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厚币,英文名字叫Piedfort或Extra Tick或Double Thick 加厚币由于比同直径的普通硬币至少厚2倍以上 工艺难度极大,工作模非常容易损坏。 因此,加厚币的产量有限,一经推出就会成为市场热捧的对象。 ▐ 起源于1000年前的欧洲皇室 有研究认为,加厚币首先出现在12世纪的法国,英国中世纪历史也不乏加厚币的历史记载。 还有观点认为加厚币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造币厂将硬币做成加厚币的形式,便于行政审批中清晰展示硬币雕刻图案。 但是,加厚币在欧洲的常态化生产离不开国王和贵族阶层政治需求的推动。 因为后来工艺更为精美的定制加厚币,被用作国王,贵族,贵宾之间的外交礼物。因此,加厚币的生产也成为欧洲不少国家的惯例。 有趣的是,虽然欧洲中世纪的地方领主(公爵)等有在自己领地内发行钱币的权利,但是在加厚币的铸造方面是有一定限制。加厚币的规格其实是欧洲国王或领主的身份象征。就法国来说,有关规定至少可以追溯到1355年。 小编理解下,是不是和中国古代皇上才能有九鼎之类的礼仪要求是类似的。看来,硬币收藏旧有“国王的收藏”的称号果然名不虚传。 到了近当代,还是有不少欧美国家将珍稀定制加厚币作为外交礼物使用,其中不少品种杀入世界最贵纸币前列。 直到1890年,法国的加厚币才开始面向公众发行 英国1982年才首次对公众首次发行了加厚币 中国的加厚币有哪些? ▐ 中国从1978年发行金银币起,就有加厚币出场 第一枚加厚币是1979国际儿童年金银纪念币,俗称浇花币。中国金币杂志在一篇文章中曾提到中国内陆拥有此物者不超过5人。 在2007年12月上海某拍卖会上加厚浇花金币一路追高,加上10%的手续费,一位大连藏家以34.1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获珍品。 1979和1980两年,加厚币的发行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不仅有加厚的金银币,甚至中奥和冬奥还有加厚铜币,一时间受到海外藏家的热捧。 中奥之中,更以射艺银币为尊。由于射艺银币直径只有区区23mm,是新中国加厚银币中直径最小的。但为了和直径28mm的古代摔跤加厚银币重量保持一致,射艺唯有更加在厚度上做足文章。所以射艺银币真正厚如银饼,如同1个银的圆柱体一样,可想而知生产难度之大。 ▐ 1988年起,生肖币开启中国加厚币第二阶段 然而1980年之后,加厚币突然了无踪迹,直至中国金币总公司成立之后。 在1988年,生肖1盎司银龙吹响了新中国加厚币第二阶段的号角。 1988年到1999年生肖1盎司加厚银币系列推出 1991年是熊猫币发行10周年纪念,这两枚加厚熊猫币,分别是金熊猫系列和银熊猫币系列中唯一的一枚加厚币,而且分别是金系列和银系列中第一枚加字熊猫币。 到了1992年,古代科技发明贵金属系列币发行,第一组的古代科技发明加厚银币,这套小规格加厚银币只铸了2000套左右,可以想象其珍稀的程度。 然后是1996观音菩萨币和1997吉庆币,这两套币的加厚价值很少被人注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做入门产品尝试一下。 1997吉庆加厚币也甚为有趣。把1/2盎司的银币加厚成1盎司银币,把1盎司的银币加厚成2盎司银币。不同规格但同图案的银币均被加厚,当在新中国贵金属币史上留有一笔。吉庆量大,且属于普制加厚币。 ▐ 2001年的敦煌币稳稳拿下接力棒,开启加厚币新篇章 加厚币第三阶段的序幕,是由获得“世界最佳银币”大奖的2盎司敦煌币拉开的。2盎司敦煌币上的盛唐菩萨像,法相庄严,浮雕高古,令人一望而生敬意。 龙门加厚币 麦积山加厚币 简单欣赏完上面这些加厚币 孔方姑娘发现 加厚币中的精品多是“老精稀”系列 虽然是面向大众发行 但是因为加厚币的市场价格较高 还是会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19年吉祥文化系列有加厚币发行 但不知道到时候价值几何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多多关注~ 吉祥文化三月真的会发行吗? 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说明: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来源:wiki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