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16 15:00 湿都说湿气是百病之源,夏天更是湿邪容易入侵的季节,生活中许多疾病都是因湿气引起。 我有一个朋友最近总是莫名其妙地口干、口臭,早上起来还特别困乏,感觉像是披了一件湿衣,动也懒得动。上医院检查说是湿气重,就自己煮了些薏米水、菊花茶除湿,效果并不理想,很是苦恼。 其实临床上也经常听到有人说湿气重,想尽各种办法祛湿,但都不尽人意,甚至越祛越湿。为什么呢?因为没有辨证祛湿,湿气分湿热和寒湿,单纯地食疗祛湿,只能治标不治本。中医认为,要彻底祛湿,就要从脏腑调理上着手。 湿气重有哪些表现? 很多朋友问我,怎么判断自己湿气重不重?其实有一套很简单的方法,对照来看就能知道。 排便粘稠 ?? 排便完后大便粘在马桶上不易冲洗; ?? 正常两片手纸就够,现在四五片手纸还擦不干净; ?? 大便颜色发青,溏软不成形,总有排不净的感觉,这都证明体内含有湿气。 舌头腻不腻 ?? 健康舌淡红而润泽,舌苔薄白而清静,干湿适中。 ?? 如果舌苔白厚,看起来滑而湿润,则说明体内有寒; ?? 如果舌苔粗糙或很厚、发黄发腻,则说明体内有湿热; ?? 如果舌质赤红无苔,则说明体内已经热到一定程度伤阴了; ?? 舌苔越厚越腻,说明湿邪越厉害。 皮肤痒不痒 ?? 湿气容易侵袭肌肤,当天气变得湿热,人身上出现瘙痒或皮疹,特别是在下半身阴囊、脚等部位,这也证明体内有湿。 精神好不好 ?? 早上起床时总觉得困,头发昏,像是有东西裹着,打不起精神来,人觉得烦躁,说明体内湿气很重。 祛湿的误区你中招了吗? 湿气容易渗透,遇寒成寒湿,遇热为湿热,相互夹杂,很难分辨,从不孤军奋战。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很容易形成湿热寒湿夹杂体质。所以单纯除寒湿、除湿热,效果自然不明显,除湿都有哪些误区呢? 误区一:有症状,就只单纯祛湿 现代人吃得太过油腻丰盛,且运动量少,身体阴盛阳虚、湿邪内郁,伤及脾胃。很多来看门诊的患者,都说自己身上湿气重,不过大部分人都是“望文生义”。 很多人认为,“湿邪”可能引起口干、口臭、痰多、浮肿、皮肤出油、脾虚胃弱、易肥胖等症状,事实上,在中医看来,这些都不能单单用“湿”来解释。“湿邪从来不孤军奋战”。对人体来说,风、寒、暑、湿、燥、火“六淫”,都会相互“合作”。现代人病因复杂,也不只是和湿有关,一味祛湿更是要不得。夏季,人易患暑热,此时讲究养心,如果不分青红皂白来祛湿,简直“火上浇油”。 误区二、祛湿喝红豆薏仁水最有效 很多来看门诊的人都跟我说过,为了祛湿,自己喝了半年的红豆薏仁水。有些女性明明是易上火体质,也坚持喝红豆薏仁水,不仅没有起到祛湿的作用,反而出现了口舌溃疡。 祛湿,不是简单的对照症状。湿气性属阴寒,易伤阳气。《黄帝内经》说,寒者温之。温法才是治疗湿气的根本大法。薏米祛湿虽好,但有一定的寒性,红豆性平,所以整个方子偏凉性。 湿邪分为湿热和寒湿,红豆薏米水只适合症状不严重的湿热体质。喝了寒凉的红豆薏米水,将湿气热气压下去,仿佛症状减轻,但实际把脾伤了。 从中医的角度,脾胃运化食物是需要阳气的,若是寒湿体质的人常吃薏米,易损伤阳气,对湿气的抵抗能力也会越来越弱。薏米有一定的健脾作用,但生薏米性凉,体寒和阳虚者都不宜服用。 误区三:祛湿就得多吃辣 民间有许多祛湿的方法,最常见的是通过辛辣来祛湿。很多人会说,四川、湖南等地的人都喜欢吃麻辣火锅,为什么呢?因为一出汗,湿就祛除了。 南方地区气候潮湿,吃辣椒确实可以发汗除湿。但中医认为,湿气大多与脾的运化功能有关,与出汗关系不大,所以中医更多的是强调健脾利湿。 湿气与脾脏的关系 纵观现在有湿气的人,有些是单纯的一个体质,有些是两种体质都夹杂有,那又怎么办呢?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是平衡的有机整体,体弱的根本是阴阳失衡。寒体性质是身体内部阴气过剩,导致阴阳失调。