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书.循吏传》序云:古之善牧人者,养之以仁,使之以义,教之以礼,随其所便而处之,因其所欲而与之,从其所好而劝之。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故人敬而悦之,爱而亲之。恤其灾患,导以忠厚,因而利之,惠而不费。其晖映千祀,声芳不绝。
A、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 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 鱼者?吾故不受也。”
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 公仪休在家吃饭时觉得蔬菜特别新鲜可口,从夫人嘴里得知是自家菜园种出来的,他起身去把自家园子的菜全拔光扔了。当他发现自己家人织的布很好时,立刻休掉了擅长纺线织布的妻子,焚烧掉自家的织布机。他对家人说:“如果当官的都像我这样自家种菜织布,让那些农民和靠手艺吃饭的人东西卖给谁去?” 2、石奢,春秋楚昭王的宰相。品性: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 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 当死。”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 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石奢宰相有一天到县里视察工作,碰巧路上边有人被杀,他马上就带头去追人犯,等抓到凶手一看,竟然是他老爹。石奢二话不说,放走了他爹绑上自己下狱。让人传话给楚王:“杀人犯是臣的老父亲,假如以惩办亲生父亲来兑现国家政令,做儿子的我就陷于不孝;假如因为人犯是我生父我就无视国法纵其犯罪,对大王可就是大大地不忠,所以一切只能由我这个为人子、为君臣的来承担,我罪当该死。”楚王说:“追逃犯没有追到,追的人不应当治罪,你还是安心当你的宰相吧。”石奢态度坚决地对楚王说:“一个人不爱自己的父亲,不算孝子;不按王法办事,难称忠臣。大王您赦免我的罪过,那是您的恩惠;我心甘情愿认罪伏诛,是做臣子的本分。”他最终没有接受楚王的宽免,自杀以身替父顶罪。 3、李离,春秋晋文公的法官。品性:勇于担当,绝不诿过。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 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 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 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 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李离主管的系统因为审判失误错杀了一个人,他发现后把自己关进牢狱,判了死罪。晋 文公知道这件事后对他说:“官有大小,法有轻重,错杀人是下面官员的过失,并不是你的责任。”李离说:“在我被任命为他们的长官时,我没有跟他们谦让;拿的俸禄比他们多,也没有分给他们一些。现在我主管的系统杀错了人,却把过失推给下级,这种做法我没听说过。”晋文公又说:“按照你的逻辑,那我也有责任了?”李离说:“法官应依法办事,错罚了别人自己就该受罚,错杀了别人自己就该被杀。大王您不同呀,您是因为相信我能仔细调查正确断案,才任用的我。现在我因听信不实之词错杀了人,罪当处死。”最终李离坚持承担责任,伏剑自刎,以死谢罪。 4、许荆,东汉桂阳太守。