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秦朝到清朝,一共产生了十三个大一统王朝,西汉享国195年,东汉享国196年,唐朝享国275年,明朝享国276年。西晋作为继三国时期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从公元266年由晋武帝司马炎建立,于公元316年毁于晋愍帝司马邺之手,仅仅享国51年。那么,为什么西晋的统一不长久呢?因为西晋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四点,可总结为十六个字。 1.封赏太重从司马懿掌控曹魏政权起,再到司马炎代魏自立,一共用了16年,再到西晋统一天下又花了15年,前前后后31年花了三代人的心血,所谓夜长梦多,就是拖得时间越久,权力交接就越复杂。司马懿不是王公皇帝,只是个权臣,司马师凭什么继承他的权力和地位? 因此司马懿死后,别说太傅,就算是大将军之职,司马师花了两年才当上的,因为反对声音太多了。司马昭的执政方针比哥哥圆滑多了,就是靠加官进爵拉拢各路权贵,把大家的利益都绑在司马家的马车上,其封赏之重让人侧目。 比如贾充,短短五年就从400户的亭侯升到3000户的乡侯,对比曹魏开国三公贾诩华歆王朗等人的800户的食邑,就可知道司马昭的封赏到底有多夸张。到司马炎时期更夸张,毕竟司马昭还有些战功,而司马炎什么也没有。他上台时虽然已经30岁,但是满朝高官几乎都是他的长辈,所以司马炎出手比他爸爸更大方。 历代朝廷一般以三公为尊,但是司马炎时期三公不够用,变成了八公。除此之外,还有一堆的公爵,量产了一批万户侯,虽然西晋初期经济恢复不少,但是恢复速度完全跟不上司马炎的封赏速度。 2.得国不正如果说曹操父子的行为告诉天下人,乱世中拳头大可以当皇帝,那么司马家族的行为告诉天下人,即使天下没乱也可以当皇帝,三国末期的钟会之乱便是如此。 论出身,颍川钟氏甩河内司马氏几条街,论资历,钟会比司马昭和司马师都要强,论功劳更不用说,仅灭蜀之战的功勋,也就司马懿能比比。因此,钟会就萌生了这种想法:既然你司马家能做的,我们颍川钟氏也可以做。 虽然这场叛逆很快就摆平了,但是带来的影响却相当恶劣。毕竟司马昭对钟家的待遇很不错,因此当司马昭听说钟会造反时,一开始完全懵逼了,“我对钟会你这么好,你怎么可能造反呢?”,这种反应其实很可笑,难道曹魏对你司马家不好? 再比如贾充,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深得司马家族的信任,却依然在反吴的事件上受人诟病,好当司马懿第二,因此受到司马炎的猜忌。为什么会如此呢?因为司马懿留下的这个魔咒“得国不正”,一直困扰着自己的后人,君臣也在猜忌中不断内耗。 3.人丁兴旺在古代,人丁兴旺本是好事,对于士族大家来说更是好事,可以靠联姻巩固关系。司马懿有7个兄弟,他自己也有9个儿子和2个女儿,司马师虽然没有儿子,但有5个女儿,最夸张的是司马炎,有26个儿子和13个女儿。 如此强大的开枝散叶的能力,司马家族几乎和当时高门大姓都有婚姻关系。然而,这些皇族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人连司马炎都不敢招惹,比如爷爷辈的司马孚,被封为四万户的安平王,还专门为他搬来古时候的太宰一职。 再比如司马师去世后司马昭接位,因此司马炎去世后,其弟弟司马攸也想当皇帝。许多人认为司马炎对司马攸不好,其实不然,司马炎除了皇位外,什么都给了,比如齐王,大司马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也不得不赋予诸王实权,一方面是借鉴曹魏的反面例子,另一方面是司马炎确实也没那个实力对自己庞大的家族下手。 假如司马炎要针对宗室发难,就威望和法理而言,能够站出来带头反抗的王爷不缺,有资格继承司马炎位置的王爷更是不缺。如果说司马炎还能勉强镇得住场面,那司马炎死后继位的司马衷呢? 4.执政过宽司马家族为了让士族大家的利益和自己绑在一起,进行了大肆封赏和宽松政策。从司马懿时期就开始收买人心,比如在高平陵之变的过程中,跟随曹爽的同行官员全部被赦免,夏侯霸投降到蜀国后,在曹魏的家人并没有被杀。 到了司马昭时期对士族更加宽松,连钟会造反这么大的事都没有株连到家人。到了司马炎时期,这种情况达到顶峰,比如司马炎纵容手下高官们斗富,整个西晋官场沉醉在一片纸醉金迷的氛围中。 对于司马炎来说,一百个斗富的高官都没有一个淡泊名利的钟会来得可怕。这样一来,整个西晋官场都腐败到极致,权贵阶层有各种各样的特权,可以想象对底层百姓的压榨程度。从以上四点可以看出,虽然西晋是个新王朝,却看不出任何新气象,从某种程度来看,它好像是曹魏的延续。因此,西晋仅仅享国51年也可以理解。 参考文献:《三国志》 |
|
来自: 昵称55301288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