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四部委联合发布了2019年《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购置环节“地补”将在6月25日后退出,国家中央财政补贴额度亦大比例退坡,退坡幅度约为50%。这是自2009年国家开始扶持新能源汽车后补贴的最大幅度退坡。 2019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较去年晚了一月发布,最终版本基本与监管层面此前释放的“分阶段释放压力”表态保持一致。而到了2020年,补贴将完全退出。届时,新能源车将直面市场所有车型的竞争。 不过最新的补贴政策中,额外提及了“地补”的变化:过渡期后不再对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公交车和燃料电池汽车除外)给予购置补贴,转为用于支持充电(加氢)基础设施“短板”建设和配套运营服务等方面。 这样的表态也掀起了A股市场的炒作热情,今日A股共有美锦能源、厚普股份等5只燃料电池个股涨停。那么刚刚起步的燃料电池车,能复制锂电池车行业的发展路径吗? (注:由于燃料电池车行业刚起步,过去所说的新能源车行业特指锂电池车行业) 10年时间补贴出一个大行业纵观新能源车发展的历史,国家以超过10年时间的补贴,推动催生了一个百万辆级别的市场。 为何中国要以如此大的手笔推动新能源车行业的发展?这与中国在传统燃油车行业的弱势不无相关:因为客观的历史原因,中国在燃油车领域比欧美发达国家少了近百年的发展时间。其中的技术沉淀不是短短二三十年就能弥补的。再考虑到能源安全、技术革新的需求,发展新能源车追求弯道超车是势在必行的。 在2013年以前,几乎没有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这一块几乎可以说是从零起步;到了2018年,中国新能源乘用车的世界份额达到50%,中国自主新能源车占比95%。中国作为新能源全球第一市场的地位难以撼动。 自工信部在网站上公布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公示以来,2015~2016年新能源汽车中央补贴累计清算或发放约958.4亿;加上2017-2020年,每年预计三四百亿的补贴,中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到2020年总计要花去2000亿左右。 在如此力度的补贴下,一个从能源到电池,从设备再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以极快的速度构建了起来。 一大批上市公司也受此红利,成长为大规模的行业巨头。以华友钴业为例,2009年时公司还专注于钴金属的加工利用,营收不过14亿左右;到了2018年,由于钴化合物在三元锂电池中的广泛应用,预测营收接近140亿,规模增长接近10倍。 ![]() 而A股跟新能源汽车行业沾亲带故的公司,也达到了130多家。 从某种程度上说,新能源汽车行业在补贴的帮助下,已经步入正轨。 相似的一幕,能发生在燃料电池车行业吗?我国从2018年底开始重点推动燃料电池行业的发展,特别是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写入了推动加氢等设施建设的内容。 ![]() 那么燃料电池车行业有哪些方面需要关注?
目前全国只有几千辆,2019年推出“十城千辆”计划,年内全国预计超过1万辆。
由此可见,目前政策主要还在外围配套设施方面发力。而涉及到技术进步、成本控制燃料电池堆方面,还需要企业自身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