品性:教化为先,力求和睦。 A、荆少为郡吏,兄子世尝报仇杀人,怨者操兵攻之。荆闻,乃出门逆怨 者,跪而言曰:“世前无状相犯,咎皆在荆不能训导。兄既早没,一子为嗣, 如令死者伤其灭绝,愿杀身代之。”怨家扶荆起,曰:“许掾郡中称贤,吾何 敢相侵?”因遂委去。 许荆年轻时在郡里做官,兄长的儿子许世发誓要杀了对方为父报仇,怨家一伙人持棍棒 刀械主动前来寻恤滋事。得到消息许荆赶紧出门迎头拦住气势汹汹的一队人马,跪地央求道:“许世之前言行不检点冒犯了各位乡亲,责任都在我这个当叔父的没教育好他,兄长早逝,如今留下这根独苗,如果你们杀了他,兄家可就绝门绝户了,我愿以身代侄子去死,你们要杀就杀了我吧。”怨家闻言顿时气消,伸手扶起许荆,客气地说:“许大人贤孝宽厚全郡闻名,我们怎么敢动你一手指头呢。”说罢都扭头回去了,从此不再记仇 B、尝行春到耒阳县,人有蒋均者,兄弟争财,互相言讼。荆对之叹曰: “吾荷国重任,而教化不行,咎在太守。”乃顾使吏上书陈状,乞诣廷尉。均兄 弟感悔,各求受罪。
家产而发生纠纷,互相告对方到了县衙。许荆得知此事后把蒋氏兄弟两叫了过来,叹口气说道:“我担负国家重任管理这个地方,文明谦让的教化没有得到很好施行,导致你们兄弟为财物而不顾纲常伦理、手足之情,这一切责任都在我这个太守身上。”说完,他让衙差拿来笔墨纸张,当即写了弹劾自己的请罪书,请求朝廷治他教化不力之罪。蒋氏兄弟见状,顿时感到悔恨和内疚,各自检讨重归于好,并请求许荆治他们的罪。 5、赵轨,隋朝齐州别驾。品性:谨严肃穆,防微杜渐。 A、其东邻有桑,葚落其家,轨遣人悉拾还其主,诫其诸子 曰:“吾非以此求名,意者非机杼之物,不愿侵人。汝等宜以为 诫。” 赵轨家东邻院子有棵桑树,结的桑葚落到他家这边来,他让家人全部捡起来送到桑树主人家,对他的几个儿子说:“我这样做不是为了求个好名声,用意是不是自家的东西,就不要占有。你们要以此为戒。” B、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 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 赵轨被任命做原州总管司马,半夜走在路上,他手下的人马脱缰跑到稻田里,踩踏了农民的庄稼,赵轨停下马一直等到天亮,找到田地的主人照价赔偿后才离去。原州的官吏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改变作风的。 C、征轨入朝,父老相送者各挥涕曰:“别驾在官,水火不 与百姓交,是以不敢以壶酒相送。公清若水,请酌一杯水奉饯。 轨受而饮之。 赵轨上调到朝廷,父老乡亲倾城相送,眼含热泪对他说:“大人在任时,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所以我们连一壶酒都不敢给你送。大人清廉如水,临别之际就请你喝杯清水,算我们为你饯行了。赵轨接过水来喝了下去。
6、辛公义,隋朝岷州刺史。品性:知难而进,尽心竭力。 (岷州)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病,则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 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 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暑月疫时, 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 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 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 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哪得不死, 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子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 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 合境之内呼为慈母。 