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酒闲话湘妃扇

 liangdatushu 2019-03-29

折扇的扇骨虽然不乏象牙、玳瑁、红木等多种高档材质,但是尤以竹质为佳。因为竹子坚韧而富于弹性,夏日轻摇舒爽异常。其它诸如木质扇子,扇动之时毫无弹性,犹如一根木棒,而且易折。

 诗酒闲话湘妃扇(一)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名儿”

雅致风韵的折扇

    另外,象牙、红木等做扇,难免浪费颇多,而竹节长度恰好一扇之长,正所谓天作之合。

    古时,文人雅士汇聚江南,江南多竹,而文人好竹。自是,供文人雅士珍玩的折扇以竹质为上。

    可供做折扇只用的竹材很多,除斑竹外,玉竹、油竹(经过处理)、棕竹、罗汉竹等等都是制扇的上佳材质。但是,湘妃竹花色艳丽,富贵高雅,始终是制扇的首选。古时有“一寸湘妃一两金”之说。据说,过去购买上好的湘妃竹时直接上秤,以等重黄金相易。古人以拥有一柄湘妃扇为身份的象征。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年乾隆下江南之时手中一定摇着一柄顶级华美的湘妃扇。今天,几乎所有介绍折扇材质的文章书籍中,湘妃竹都是名列首位。

诗酒闲话湘妃扇(一)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名儿”

各式各样的湘妃扇

    湘妃竹属于斑竹的一种,表面受到菌类的腐蚀,形成了自然美丽的斑纹。同属斑竹的还有梅鹿(又名梅箓)、凤眼等名目,但是都不如湘妃亮丽富贵。

 诗酒闲话湘妃扇(一)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名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一)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名儿”

九嶷山湘妃竹林

    湘妃竹有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是帝舜的二位妃子,帝舜在南巡途中不幸病逝于苍梧,二妃闻迅追至湘江边上,恸哭不止。血泪泪洒到竹上留下了斑斑痕迹;最后二女投水殉情。诗酒闲话湘妃扇(一)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名儿”  湘妃图

唐代诗人高骈曾写有《湘浦曲》,诗云:

    “虞帝南巡竞不还,二妃幽怨水云间。 当时垂泪知多少?直到如今竹且斑”。
    清初著名诗人施闺章在《江行杂咏》中写有《见斑竹》的观感。
  “碧玉森森绿水湾,风鸣环佩满湘山。游人自洒离愁泪,不是当年旧泪斑”。

  毛泽东主席于1961年也写下了脍炙人口的《七律.答友人》一诗:“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表达了对二妃的同情和赞美,其中“斑竹”就是出自此典。

 诗酒闲话湘妃扇(一)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名儿”
斑纹各异的湘妃竹材

    湘妃竹,十分稀少,据说自古只生长在九嶷山方圆八百里,今天据说只剩下四百多亩且禁止采伐。湘妃竹至今无法异地移植,据说北京紫竹院公园和日本都曾经试图移栽,但是新竹长出没有花斑,老竹花斑逐渐褪去。这是因为环境其后不适宜该菌群生长的原因,就像茅台酒无法异地生产一样。所以,物以稀为贵,所有卖湘妃扇的人都会告诉你“竹子没有了”。

    凄美的传说、高雅的气质、稀缺的资源、身份的象征、高昂的价格、名人的使用、众人的追捧……,严密地附和了奢侈品的一切特征,湘妃扇在今天价格飙升也就不稀奇了。

  湘妃扇的竹斑属于自然生成,非人力所能及。所以湘妃扇一柄一样,绝无相同的。

    总有初识者喜欢问:湘妃扇怎么分高下?

    这个问题说复杂也简单,就像很多人爱问抽象画怎么分高下一样,我明确的告诉你:你自己看着喜欢就是好。但是大家依据普遍的审美取向,也形成了一些相对固定的品评标准。

    湘妃竹的斑点(也叫做“花儿”),从尺寸上分为“大花”和“小花”(碎花),一般认为以大小适中为宜,因为扇骨幅宽有限,过大的“花儿”在裁切时花型取不完整;过小的“花儿”中指纹斑少,缺乏湘妃斑自身的美感。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受到扇子幅宽的限制,过大的花儿有时候并不能很好地展现湘妃斑的美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碎花儿湘妃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小花儿湘妃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适中的花斑 比较符合人们的审美取向

