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刘慈欣,成长,从来伴随着惨烈的悲剧,还有点点希望

 zula999 2019-03-29

 

看过好多短篇集子,都把优秀出彩的往前放,可到后面就让人感觉后劲不足,捉襟见肘,强弩之末,令人扼腕:不行就别写了。但刘慈欣这本《2018》不是。全书给我的感受是:精彩纷呈,高潮迭起,前面几个故事给你热热身,先目不暇接一会儿,接着逐渐升温,给你呈现一场科学的盛宴的同时让你心醉神迷、头晕目眩,最后一个故事令全书抵达高潮。

 

当读到辛妮在马拉松中“轰然一声,光荣与梦想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潮澎湃,谁说刘慈欣缺少人文关怀?谁说他的文字像手术刀般冰冷精准毫无血色?他可以轻轻松松将你带入感性的国度,让你在其中流泪叹惋,在面对宇宙的浩大广渺和人类的无所适从时发出深沉的哀歌。

 

在读完三本《三体》之后,我激动地向朋友推荐。在我舌灿如莲的鼓吹和劝诫下,他不情愿地开始看,后来发展成他拿着手机被窝里看,吃饭看,熬夜看,把它们看完了。而我则感慨万千地回想起最初,他与我关于一个问题的争辩:对于那些科学背景知识可以忽略不计的人,到底该不该读科幻作品?下面仅就我的个人情况对这个问题发表一下看法。

 

首先,我认为一部优秀的科幻作品,除了宏大叙事、科学知识灌输等等高大上手法之外,它还应该做到的就是,让普罗大众都明白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善于讲故事的作家应该在呈现这个故事科幻的一面的时候,还不忘拉你一把。对于不得不提到的那些科学物事和名词,他应该试图用一种通俗的方式去予以说明,使我们在情节的行进中畅通无阻,而不是像某些故弄玄虚的幼稚作家一样,总是喜欢用一个深奥的含义去解释另一个深奥的名词,恶性循环。

 

回到这本书上来。精彩的故事不少,大刘的脑洞也开得很大,他的想象力真就像一场袭来的浪潮,一下就把中国其他的科幻作家拍死在沙滩上。刘慈欣不属于中国,他属于世界。《赡养人类》用一个极度夸张的预言,对现存的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问题表示了担忧;《诗云》冷静而客观地思考了人类可能在宇宙中得地位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跟生活在更高维度里的生物相比,我们有可能只是渣。但是还给了一丝希望,不忘弘扬一下中华文明:诗歌是高智商又冷酷的外星文明所创造不出的东西,这是人类拿在手里的最后的筹码;

 

 很喜欢《鲸歌》这篇,因为个人对鲸这种巨型海洋生物充满了兴趣,人类无法听懂它们的歌唱,那旋律悠扬而含义丰富深刻。《白垩纪往事》颠覆了以往对于恐龙灭绝的猜想,绘制了一幅人类存在之前的地球图景,恐龙世界为什么不能是因为科技过于发达而灭亡?这合理的畅想足矣另贪婪的人类毛骨悚然。《人生》也富含哲学意味。人活着的动力是对于未来的未知,如果知晓了下一刻将要发生的事情,那必定活着也失去了趣味。我们宁愿一无所知,我们甘心自己探索而不是被别人告知,生活就该是一辆手动挡汽车。

 

足以感人泪下的故事有两个,《圆圆的肥皂泡》和《光荣与梦想》。事实证明,大刘完全懂得煽情,完全知道怎么恰到好处地勾起你内心的情感,就像我看《星际穿越》这部片竟然能哭得喘不过气来,我觉得刘慈欣也有那种让你哭晕过去的能力,只是他有时候不屑于使用罢了。讲故事的人都该值得被尊重,讲出一个个打动人心的好故事的人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平常人写作是戴着镣铐舞蹈,而我只感受到刘慈欣在无垠的天空里自由飞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