岷州当地十分落后,人都害怕病人,家中一人得病,全家都躲开去了,即使父子夫妻也都不互相照顾,人们已经习惯了不讲亲情孝义,导致得病的人大多都无谓死去。辛公义上任后很为这种现象担忧,他想改变这种冷酷的陋习。于是分别派官员巡视检查整个辖区,凡是有生病的人,一律用床或车送来,安放在官署的厅堂。暑天瘟疫流行,病人多达几百个,官署厅堂走廊都躺满病人。辛大人给自己弄了张床,一个人坐在病人中间,从早到晚,在病人堆里处理公务。朝廷给他的俸禄,全拿出来给病人买了药,亲自替病人找医生治疗,躬身耐心劝导病人吃饭喝水,结果病人都一个个慢慢痊愈了。辛大人这时召集病人的亲属前来,指导他们说:“生死由天命,但跟接触病人没有关系;从前你们抛弃他们不管,所以大小病都死了;你们看这些天我集中起这么多病人,我自己就坐卧在他们中间,如果说传染,我哪能不死,相反病人却全都好了。你们再不要相信旧俗了。”许多病人的子孙听了辛大人的话后,都惭愧地道歉离去。此后人们碰到病人,争相学辛大人的做法,病人无亲无故的,就留在自家照料。岷州这里人们开始互敬互爱,旧的恶俗就被革除了,岷州全境的老百姓称赞辛公义为“慈母”。 7、倪若水,唐玄宗朝任汴州刺史。品性:政维清静,遇事无隐。 四年,玄宗令宦官往江南采等诸鸟,路由汴州。若水知 之,上表谏曰:“方今九夏时忙,三农作苦,田夫拥耒,蚕妇持 桑。而以此时采捕奇禽异鸟,供园池之玩,远自江、岭,达于京师, 水备舟船,陆倦担负,饭之以鱼肉,间之以稻粱。道路观者,岂不 以陛下贱人贵鸟也!陛下方当以凤皇为凡鸟,麒麟为凡兽,即、 鸂鶒,曷足贵也?陛下昔潜龙籓邸,备历艰虞。今氛昆廓清,高居 九五,玉帛子女,充于后庭,职贡珍奇,盈于内府,过此之外,复 何求哉?臣承国厚恩,超居重任。草芥贱命,常欲杀身以效忠;葵 藿微心,常愿隳肝以报主。瞻望庭阙,敢布腹心,直言忤旨,甘从 鼎镬。”手诏答曰:“朕先使人取少杂鸟,其使不识朕意,采鸟稍多。 卿具奏其事,辞诚忠恳,深称朕意。卿达识周材,义方敬直,故辍 纲辖之重,委以方面之权。果能闲邪存诚,守节弥固,骨鲠忠烈, 遇事无隐。言念忠谠,深用嘉慰。使人朕已量事决罚,禽鸟并令放 讫。今赐卿物四十段,用答至言。” 开元四年,唐玄宗派宦官到江南去为他搜集鵁鶄等各种鸟儿,路过汴州,倪若水知道了这件事,立即上表劝阻皇帝,他在表中言道:“眼下正是三夏农忙时节,各地农民劳作辛苦,种田的男人扶犁种地,女人提篮采桑养蚕。陛下在这个时候搜捕奇禽异鸟,捉到皇宫池园中去玩,鸟儿要从这么远的江岭运回到京城长安,水上须备舟船,陆路须人担挑,还要喂食鱼肉和稻谷。沿途百姓们看见,岂不是认为您轻视人而看重鸟吗?陛下不妨把凤凰当做家禽,把麒麟视为牛羊,您这样一想,那鵁鶄、鸂鶒又有什么值得珍贵好玩的呢?陛下从前未当皇帝时,历尽艰难忧患,如今气象一新,高居龙位,玉帛美女,充满后宫,珍宝奇玩,塞满府库,在这些东西之外,您还有什么可求的呢?臣蒙国家厚恩,担负重任,命如草芥,随时准本杀身以表现忠诚;心若葵藿,常怀披肝沥胆报主之愿。遥望皇宫,我冒昧说出心里话,直言可能忤逆了圣上,甘愿接受刑罚。”玄宗阅罢倪若水的表奏,亲笔写诏书答复他:“朕先前派人找几只鸟儿,他们误会了朕的本意,弄得太多了。你详细上奏此事,言辞恳切,很合朕心意。爱卿你见识通达才能全面,做人正派而坦荡正直,所以才让你卸任朝廷要职,委以地方大权。果然是杜绝邪恶满腔诚意,坚守气节,刚正不阿,仗义执言。朕考虑你这样的忠诚正直,理当犒劳嘉奖。朕已根据你反映的情况处罚了派去的太监,同时命人把那些鸟儿也都放了。现在赏赐你四十段织物,以感谢你的肺腑之言。”
