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王和他的女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释怀斋 2019-03-28

国王和他的女人--弗朗茨·约瑟夫一世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Franz Josef I(1830年8月18日—1916年11月21日),奥地利皇帝兼匈牙利国王(1848年—1867年),奥匈帝国的缔造者和第一位皇帝(1867年—1916年在位)。与童话般的《罗马假日》相比,约瑟夫的一生是悲伤的,就连与挚爱的伊丽莎白(茜茜公主)的相遇给他带来的也都是无尽的伤害,悲多于喜。

 (弗朗茨·约瑟夫肖像画)
 
迟来的幸福
    弗朗茨·约瑟夫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之子弗兰茨·卡尔大公与巴伐利亚公主维特尔斯巴赫家族的苏菲的长子。1848年,其伯父、奥地利皇帝费迪南德一世因病宣布逊位,但是他的父亲弗兰茨·卡尔又是个“弱体弱智”的人,他的母亲索菲本来可以让丈夫继位,从而操纵百依百顺的丈夫独揽政权,但是这个正直的老妇人还是选择了让儿子约瑟夫于1848年12月在奥尔米茨登基。因此索菲其实是个相当不容易的女性,要知道欧洲宫廷里皇后的地位高得多,她做的一切,以至于后来对媳妇苟刻,都是为了皇室着想。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索菲亚的决定是对的,因为约瑟夫无愧于一个皇帝的称号,他让他的人民、他的国家、他的民族和他深爱的女人因为他而安全、自豪。
    约瑟夫一生的悲伤并不单单是因为不管多么努力还是没有办法延缓一个强大帝国漫长而痛苦的衰落过程,更让人心痛的是作为一个个体的人的悲伤,因为历史的变更是代表了时代的特征,是冷酷的,轰然崩溃的,但是约瑟夫的一生就像是一座慢慢倾倒的沙丘,让人感同身受。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时间考验,我们仍然可以评价他是一个无论对待国家、民族还是家庭都非常有责任感的人,他弱化了个人的意愿,将自己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从他的卧室中就可以看出他的努力,他摒弃奢华,卧室中只有一张简朴的铁床,每天早晨四点钟起床,用冷水盥洗后,在床边的祷告小台前开始一个虔诚天主教徒的早祈祷,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严谨和一丝不苟让伊丽莎白没有办法全心全意的爱他,但是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她一直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一辈子的时间都没有让她变得成熟,她拒绝承担责任和必须为感情付出的努力。
    但是无论他多么的热忱、正直,命运的安排还是无法逆转的,不管怎样,伊丽莎白还是先于姐姐站在了约瑟夫的面前了;不管怎样,他唯一的儿子最终选择了自杀;不管怎样,他最疼爱的大女儿两岁的时候就病逝了;不管怎样,他的弟弟在墨西哥被当地革命者残忍的枪杀;不管怎样,他的侄子在波黑政府莫名其妙的遇刺;不管怎样,他最钟爱的妻子,在信中被他称为“天使茜茜”的伊丽莎白,被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分子杀害……。
    这一个个悲剧,就像被巧妙的拍成电视剧,一幕一幕悲伤的让人喘不过气,而主角是弗朗茨·约瑟夫。
    上帝让约瑟夫在悲伤的煎熬中活了漫长了86年,不知道是不是在考验他,让他在进入天堂的时候能够享受到迟来的幸福。
记得那次相遇
    在约瑟夫18岁的这一年,索菲亚开始慎重为儿子挑选未来的皇后,但是慎重的出发点是完全出于政治的考虑。
    革命后奥地利在政治上明显倒向德意志,试图在德意志同盟中保持领导地位,重新夺回被普鲁士夺走的权威,索菲亚企图通过联姻的方式达成这一个目标。
    在两次失败的联姻尝试后,索菲亚看中了卢多维卡公爵夫人的大女儿――海伦娜,虽然海伦娜出身于旁系巴伐利亚家族,不像过去两位公主那么地位高贵,但奥地利和巴伐利亚联姻在政治上也获益匪浅,所以这也没什么大碍了。
    于是索菲亚带着约瑟夫和约瑟夫的弟弟卡尔来到了巴伐利亚,卢多维卡公爵夫人则带着海伦娜和伊丽莎白出来迎接,卢多维卡公爵夫人之所以带着15岁的伊丽莎白,是因为她想通过这次机会让她和弗兰茨的弟弟卡尔亲王进一步认识,也让茜茜从少女忧愁中解脱出来――她正在为不久前死去的暗恋之人而“悲伤”。
    然而,阴差阳错的,伊丽莎白被上帝的手推了一把,而先于姐姐站在了约瑟夫的面前,就是这么奇怪,这多迈出的一步决定了两个人的一生,约瑟夫不可救药的爱上了伊丽莎白。
年幼的伊丽莎白充满了灵动之气,像一只随时准备奔跑的小鹿
    然而结果的出乎意料并没有影响这桩政治婚姻,反正对于卢多维卡公爵夫人来说嫁哪一个女儿都是一样的。
    但是对于这桩突如其来的婚姻,伊丽莎白完全不知所措,她甚至前天晚上还在跟姐姐讨论她想出去旅行的事情,她说:“我真的很喜欢皇帝,但如果他不是皇帝该多好。”,多么孩子气的话。而她在多年的后的日记中是这样评价这个当初这个婚事的“一个15岁的孩子就这样被卖掉了,以后的三十年里她一直在后悔”。
    然而不管这桩婚姻的政治色彩多么的浓厚,却没有丝毫扭曲约瑟夫对伊丽莎白的爱,从当时一直到46年后他的去世,他的用一生的时间来偿还那怯怯迈出的一小步。
1854年4月24日,隆重的婚礼在维也纳奥古斯汀大教堂举行了,所有的人都带着祝福而来,连伊丽莎白也好像看到了幸福,这个教养良好,做事一丝不苟的王子已经有一点儿吸引了她,或者更加准确的说是美丽的鲜花、大家的祝福和对陌生的婚姻生活的好奇吸引了她。
    (婚礼上的伊丽莎白)
    但是短暂的喜悦并没有常伴于她,从小在巴伐利亚秀美湖光山色中自由自在长大的伊丽莎白,在嫁入那个完全不属于她的宫廷之后渐渐的显得格格不入,生性浪漫、特立独行的她终生郁郁寡欢。
    可是,错并不是约瑟夫的,他就像曾经在上帝面前承诺的那样,毫不含糊的爱了伊丽莎白整整一辈子。
    也许伊丽莎白就算不嫁给约瑟夫也不见得一定幸福,人生就是这样,不如意,十之八九,而那十分之一、二又怎么会随处可见。
 