    从颜色上分为红花和紫花,各有各的好处,上好的红花发褐红色,艳丽动人;呈浅赭色的也称为红花,但属于下品;紫花分为两种,据称上好的红花把玩年深日久,颜色渐深,便成为紫花;还有一种湘妃斑天生色重,也称为紫花,不过有人称之为“黑妃”,认为与湘妃斑的菌种不同,甚至并非出于九嶷山。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艳丽的红花儿湘妃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浅色偏浅的红湘妃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经过把玩变深的紫湘妃                                                     紫湘妃

    从花型上分,湘妃斑大多为圆形,极少见到有雨滴型的,有时菌斑的外延尖端生长过旺,在圆形基础上也会形成菜叶型边缘。普通说来,还是以圆润为美,同时燕瘦环肥,也不排除一些特例的趣味。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少见的雨滴型湘妃斑

    从数量上看,湘妃扇以花和地对比分明为美,所以花和地相间适宜为好。但是也有人喜好满花,一般说来,花的面积大于地子的面积且分布均匀即可以称为“满花”。也有干干净净的地子上只有一朵上好红花的(犹如日本锦鲤的花色),地子干净也价值不菲,被人认为属于一种禅意。也有两边大骨满满红花不漏一点地子的,远处看根本不知道是湘妃扇,有人觉得视觉上密不透风失去了花和地的对比美;也有人觉得富贵雍容。燕瘦环肥,喜欢就好。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富丽堂皇的满花湘妃扇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禅意盎然的单花湘妃扇

    从花内的斑纹看,一般是越清晰越规则越好。真正的湘妃斑内分布着如年轮样的纹路,据称是湘妃的指纹,故称“指纹斑”。有的指纹斑一圈一圈的十分规则整齐,有的则模糊不清,有的颜色深浅均匀如树干年轮;有的像经过二次生长一样形成明确的二至三层关系像卷云图案,十分漂亮。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清晰漂亮的指纹斑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型如祥云的指纹斑

    从花的分布看,以均匀分布或集中在扇骨上部为佳。扇骨上部属于视觉重点,如果扇柄处的花多于上部,显然是本末倒置了。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从花的形成上分为自然生长的和烫上去的。湘妃扇的花以自然生长的为上,据说在柱子生长之初也可以经过人为干预形成美丽的湘妃斑,都算佳品。单有一种后期人为烫花儿的,称为“烫妃”,肉眼十分易于辨识,不算是制扇者作假,只是一种效果模拟而已。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后期烫上去的湘妃斑,称为“烫妃”,“烫妃”斑十分易于识别,制扇者并非以造假为目的。

诗酒闲话湘妃扇(二) <wbr> <wbr> <wbr>湘妃扇的“花儿”
烫妃斑在制毛笔中广泛应用,十分艳丽

    最后说一下,很多书籍和网上都说:湘妃斑微凸的为真,凹下的是人为烫花——这种说法是不对的。天生的湘妃斑实际上是微微凹下的,像一种腐蚀痕迹。

    湘妃扇的美,来源于“花儿”和“地儿”的反差,好花也要好叶扶。“地儿”也是评价湘妃扇好坏的重要标准。湘妃扇花型再美,如果地子脏破,就犹如垃圾堆上盛开的大红牡丹,也没有啥美感可言了。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湘妃竹不够洁净的“地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湘妃竹有划伤的“地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湘妃竹发青色的“地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湘妃竹发黑色的“地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湘妃竹不够洁净的“地儿”

    湘妃扇地子的标准是——“蜡”。就是地子洁净细腻、半润半涩如蜡。这是两个要求:一是干净,无杂质、杂斑和碰伤;二是细腻油润,竹丝细密,表面好像罩过一层羊脂,触手半滑半涩。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漂亮的白蜡地儿,衬托着艳丽的红花异常娇媚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白蜡地儿表面似乎蒙着一层羊脂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干净的黄蜡地儿

    蜡地分为白蜡和黄蜡,新竹洁白细腻称为白蜡;摩挲日久颜色转深,称为黄蜡。单有一种地子,均匀分布了细碎的黑斑,犹如熟透的芝麻蕉皮,黑黄分明,衬托得红花更加娇媚,称为“香蕉地”。但是“香蕉地”并没有被广泛认同,许多人仍然认为所谓“香蕉地”依然属于不洁净的地子。值得注意的是,那些细碎黑斑不能均匀分布的地子,以及黑斑之外不够洁净的地子,不能鱼目混珠为“香蕉地”,仍旧属于瑕疵。

诗酒闲话湘妃扇(三) <wbr>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地儿”
杂斑均匀的香蕉地儿