8、潘好礼,唐玄宗朝豫州刺史。品性:清正严明,六亲不认。 A、开元三年,累转邠王府长史。俄而邠王出为滑州刺史, 以好礼兼邠王府司马,知滑州事。王欲有所游观,好礼辄谏止 之。后王将鹰犬与家人出猎,好礼闻而遮道请还。王初不从, 好礼遂卧于马前,呼曰:“今正是农月,王何得非时将此恶少 狗马践暴禾稼,纵乐以损于人!请先蹋杀司马,然后听王所为 也!”王惭惧,谢之而还。 唐玄宗开元三年,潘好礼多次转任后为邠王府长史。不久邠王出任滑州刺史,安排潘好礼做邠王府司马,主持滑州事务。邠王想出去游玩,常常被潘好礼劝阻住。后来邠王携家人带着鹰犬外出打猎,潘好礼听说后在路上拦住邠王。邠王开始不答应,潘好礼就横躺在邠王的车马前面,大声劝说道:“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大王您怎么能在这时候带着一帮人和狗马践踏禾苗庄稼,纵情玩乐而损害农民!请先踩死我这个司马,然后您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去。”邠王闻言惭愧不已,说声不好意思转头回家。 B、其子请归乡预明经举,好礼谓曰:“国法须平,汝若 经业未精,则不可妄求也。”乃自试其子。经义未通,好礼大 怒,集州僚笞而枷之,立于州门以徇于众。 潘好礼的儿子给他爸爸提出想回家乡报名参加明经科考试,潘好礼提醒儿子:“国家的科举考试是公平的,你如果经学还不精通,就不要怀着其他心思去强求。”然后他在家里亲自测试儿子,发现果然是经义一知半解,潘好礼勃然大怒,召集豫州僚属,当着这些人的面用鞭子抽打他儿子,还给儿子戴上枷锁,让他低头站在州城门前示众认错。
9、任迪简,唐德宗朝工部侍郎。品性:庄重宽厚,推己及人。 初为天德军使李景略判官。性重厚,尝有军宴,行酒者误 以醯进。迪简知误,以景略性严,虑坐主酒者,乃勉饮尽之, 而伪容其过,以酒薄白景略,请换之,于是军中皆感悦。 任迪简最初担任天德军防御使李景略的判官,性格庄重宽厚。有一次军中举行宴会,上酒的人错把醋当酒倒给他喝了。他知道酒上错了,但一想李景略平时性情严厉,他担心这事说出来操办酒宴的人肯定会被重罚,于是就硬着头皮干了杯中醋,表面看跟喝真酒一样,掩饰了过去。然后对李景略说,这酒度数太低,咱换一种酒吧。上酒的人趁机赶紧换上真酒,事后,军中的人都感激他,喜欢他 10、韦丹,唐宪宗朝江南西道观察使。品性:淡泊名利,务本求实。 新罗国君死,诏拜司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 官,卖以取赀,号“私觌官”。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 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因著令。 韦丹做太子舍人期间,新罗国的国君去世了,唐德宗下诏任命他为司封郎中,带队前去新罗吊唁。此前的惯例是,官员出国访问,朝廷给予每人十个州县一级的官位,让其卖出这些官位来筹措费用,且美其名曰:“私觌官(私封之官)”。韦丹头一回听说这事,他想不明白:“出国考察访问,费用不够的话应该向上申请,怎么可以用私卖官位来换取呢?”当即他详细开列此次出国参加吊唁活动的经费计划,上报给皇帝,德宗批示有关部门划拨给韦丹。同时从此明确,今后官员出访不得再以卖官换钱,照韦丹的方式办,并把这一规定写进法令,公告执行。