纵然举案齐眉,唯有意难平
    幼年的伊丽莎白一直生活在姐姐海伦娜的阴影之下,即便当初嫁入奥地利,也遭到以皇太后为首的贵族的苛刻要求。但是她还是感觉到了来自丈夫的无限的深刻的爱,毫无疑问,刚刚15岁的伊丽莎白的确渴望这种呵护,她就像个孩子,还没成熟的时候就开始被迫理解爱情,这样的理解多么的狭隘,牵牵手、斗斗嘴就是一切。她甚至在身体上还没有发育成熟,在她刚进宫的时候身高只有1.60米,等她年过二十,竟然长到1.72米,与约瑟夫的身高不相上下。
图为伊丽莎白的宫殿,在宫殿修葺的时期,正值中国热传到欧洲宫廷,她曾一掷千金,用许多价值连城的中国艺术品来装饰自己心爱的宫殿,金碧辉煌是皇宫的特色。
    随着在宫廷岁月的流逝,伊丽莎白渐渐记起了她忘记的一点,她的丈夫,是哈布夫斯堡王朝的继承人、奥匈帝国的皇帝,他对家族、国家、人民要忠诚、奉献,所以他很自然地的使自己成为国家第一个全职公务员,他能给予伊丽莎白,只是间接的爱,不会是手牵手的那种浪漫。
    约瑟夫无奈的静静的在等她长大,大到能够完全理解他,并能够和他一起共同承担风雨,因为爱的边界是无限的,一个眼神、一个关注都是无尽的,爱需要成长。
    然而,可悲的是,伊丽莎白并不理解他,包括他对她的爱。
    渐渐的巴伐利亚血统中包含着疯狂的因子显露出来了,伊丽莎白以行动诠释着疯狂与不安,年少时的伊丽莎白受父亲的影响很大,她的父亲是一个无忧无虑的的贵族,喜欢写诗、弹琴、追逐女人,炫耀骑术,甚至在院子里建起马戏场,弄来一个小丑和一个滑稽可笑的士兵……这位公爵信奉共和主义,具有平民意识,尤其欣赏犹太人,人们称为“奢华的无产者”,他既不爱自己的妻子,也不爱贵族政治。
    对自由和浪漫生活的向往与沉闷的皇室生活的束缚,如梦魇一样折磨着她,于是,她开始拒绝一切与皇后有关的行为,所有的国家事务统统回避,她开始专注于使自己美丽,每天健身、练习舞蹈、击剑等,坚持用冷水洗澡,用最高昂的方法护理头发,为了维持她修长的仅仅48公斤的体形,伊丽莎白甚至可以经常整日不进食。
伊丽莎白曾经为了保持身材经常练习舞蹈、击剑,使她17的身体却只有48公斤
    她成功了,成为了公认的欧洲第一美人,约瑟夫任由她的如此,并且自己默默平衡这个家庭。
    然而,伊丽莎白却变得更放肆了,她毫无责任感,并且经常以个人的意志胡闹。她或许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对国家、对家庭、对约瑟夫,是怎样的伤害。
    但是约瑟夫还是一如既往的爱着她,容忍她的一切,满足她提出的几乎所有的要求,即便听到伊丽莎白与匈牙利贵族安德拉希伯爵满天的绯闻,他依然纵容,尽管他是痛苦的。
    其实伊丽莎白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背叛约瑟夫,安德拉希伯爵只是她的一个精神上的恋人,他是一个“颇为自信却又略见浮躁的匈牙利贵族”。
    匈牙利格德勒的古堡庄园,一直是伊丽莎白逃避世俗烦恼的场所,所以她常到匈牙利游玩,就此结识了安德拉希。
    安德拉希伯爵因为反抗奥地利的统治,曾被缺席判处死刑,因此他有一个“英俊的绞刑犯”的称呼,他极富个人魅力,不仅英俊潇洒,而且博学多闻,懂得一切流行的事物但又颇具内涵,自然的,深得上流社会贵妇们的青睐,伊丽莎白不无例外地爱上了他,并且爱屋及乌地关注起匈牙利的命运来。在她积极的斡旋下,奥地利同意匈牙利自治,匈牙利接受弗兰茨.约瑟夫为匈牙利国王,奥匈帝国成立,安德拉希亲自将王冠戴到伊丽莎白的头上,直到今天,很多匈牙利人只肯承认伊丽莎白曾是他们的女王。