    从审美和价值角度看,地子的价值大于花儿的价值。也就是说:上好蜡地配普通花儿的湘妃扇价值大于好花配脏地子的。就好比一汪碧水中漂浮着小莲的画面,肯定美于臭水沟里盛开着大荷花的画面——这应该是人美普遍的审美趣向。几乎可以说:湘妃竹没有好地儿就没有好花儿。脏地子出不了上等湘妃扇。

 北京人说话爱走儿化音,“个儿”就是“个头”的意思。

    湘妃扇有了好的“花儿”和好的“地儿”,还不够。还要具备做成折扇的尺寸。折扇一般是95的,就是九寸五长。往下让些,也要达到9寸,才适合一个中等身材的人使用比例。排口(扇子上面的幅宽)一般是2cm,湘妃扇金贵,一般偏细些,但也要达到1.5。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一寸五的排口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扇的排口一般偏小

    我们在市场上可以见到很多不够折扇尺寸的湘妃竹细竿,只能做香筒和牙签筒,再细的只能做笔杆。一般说来,细小的竹竿生长时间段,且位于竹子的高处,具备更少的蹭伤和生长杂质的可能,较大竹相比易于具备更洁净的“地儿”。但品质虽佳不成材也是枉然,只有那些粗大挺拔的湘妃竹才是制作折扇的有用之才,品质上乘比较难得。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竹手串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竹牙签筒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竹牙刀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竹香筒

    基于“一寸湘妃一两金”的古训,今天的湘妃扇爱好者中不乏“唯材料论者”,那些精研湘妃竹的“唯材料论者”甚至已经主导了对湘妃扇的价值评判。

    按照“唯材料论者”的观点,那些不够9寸以上,排口不够1.5的湘妃竹扇骨,都属于将就材料的等外品。甚至包镶了象牙、玳瑁等其它材质的湘妃竹扇都属于画蛇添足——要么是尺寸不够狗尾续貂;要么是地子花色不好欲盖弥彰。

    对于湘妃扇的“唯材料论者”而言,除了和尚头侧面的一点包镶以外,对湘妃竹扇的任何其它材质装饰都不过是为了掩饰材料尺寸的不足和瑕疵。他们像看待金条一样看待湘妃竹,追求的是块大量足,多多益善。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扇高雅的象牙扇柄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湘妃扇古意的玳瑁扇柄

诗酒闲话湘妃扇(四) <wbr> <wbr> <wbr>湘妃扇的“个儿” 
虽有接补感觉,但仍具备装饰味道的象牙挑灯方头

    这无疑是一种偏执,事实上,象牙的亮白与湘妃斑的浓红,玳瑁的暗褐剔透与蜡地的洁白晶润都可以构成很好的对比,并引发视觉美感,而且质地的差异和二者的完美契合工艺也能使折扇显得异常高贵优雅——这是那些“唯材料论者”所认识不到的。折扇是一门综合艺术,如果窥其一斑,则失其全豹。

    如果买家不是以此为业,抱着倒买倒卖的心,还是那句话:这样或那样的湘妃扇,你喜欢就是最好的,不要太顾及别人的看法。

 说过湘妃扇的高下,再来说说湘妃扇的价格。我只说在北京的价格,供大家参考。北京湘妃扇的价格可能偏高一些,但是也不要太指望湘妃竹或者折扇的产地能够便宜多少——毕竟是网络时代啦。

    在今天北京的市场上,500元以下不要指望能买到起码像样的湘妃扇,这是草湘妃和湘妃残次品的价格空间。1000元应当算是起步价,部分地儿洁净、部分花儿清晰的湘妃扇起码要到1500元以上;稍好一点能拿得出手的要2000-3000元左右,如果是名家制作,加个和尚头,价格就直逼4000元大关。

诗酒闲话湘妃扇(五) <wbr> <wbr>湘妃扇的“价儿”
产自缅甸的湘妃竹,被称为“草湘妃”,简称“草妃”

    5000元以上,才有可能晋升中等品级。“地儿”和“花儿”没有大毛病,大面上看得过去的,做工又好的要卖到七八千元。蜡地且花儿好的就接近10000元大关了;要是稍有些年头,称得上黄蜡的,一定超过万元。老黄蜡配好花儿没瑕疵的顶级湘妃扇,最高能够卖到6-7万元,有划痕和瑕疵的,也要2-3万元左右。

听着价格不菲,可你如果拿着10000元想找个好蜡好花的漂亮货,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湘妃竹源匮乏,好扇子越来越少,到了玩家手里又只进不出,卖家更是奇货可居,价格不断上涨。按照玩家的话说:如今捡漏已无可能,掐尖代价巨大了。