11、何易于,唐文宗朝益昌县令。品性:一心系民,不惮犯上。 A、县距州四十里,刺史崔朴常乘春与宾属泛舟出益昌旁,索 民挽繂,易于身引舟,朴惊问状,易于曰:“方春,百姓耕且蚕, 惟令不事,可任其劳。”朴愧,与宾客疾驱去。 益昌县距州府水路有四十里,州刺史崔朴经常在春暖花开时节,带着客人和属下经益昌沿嘉陵江泛舟游玩,让何易于安排民工来给他拉纤。这回何易于没有派民工而是自己亲自来给刺史拉纤,崔朴发现后很吃惊,忙问他这怎么回事?易于回禀上司:“正值开春,老百姓都忙着春耕或养蚕,只有我这县令稍稍闲着,能够替大人拉纤逛景。”崔刺史一听,羞愧难当,立马带着客人和属下匆匆回去。 B、盐铁官榷取茶利,诏下,所在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 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吏曰:“天子诏 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 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盐铁官征收茶业税,皇帝的诏书一旦下达,没有哪个地方官敢压下诏书不照办的。何易于接到诏书,说道:“益昌的百姓不缴茶业税尚且难以活命,更何况再加重赋税来害他们呢。”他命下属把诏书先搁下不要理睬。下属吃惊地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下属同僚会因此获死罪,而大人您难道能逃脱处罚吗?”何县令说:“我怎敢独爱我一己之身,将祸害专家给老百姓呢?也不会推卸责任给你们。”说罢他亲手把诏书烧了。省里的长官因为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件事。 C、邑民死丧,子弱业被,不能具葬者,易于辄出俸钱,使吏 为办。百姓入常赋,有垂白偻杖者,易于必召坐与食,问政得失。 本县有人死了,孩子年幼未立业,家里没钱办丧事,何县令常常拿出自己的俸禄,交给手下的人去帮着安葬死者。老百姓正常来交税赋,何县令每每看到其中白发驼背拄杖的老人,就会邀他们一块儿吃顿饭,顺便听取老人们对本县工作的意见建议。 12、张逸,宋仁宗朝开封知府、益州知州。品性:机智干练,踏实内敛。 华阳驺长杀人,诬道旁行者,县吏受财,狱既具,乃使杀人者守 囚。逸曰:“囚色冤,守者气不直,岂守者杀人乎?”囚始敢言,而 守者果服,立诛之。蜀人以为神。 华阳县有个养马驾车的小头目杀了人,嫁祸于路边的行人,县上的官员接受了他的贿赂,未详查案情就按他说的判了路人死刑,更为可恶的是还让他来看守蒙冤的死刑犯。知州张逸到县里查访,来到狱中观察了一会儿,说:“这个囚犯的表情看着很冤枉,他旁边的那个看守怎么神色慌张,莫非真正的凶手是这个看守?”蒙冤的囚犯听了知州这话,才敢大声喊冤,申诉详情,而那个看守再不敢隐瞒,果然低头认罪。张逸立即下令就地正法。蜀地的人听说了这件事,都称赞张知州是神人。
13、程师孟,宋仁、神三朝老臣。品性:除暴安良,敢作敢当。 A、提点夔路刑狱,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 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 饿者尽死矣。”竟发之。 程师孟支持夔州政法工作时,发现这个地方没有应急的粮食储备库,建议建一个备用粮仓,恰逢灾荒年份,备用粮仓的粮食全部拿出来赈济灾民也不够,师孟擅自发令动用其他仓库的粮食给灾民,也不上报请示。当地官吏害怕,提醒他不敢这么干。程师孟气哼哼道:“等到上报请示批准再去办,挨饿的百姓早就死了!”最终在他支持下坚决地把粮食发给了灾民。 B、出为江西转运使,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 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程师孟任江西转运使期间,袁州这个地方盗贼猖獗,官员替盗贼当耳目,上下串通,合伙作案,一直难以抓到贼犯。师孟抓了几个与贼人暗中牵连的官吏,送进监狱,狠狠用刑审问,一一老实交待,最终盗贼们全被抓获归案。