    或许,这所有的一切,在约瑟夫的努力下,还是有一些平衡的。但是,儿子鲁道夫的自杀、安德拉希的去世彻底地让伊丽莎白陷入了崩溃。
    在绝望的痛苦中,伊丽莎白选择了离开,开始了漫长的旅行,不知道哪里才是终点。她每年只与约瑟夫见几次面,简单的交谈。约瑟夫却依然深深地爱怜她,他将自己三分之二的庞大财产给了伊丽莎白,用来维持她奢华的生活、盲目的旅行,他每天一封信,诉说他的思念,希望她有一天能够回家。
    尽管伊丽莎白偶尔也会给约瑟夫回信,告诉他她见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遇见了什么人,她的快乐因为约瑟夫的存在和无止境的爱护而感到安全,尽管她仍然不愿履行皇后的义务,尽管她以“身体不好,希望到处走走”为借口追求盲目的自由。
    她不停的,一次又一次的伤害着约瑟夫,甚至无情的说“如果您让我回到奥地利,就请您为我建一座全欧洲最豪华的疯人院吧!”
    伊丽莎白至死都没有理解丈夫如海洋一般的胸怀,尽管她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但是她生存的本身已经就是痛苦了,无尽的痛苦,也许当她白发苍苍,历经人间痛苦的时候会理解,会回到约瑟夫身边,但是显然上帝没有给她机会,尽管约瑟夫等了她40多年。
    1898年9月10日中午,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勃朗峰码头,伊丽莎白在散步,一个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很轻易地就结束了她的生命,她被安葬在维也纳的人民公园的一个幽静角落,生前脱离哈布夫斯堡皇家的愿望,终于在死后实现。
1898910中午,伊丽莎白准备离开日内瓦,她穿着黑色的大衣,从旅馆缓步向码头走去。就在这时,死神向她走了过来;一个名叫卢伊季·卢切尼的意大利无政府主义者为了一鸣惊人,把奥地利皇后选做靶子,卢切尼终于等来伊丽莎白……。
    约瑟夫听到噩耗,缓缓地说出,“你们也许不知道,我有多爱她。”
    后世的艺术家为约瑟夫雕刻了铜像,那张脸上是一个君主倾尽毕生也无法挽救一个帝国的无奈,是一个丈夫用尽身心也没能留住一个家庭的悲哀。
     20年后,奥匈帝国皇帝约瑟夫平静地走完了自己82年的人生,700年历史的哈布夫斯堡王朝也随之烟消云散。
    在他死后,人们在那个皇帝个人的办公室中,发现了两件事物:一束头发,那是伊丽莎白的头发;一幅名叫“angle sissi”的油画。
    无数个夜晚,陪伴约瑟夫的只有那束头发那幅画,尽管妻子并不爱她,他还是做为一个国、一个家的捍卫者,默默守护,绝望地。
    无数个夜晚,伊丽莎白就是那样毫无目的地各处游走,尽管丈夫深深爱她,她还是做为一个国、一个家的背叛者,匆匆旅行,绝望地。

    伊丽莎白是一只暗自悲伤的天鹅,约瑟夫是一潭深不见底的湖泊,然而他这深若湖泊的爱怜却没有成为白天鹅的栖居之地,最终,她飞走了,他沉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