诗酒闲话湘妃扇(五) <wbr> <wbr>湘妃扇的“价儿”
北京某扇庄镇店的湘妃竹扇,标价超过60000元

诗酒闲话湘妃扇(五) <wbr> <wbr>湘妃扇的“价儿”
三把极品老蜡湘妃扇,在拍卖会上拍出了22万元的价格

    湘妃扇是个雅物,虽然一路升值,但也别抱着炒股的心买,喜欢就去淘一把,夏日拂风,灯下把玩,摩挲绿竹一枝,涤荡红尘十丈。买时量入为出,也不必追高掐尖非求极品。局部花好地儿净的就可以入手,所谓管中窥豹,虽不得全豹亦可见一斑。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湘妃竹就是湘妃竹,即便不是上等的湘妃扇,其身价、气度、品质和韵味也非其它扇骨可望其项背。一扇在手,意驰神游,是烟花三月的扬州城,是清明雨朦的西子湖,是追秋香的唐伯虎,亦是下江南的乾隆帝。

一般说来(本文反复在使用“一般说来”这个词,就是想让大家明白:好坏不是绝对的,自己喜欢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受别人影响)……

    一般说来,按照过去的标准,折扇是男人用的,以九寸五为标准,大到一尺,小到八寸的,视使用者的身量都可以使用;大过一尺的和小于七寸五的属于比较少见,在使用时视觉感觉比例不是很舒服。有的书上说:24cm以下的都属于女扇,这是不对的。

诗酒闲话湘妃扇(六)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型儿”

女扇与男用折扇比较

    排口,就是扇子上面的幅宽,不要低于一寸五,否则扇面就很难写画了;也不要过大,像拿着一把劈柴刀。

    扇骨的款式主要有直方式、庙门肩式、螳螂腿式和波浪式等,扇身挺拔舒展,要做到“小而不弱,大而不笨”“秀而不媚,雄而不壮”。八寸的小扇,犹如燕青、花容一流的人物,挺拔俊俏,玉树临风,虽然身量不高,但丝毫不失男子汉的豪气。十寸大扇,要魁伟修长,不能跟个大砍刀似的。有的小扇排口很大,短短粗粗的像个武大郎;有的则纤纤细细,像个坤扇。都不可取。

诗酒闲话湘妃扇(六) <wbr> <wbr> <wbr>湘妃扇的“型儿”
各式各样的折扇头型

    再往下就是折扇的头儿,折扇的头型作为折扇的主要装饰部位形态十分丰富,据说已经超过百种。

    简单的有圆头、方头、古方、挑灯方;复杂的有和尚头、葫芦头,还有与葫芦头类似的瓶子头、琵琶头、宫灯头、半月头等;特别一些的有尖稍、燕尾等。一般说来(又用到这个词了),方头的比较具备文韵;和尚头、瓶子头的比较华贵;圆头的手感好,尖头、燕尾的比较挺拔稀奇但是使用时有些“扎手”。和尚头的做工复杂,价值较高,但是由于钉眼位置偏下,所以使用长了扇子“散头”的概率更大。

  若干白花花的银子送进了扇庄,一把风韵雅致的湘妃扇到手。一扇在手,意驰神游,是烟花三月的扬州城,是清明雨朦的西子湖,是追秋香的唐伯虎,亦是下江南的乾隆帝。

    在使用之余,必须严肃地告诉你:你担负有保护她的责任。湘妃竹是上天的艺术杰作,一把一个样,是稀缺和不世出的宝物,是人类共同的珍稀资源。故此,为了保护你的宝扇,在使用中要了解湘妃竹的竹性,以免损坏。

 诗酒闲话湘妃扇(七) <wbr> <wbr> <wbr>湘妃扇的“性儿”
郑少秋版的乾隆手中隐约是一把湘妃扇


诗酒闲话湘妃扇(七) <wbr> <wbr> <wbr>湘妃扇的“性儿” 
周星驰版的唐伯虎手中似乎是一把乌木扇

    按照专业的说法,制扇的竹子应该是放足多年的老竹,其竹性已经退火,在常温常湿下不会再变型。但是新买的竹扇,在不能确定制扇者的技术和信誉时,或是刚刚从南方送到北方时,要注意经常性地绑住扇头,以防走型;在扇骨接触水或新装扇面后,也要注意绑住扇头,以防变型和散头。不装扇面的小骨更要细心捆绑,以防断稍儿。

     湘妃扇美在竹皮上的湘妃斑,所以湘妃扇是带竹皮制扇的。竹皮要小心爱惜,日常使用时不要刮蹭,不要磕碰硬物。日常保存注意温度和湿度,夏天注意雨水,冬天远离暖气。古人告诫我们:在特别潮湿、或干燥炎热的天气,不要携带和使用湘妃扇,以免变形。夏日,切不可遗忘在停放汽车内,也不可以放在酒桌油污上。呵呵,真是娇贵啊。古代有个笑话:说两个文人对侃自己爱护扇子的经验。一个说:我平日只舍得打开一折摇摇;另一个惊羡地说:我都是扇子不动,用晃悠脑袋去找扇子啊!