寒湿也有湿、湿热也有湿,在除湿过程中,要解决寒与热的问题,而这两种病症的治疗并不矛盾,兼顾调理,才能事半功倍。 中医讲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湿邪最易侵犯脾,脾运化湿邪能力不足形成肿,造成肥胖;脾不主四末,导致浑身无力;脾化生气血不足,不养肉,伤及气,导致气虚。 《素问四法》中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不足才导致湿气重。五脏横通,则正气足、免疫好,湿邪不得侵袭。 ![]() 人之所以能吃能喝、能走能跳,都因气的缘故。人的先天元气存于肾脾肺中。肾气不足,人就怕冷、没劲;脾气不足,人精神不济、易疲劳乏累;肺气不足,五脏皆没气力。人的后天之血存于脾肝心中。脾化生气血的源头;肝藏血供血之处;心是全身血脉流通的推动器。先天与后天之气,都与脾有关,所以脾受损,直接影响其他脏腑运行,由此可见单纯的祛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健脾、调理五脏才是正确的解决之法。 ![]() 有人天天煲“祛湿汤”, 红豆、薏米··· 祛湿汤喝了不少却不见湿气减少! 为什么呢? 专家说:你用错了药材了! ![]() 广东人怕“湿”,尤其是脾胃气虚导致的湿困中焦,即食欲不振、神疲乏力,或腹满泻泄。 这个湿,是脾胃气虚之湿 ![]() 说到祛湿,人们多先想到薏米。 但是!(划重点) 薏米对于脾胃虚寒的人并不适合! 它的性质偏凉 ![]() 但是!(再次划重点) 如果改良一下,还是适合大众吃的··· 把薏米炒熟再煮··· 或者····(本文重点) 加入白术! 白术与薏米所针对之“湿”有所不同。 白术能祛的,为脾胃气虚导致的湿。 脾胃气虚,何会生“湿”? 可以这样理解: 脾胃好比人体的一台抽水机,脾胃功能不好,就没有动力把体内的“水湿”很快抽出去,久而久之,就会导致湿阻中焦。湿阻中焦,表现为神疲乏力、消化不良。白术健脾胃,故能祛湿。 另一种“湿”,是因为“抽水机”的出水道有阻塞,引起体内“水湿”过多,排出不畅。常表现为下焦湿热、水肿、脚气、湿痹(如关节肌肉酸痛)。这种时候,才适合用薏米,薏米健脾作用弱,但有利水渗湿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白术有禁忌证,它性偏温燥,热病伤津及阴虚燥渴者不宜服用。建议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 怎么选优质白术? ![]() 白术气味清香,加到日常饮食中,不但不会破坏味道,还能增添风味。 如何选购白术? 白术,呈不规则的肥厚团块,表面灰黄色或灰棕色,有瘤状突起及断续的纵皱和沟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市面上所售一般为白术片,购买时请选用断面黄白色、质地适中、用手捏之可碎、气味清香的白术片。如果断面有棕黄色的油点则更佳。 3款白术食疗方,祛湿好帮手 1白术陈皮粥 方法:取炒白术10克、陈皮3克、大米50克一起熬粥服用。 功效:补气健脾、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人群。 2白术黄芪茶 方法:取白术10克、黄芪30克、防风10克,用开水泡之当茶饮。 功效:甘香健脾,补中益气,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适用于体质较差的人群。 3白术茯苓山药汤 方法:取白术10克、茯苓30克、山药30克、大枣2枚、猪排骨100克煲汤服用。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适用于脾胃气虚,水湿内停人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