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技术哲学
2019-03-29 | 阅:  转:  |  分享 
  
技术哲学(技术乐观主义和技术悲观主义)是研究技术的哲学理论。以技术为研究对象,是对哲学的技术思考。1877年德国卡普(E.Kapp)出版《
技术哲学纲要》一书,被认为是技术哲学的奠基人。技术哲学向来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一个是作为部门哲学、哲学的分支学科、哲学关注的特殊
领域,另一个是作为一种新的哲学传统、哲学视角、哲学眼光。前者从属于一种或几种哲学传统和哲学纲领,后者本身就是一种哲学纲领。作为哲学
纲领的技术哲学往往具有原创性和革命性,作为部门哲学的技术哲学则相对比较平庸,往往从属于某种既有的哲学传统,在这个哲学纲领指导下做具
体工作,拓展领域、解决难题,属于科学哲学家库恩所谓的“常规活动”。技术乐观主义是一种对技术的社会价值及其发展前景持乐观或肯定态度
的社会思潮。19世纪末欧洲一些主要国家先后完成了产业革命,技术的社会功能日益明显,技术乐观主义思潮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世界新技术革命得到长足发展,西方经济空前兴盛,于是更多的社会学家开始接受技术乐观主义。美国贝尔的后丁《工业社会的到来》
和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以及日本的松田米津的《信息社会》都是当代技术乐观主义的代人物的著作。[1]技术悲观主义作为一种否定性的技
术观,自始至终都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之中,只不过由于人们的观察角度不同、生活体验不同、价值追求不同,而对技术的恐怖心理、批判程
度表现不同.其极端表现便是彻底否定技术的作用,主张放弃技术,远离现代文明,退回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作为一种人类的心理倾向,它是根
植于人的潜意识深层的一种忧患意识;作为一种理性存在,它是一种否定性的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方法,它是技术理性批判的一种表现形式;作为一
种社会思潮,它是技术两重性内在矛盾的外部表现.2.行为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1.掌握学习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和课程论专家布
卢姆以其教育目标分类学为理论基础,以学生学习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为手段,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掌握学习理论。布卢姆在编制
教育目标分类学时,基本上是站在行为主义的立场,并吸取了斯金纳的程序化教学设计理论。布卢姆对教学质量的定义是: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
指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因此,其教学的四个要素是:线索、参与、强化和反馈一矫正。其中,反馈一
矫正性系统是掌握学习的核心。如果一个学生是在一位有经验的教师个别指导下进行学习的话,那么教师会随时根据学生的需要提供线索、给予参
与或练习的机会,并适时予以强化。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与学生随时可以交流,随时可以作出调节,实际上也就是在随时给学生以反馈和矫正。因此
,在个别教学中,反馈一矫正过程是以微妙的、非正式的形式进行的。反馈的方法一般是由每一学习任务结束时的形成性评价测验构成的,目的在于
了解学生已经学到了些什么,还需要学些什么内容才能达到掌握水平。所谓矫正,就是指为学生提供的有关他们还需复习哪些教学内容的建议。掌
握学习的策略,客观上对教和学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对学生而言,在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动机、消除焦虑和压抑心理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
。对教师而言,有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有效地进行因材施教,并对学生充满信心,实现学习成绩的大面积提高。2.自律学习依班杜拉的
社会学习理论,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因受别人的影响而学到新的行为,而新行为的获得,则是经由观察模仿的历程。后来,班杜拉又将观察学习的意义
扩大,认为个体除观察别人行为而产生替代学习之外,也会经由自我观察而学到某种新的行为,亦即自律行为的建立。自律是个人根据自己的价值标
准评判自己的行为,从而规范自己去做该做的事,或避免不该做的事。班杜拉认为自律行为也是经由观察模仿的历程培养成的。他提出了自律行为
养成的三阶段历程理论。(1)自我观察:指个人对自己所作所为的观察。(2)自我评价:指个人经由自我观察后,按照自己的行为标准评价自己
的行为。(3)自我强化:指个人按自定标准来评判过自己的行为之后,在心理上对自己所作的奖励或惩罚。认知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认知注意
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1.重
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因而很重视在学习中的重要地
位和作用。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
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4.重视强化的功能。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
过程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
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认知学习理论的不足之处,是没有揭示学习过
程的心理结构。我们认为学习心理是由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结构,即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大部分组成的。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基础,对学习
起直接作用;非智力因素是学习过程的心理条件,对学习起间接作用。只有使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才能使学习达到预期的目的。而认知
学习理论对非智力因素的研究是不够重视的。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建构主义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事物的理解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
定。不同的人由于原有经验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引导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
建构主义在教学中的应用分别有: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就是基于问题解决活动来建构知识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是通过有意义的问题情境,让
学生通过不断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来学习与所探究的问题有关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换言之,探索学习是指学生积