14、韩晋卿,宋神宗朝大理卿。品性:耿介爽直,持节较真。 开封民争鹑杀人,王安石以为盗拒捕斗而死,杀之无罪,晋 卿曰:“是斗杀也。”登州妇人谋杀夫,郡守许遵执为按问,安石 复主之,晋卿曰:“当死。”事久不决,争论盈庭,终持之不肯变, 用是知名。 开封有老百姓为争抢鹌鹑而杀人,宰相王安石认为是一帮强盗拒捕争斗才死的人,杀了他们就是了,没什么好追究的。韩晋卿坚持说:“这是一起争斗行凶案。”登州有个歹毒的妇人谋杀了丈夫,太守许遵负责审理此案,宰相王安石又来插手过问,韩晋卿说:“必须判死罪。”因为与王安石意见相左,这个案子长期悬着,朝中大臣为此争论不休,韩晋卿始终坚持自己的看法毫不动摇。正是应为这些敢于顶上的事,韩晋卿的耿直远近闻名。 15、李骥,明永乐、洪熙两朝为官。品性:端直谨慎,为民请命。 事有病民,辄奏于朝,罢免之。有嫠妇子啮死,诉于骥,骥祷 城隍神,深自咎责。明旦,狼死于其所。 李骥但凡发现危害百姓的官吏,就毫不客气地向朝廷上奏,一一遭到罢免。有个寡妇的儿子被野兽咬死了,来向李骥哭诉,他前去向城隍神祷告,同时深深地自责,感动了城隍神,第二天一早,人们就发现一只狼死在了窝里。
16、李湘,明永乐朝东平知州。品性:两袖清风,爱民如子。 常禄外一无所取,训诫吏民若家人然。城东有大村壩,源出岱 岳雨潦辄为民患,奏发丁夫堤之。州及所辖五邑,地多荒芜,力促 民垦辟,公私皆实。 李湘为官,除了自己的工资收入,其他钱财一分一毫不拿,教育引导百姓就像对待自己的家人一样。城东有一条大水滩,水源出自泰山,逢下大雨老百姓就得受灾。李湘上奏调用民工建起堤坝,杜绝了水患。东平州及其所管辖的五个县,土地多数荒芜,李湘想方设法鼓励农民开垦耕种,政府和老百姓都得到了实惠。
17、周济,明正统初任御史,安庆知府。品性:淡泊名利,秉公直行。 A、大同镇守中官以骄横闻,敕济往廉之。济变服负薪入其宅, 尽得不法状,还报,帝大嘉之。 大同镇守宦官作恶多端,蛮横不讲理,朝廷让周济去调查处理。周济换掉官服挑着一担劈柴悄悄进到宦官家里,全部掌握了他为非作歹的罪状,回朝上奏,皇帝大大地嘉奖了他。 B、饥民聚掠富家粟,富家以盗劫告。济下令曰:“民饥,故 如此,然得谷当报太守数,太守当代尔偿。”掠者遂解散。济卒 官,民皆罢市巷哭云。 遭受饥荒的灾民聚众抢了地主家的粮食,地主以抢劫罪告到官府。周济下令说:“老百姓饿急了才如此,不过每人抢到的谷子需要报个数,由太守日后替你们还。”说罢随即释放了饥民。周济死于任职期间,当地老百姓闻听噩耗都在街巷痛哭哀悼。
18、唐侃,明武宗朝永丰知县、武定知州。品性:坚贞质朴,坐怀不乱。 A、初,侃少时从丁玑学。邻女夜奔之,拒勿纳。其父坐系,侃请代, 不得,藉草寝地。逾岁,父获宥,乃止。 最初,唐侃年轻时跟着丁玑学习。有天晚上一个女子跑到他屋里来,唐侃坚决地予以拒绝。其父因事得罪被押在监狱,唐侃请求代父受过,未被准许,他就垫上草睡在牢房的地上陪伴父亲。过了一年多,父亲被赦免释放,他才跟着一起回家。 B、之官不携妻子,独与一二僮仆饭蔬豆羹以居。久之,吏民信服。 唐侃被任命为永丰知县,到任不带妻子儿女,独身一人跟一两个僮仆搭伙吃粗茶淡饭。时间一长,官吏百姓都相信他确实清廉。 C、章圣皇太后葬承天,诸内奄迫胁所过州县吏,索金钱,宣言供 张不办者死,州县吏多逃。侃置空棺旁舍中,奄迫之急,则绐至官所, 指而告之曰:“吾便一死,金钱不可得也!”诸奄皆愕眙去。 章圣皇太后要安葬承天,操办丧事的太监们就胁迫沿途州县官员,索要金钱贿赂,杨艳违抗不照办的就处死,吓得很多州县官员都躲了起来。唐侃在自己屋里放了一口空棺材,太监催的急时,他领着他们来到棺材前,指着棺材说道:“我准备就死,钱你们一分也别想拿到!”太监们一看这阵势,面面相觑掉头就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