长空的雄鹰、任意遨游的鱼儿,都是经诗人的眼筛选过的景物,并经过诗人的眼折射出来。 D.她的歌声清亮、甜美、质朴、亲切,焕发着泥土的芳香,仿佛把人们带到了那美丽富饶的河西走廊。 思路解析A项,成分残缺,应在“各项相关政策”前加上“出台”。B项,结构混乱,应把“造成了”改成“造成的”;“波及”与“到”语意重复,删去“到”。D项,搭配不当,应把“焕发”改为“散发”。 答案C
细雨茸茸湿楝花,南风树树熟枇杷。 ,一路莺啼送到家。 A.徐行不记山深浅 B.东风染尽三千顷 C.林莺啼到无声处 D.想见夜深人散后 思路解析B项,季节不合,诗中季节为夏。C项,矛盾,末句是一路都有莺啼。D项,情境不合,诗写山行所见之景,可见是白天,夜晚是不可能有莺啼的。 答案A 二、阅读理解
阅读文本,完成第6~9题。 沁园春 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开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洋溢着诗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B.一个“看”字,总领以下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 C.诗人从山上、江面、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 D.一个“恰”字,统领以下七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思路解析A项,“洋溢着诗人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在前三句中没有体现。 答案A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应首先理解词语本义,然后结合具体语境思考其语境义。 参考答案“击”生动形象地刻画了雄鹰在天空中翱翔的样子,给人以力量感;“翔”准确细腻地表现了鱼在水中自由自在游动的情态,给人以美的享受。
思路解析“赋”往往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直接叙事、抒情。在这首词中,这两组语句,还具有营造气势、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参考答案诗人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先抒发了对美好秋景的赞美之情,然后回忆了“同学少年”的激情岁月。这样写,使词句连贯直下,非常有气势,为抒情、议论做铺垫。
思路解析此题考查对词中抒情主人公形象的理解、把握。可从词中找出能体现抒情主人公形象特点的语句,然后加以概括。 参考答案这首词塑造了一个风华正茂、意气风发、指点江山、胸怀天下、视“万户侯”为“粪土”的青年革命者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0~11题。 采桑子 重阳①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①本词作于1929年10月。这一年秋,红四军转战赣、粤、闽三省边界,在福建省西部汀江一带,歼灭当地军阀,攻克了上杭,壮大了红军队伍,发展了革命根据地。所以词中说“战地黄花分外香”。
A.人生易老天难老——人生有常,宇宙无尽,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 B.岁岁重阳——自然界不会因为人事变化而改变它的运行规律,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重阳节。 C.战地黄花分外香——经历过战火洗礼的黄花分外芳香。可见红军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诗人。 D.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壮丽的秋光比柔和的春色更为宜人,秋景比春景更壮阔;后一句更表现出诗人乐观的情怀、开阔的心胸。 思路解析A项理解错误,词中并没有“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无限惆怅”之意。 答案A
思路解析回答本题应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分析理由。重点在于正确理解“不似春光”和“胜似春光”的含义,分析时结合作品的主旨及包含其中的诗人的情感态度。 参考答案“不似春光”是就秋天的景色与春天的景色相比较为单调这一点而言的。“胜似春光”是就秋天到处见橙黄、时时有收获这一情景说的。又加上红军打了胜仗,诗人看到“寥廓江天万里霜”的景色,自然就发出了由衷的赞美。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第12~13题。 水调歌头①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攲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拼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靖康之后,叶梦得随宋高宗南渡,深得高宗器重。后高宗向金求和,叶梦得被调离长江前线,无所作为,于是上疏告老,隐居于湖州卞山石林谷。此词即作于其间。
思路解析回答本题,应先找出句中所采用的意象,结合意象的特点分析景象的特点。可采用如下答题模式:诗人通过什么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画面特点)的画面(景象)。根据诗歌内容来看,此处写景实际是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参考答案①诗人选用秋色、秋霜、黄花、房屋(小窗低户)、小路等意象,描绘出秋季诗人隐居之处凄美、幽僻的景象。②为后文抒发情感做铺垫。
思路解析对诗人感情的把握,一要结合诗歌内容,二要注意联系诗歌背景资料。本题中给出了注释,分析时应考虑这一内容。 参考答案①对朝政的不满;②对壮志难酬、英雄空老的感喟;③想以山水自娱,但又无法忘怀国家的安危,时刻惦念着抗金战事的矛盾、痛苦。 三、表达交流
山, 书, 快马加鞭未下鞍。 惊回首, 离天三尺三。 思路解析回答本题一要注意句式、修辞与原句一致,二要注意所写内容与原文保持和谐一致。 答案示例(1)(书,)争分夺秒细研读。增才智,助我踏征途。(2)(书,)纳玉藏金聚宝珠。勤开采,富有世间殊。
思路解析写开场白时应注意语句要流畅、有气势,还要紧扣朗诵比赛的主题。 参考答案一代伟人毛泽东留给我们众多优秀的诗篇,从“鲲鹏击浪从兹始”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我们领略到毛泽东“唤起工农千百万”的宏伟气魄、“三军过后尽开颜”的喜悦;“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声音还在耳边萦绕,“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雄心已上心头。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近毛泽东,领略他的诗篇。 |
|
来自: 昵称63084814 >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