极主?动地参与、主动地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理解的学习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或其他人与
学习者共同完成学习活动,为学习者提供外部支持,帮助他们完成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随着活动的进行,逐渐减少外部支持,让学生独立活动,直
到最后完全撤去支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境教学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基础上的教学成为情境教学。知识、学习是与情境化的
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学生应该在真实任务情境中,尝试着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通过讨论、
交流、观点争论,相互补充和修改,共享集体思维成果,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过程。合作学习主要是以互动合作(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为教
学活动取向的,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来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5.现代教学理论有哪些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观:教学观支配
着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决定着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由教师的教向学生的学转化是现代教学观。现代教学观要求使用发展的观点看
待学生,着眼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即着眼于培养学生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
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世界。一、教学以及教学观的含义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育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教学观就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
对教学的主张,具体地说,就是教师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对象等基本问题的认识。教师从这一认识出发,确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程,并决
定了教师在教学中对教育对象所采取的态度。因此,有什么样的教学观就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不同的教学行为必然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二、现
代教学观基本主张1、学科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教学的基本价值、基本作用、基本任务都决定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全面
育人。在教学过程中以诱发学生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渗透“教育性”,着眼“创造性”,贯穿“实践性”。从而达到学生主动参与,在学习中受
到教育,发展能力等教学的根本目的。2、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1)在教育教学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应正确认识:
1.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2.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过程。3.学生是具有能动性、充满活力的人。(2)创建全新的教学方法。从
四方面转变:1.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转向注重学生的内外变化。2.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3.从单纯的教师教转向师生共同
活动。4.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3、从“教学生学”转向“教学生自己学”。现代教师观:教师观是教师的教育观念
,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教师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
影响其教学行为。一.关于教师教师定义广义:凡是增进他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他人思想品德形成的人,都可以称作老师。?狭义:指学校教
育活到中的教师。1、教师的作用(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传递和传播人类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着桥梁作用
。2.培养人良好的思想、塑造人高尚的品德。(2)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这是因为:第一,教师是代表
社会要求的施教者。第二,教师是专门的教育工作者。第三,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的发挥相辅相成。
教育的过程的客观规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正确的、完全的实现。其结果必然是学生主动性的充分发挥。3、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教师既然在人
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他们的社会地位自然应该是崇高的。在我国,一直存在着尊师的优良传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的进步
,教师必将成为让人羡慕和受人尊敬的职业。二、现代教师观念的基本内容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
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1、现代教师的使命(1)努力学习,提高
自身素质。(2)担起“重塑中国人”的重担,实施素质教育,切实提高民族素质。(3)勇于创新,并形成自己的教育特色和教学风格。2
、现代教师的劳动特点:复杂性、示范性、创造性、长期性、前瞻性3、现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正确的教育观念(2)良好的职业形
象(3)多元的知识结构(4)多向的教育交往(5)完善的能力结构(6)健康的心理素质4、现代教师应具有的专业精神(1)敬业乐业精神(2)勤学进取精神(3)开拓创新精神(4)无私奉献精神(5)负责、参考精神现在学生观学生观即人们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是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是发展的人1、学生是具有生命意义的人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3)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献花(0)
+1
(本文系专升本2刘子...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