诗酒闲话湘妃扇(七) <wbr> <wbr> <wbr>湘妃扇的“性儿”
颜色深厚的湘妃扇,“花斑”与“地儿”的对比美减弱

    再说说“盘”,也就是把玩。湘妃扇美在艳丽洁净,所以其实并不需要像核桃似的费心去“盘”。按照古人的观点,使用时手只握住扇骨下面的柄部,不要触碰上面花斑图案为好。新竹成扇难免略带生涩,日常使用摩挲一个夏天,足以晶莹剔透,切不要上核桃油或是在鼻翼脑门蹭油。事实上,年深日久的湘妃扇花斑暗黑、地子枣红,除了历史感外,已经失去了湘妃竹“斑”与“地儿”的对比美,并不为佳。事实上,湘妃扇外包角质竹皮,汗油难以渍入,惟有“文盘”是正道:拿扇之前先要净手,不使油污灰渍沾染了扇骨,然后双手互搓,微微发热,以去掉手上的汗渍,之后再抚弄扇骨直至发热,反复盘玩,光泽自生。

    湘妃扇装扇面是一容易忽视的问题。质量不佳的扇面有的中央空挡不正,日久造成小股扭曲;有的扇面纸质过厚,给下面的扇钉施加了很大的压力,时间长了,容易造成扇骨穿钉和散头。

诗酒闲话湘妃扇(七) <wbr> <wbr> <wbr>湘妃扇的“性儿”
高价拍卖的精美扇盒

    防虫,也是必做的功课。在扇匣中放置樟脑,或是干脆选用樟木扇盒,都是解决之道。

    喜欢湘妃扇就要爱护她,爱护湘妃扇也不要溺爱。一把上佳的湘妃扇到手,束之高阁就失去使用的意义,像前文提到的两位古代仁兄那样使用扇子,就贻笑大方了。

  越聊越细,再来说说湘妃扇的“钉儿”,也就是扇钉。

    扇钉是折扇上重要的动力枢纽,直接影响着扇子的开合,其做工水平直接影响着折扇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折扇的美感。扇钉有很多种,其中湘妃竹最常见使用的是牛角钉,牛角钉耐磨耐用,坚韧而不伤竹骨。

    装扇钉时,先给扇骨打眼,然后贯入牛角钉,再用火烫加帽。而要烫成帽,也非易事,只有熟手才能烫出颗粒圆润,光洁饱满的圆钉。一般称为“鼠眼”,俗称“一粒椒”。现在很多扇庄的专家都认为只有圆润饱满中间有“瞳仁”的才是“鼠眼”,而那些纯黑色的都是不讲究的下品。其实这是个错误观念。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鼠眼                                勺箑堂藏扇上的鼠眼钉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鸟眼                                  鼠眼钉、花式钉和鸟眼钉(选自《扇骨鉴赏与收藏》)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鸟眼                                 勺箑堂收藏的清代老扇骨上的原配鸟眼钉

    事实上,扇钉选用的牛角一般选择白牛角和黑牛角两种,按照《折扇把玩于鉴赏》(北京出版社2007年1月版)解释,黑牛角烫出的扇钉乌黑匀圆光亮,如同老鼠眼睛,称为“鼠眼钉”;白牛角烫出的扇钉色浅透明,中央有一个黑点,如同鸟的眼睛,称为“鸟眼钉”。为此,我特意观察了一下鼠和鸟的眼睛,觉得这种说法是可信的。按照这种说法,目前玩家中流传的“老鼠眼钉”,其实是“鸟眼钉”;而不大被看好的黑钉,倒正是“鼠眼钉”了。日前一个扇庄老板说,现下还是白牛角钉比较少见,因为白角的烫钉儿难度大于黑角。未经核实,存此一说。

诗酒闲话湘妃扇(八) <wbr> <wbr> <wbr>湘妃扇的“钉儿”  牛角钉材料

    另外还有一些扇钉,带有图案和装饰,称为“花式钉”。 “花式钉”往往配合相对注重装饰的扇骨,对于比较注重材质原始美感的湘妃扇来说,应用较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