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涉县,关防乡,宋家村

 东海若水斋 2019-03-29

涉县,关防乡,宋家村,被列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













宋家村一棵苍郁的大槐树,600多年的历史了。树边立着一块石碑,碑上写着:涉县宋家村大槐树文化广场。

据该村三教堂明代万历年古石碑记载,先祖宋马于在明代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从山西洪洞迁此立村,属家族型村落,后逐渐发展壮大。因村内两棵古槐高大茂密,因称槐树村,后因村内皆姓宋,遂更名为宋家村,且保持至今。清代“康乾盛世”时期,宋家村经济文化也随之达到鼎盛,耕读教子,勤俭持家,培养出了宋士荣等“一举人八秀才”。2012年12月,宋家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宋家村是太行山南部较为典型的家族型村落,民居依山势而建,以传统的四合院为主,材料多为石头和砖瓦。石屋抗风化,石头本身又坚固耐用,所以一些老房子能够保留至今。

村庄保存下来的古建筑主要有民居建筑、历史胡同、庙宇、祠堂等,石房子、石院落、石街道、石碾子。村中最有名气的建筑当属举人府,最古老的建筑为老庄。该村还拥有形态完整、传统风貌连续的历史街巷10条,总长850多米,分别是当中胡同、灯棚胡同、街口胡同、大街门胡同、佛爷殿胡同、西院胡同、前桥街胡同、戏楼胡同、街口胡同、东坡胡同。村内还有众多庙宇,有佛爷殿、关爷庙、龙王庙、送子观音庙、山神庙、土地庙、送子奶奶庙等,庙内碑刻较多,有《三教堂(佛爷殿)碑记》、《观音庙碑记》、《空殿碑记》、《龙王庙碑记》《重修玉皇庙三官庙碑记》。在所有庙宇中,尤以村庄北部的佛爷殿最负盛名,始建于明朝万历30年,碑刻记载了宋家村的建村历史,后经多次重修。

现在宋家村有900多口人,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18年,村里出了80多个大学生,其中有6个硕士研究生,4个博士生。




宋家村悠久的历史文化遗产,民间艺术和淳朴民俗民风,自古至今就形成一个勤俭持家,耕读传家的好传统,先后涌现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武举人宋士容一生为人正直善良,秀才宋其昌一生打抱不平,惩恶扬善。抗日战争时期,有杀敌英雄宋庆有,宋小心等老一辈革命者。村内群众为八路军送军粮,抬担架,做出了无私奉献和无畏的牺牲。

秀才宋其昌子孙繁衍,传到宋书平这辈有20代了。

宋书平的家,一座明清风格的门楼(下图),精美的砖雕石刻,因为时光的冲刷,美轮美奂中透着沧桑。



宋书平的家




宋书平的家


宋书平儿孙三代在老宅前留念,后面白色三层小楼是他们的新居



宋书平和他的新家


登上宋书平家楼顶的平台,全村面貌尽收眼底。左边是老村由清代民居组成,右边是由新建的民居组成。





村中最有名气的建筑当属举人府。举人府的大门楼很有特色,门两边各立一木柱,下面垫有刻着图案的基石,支撑起整个门楼。双开的木制门,上部有一些精美的木刻图案,还配有木制牌匾。


举人府


散布村中的还有多处庙宇,如佛爷殿、关爷庙、龙王庙、山神庙、土地庙等等,最有名气的是建于明万历30年的佛爷殿,殿里的一尊碑刻记载了宋家村的建村历史。



佛爷殿




古戏楼遗址



观音菩萨庙


秀才宋其昌旧居


宋其昌旧居现在房屋的主人是宋乃根,也是宋秀才的后人。

墙上挂满了他的书法作品,一看便知有着耕读传家的好传统。

家大门上贴副对联:“千秋笔墨惊天地,万载书飞起风云”,是他的理想和追求。





有一个院落,主房为木制板棚楼,经历多年的风吹日晒,那些木制板都有些变形,颜色也成了咖啡色,但从那些精美制作的木格子门窗中,依旧可以看出当年建筑设计的精心和细致。




围绕着这些古老的民居,是宋家村的10条胡同。胡同大都保持了原有的风貌,铺路的石块,穿越时代风雨,已被磨擦得很光亮。





这里的村民朴实忠厚,热情好客,不像一些开发过度景点,进门照相先交钱。







宋书平和他的乡亲们


2019年春节,村里的节目红红火火。以下是2019年图。

















年轻人更追求时尚


上了岁数的也不甘示弱“老夫聊发少年狂”






2012年12月17日,宋家村被定为第一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宋家村,这个古老的村庄定绽放出古韵新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