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学而第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昵称32937624 2019-03-30

论语笔记—学而第一: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原文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今译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注释】

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这里是用前一种意义上的“弟子”。

入:古代时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居处,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出则弟,是说要用弟道对待师长,也可泛指年长于自己的人。

谨:寡言少语称之为谨。

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

笔记

员工在内对老板、对上级、对同事相互尊重,工作相互配合,在外尊重客户、同行;老板在内尊重员工,在外尊重客户、同行,并诚信。这样的企业文化就会和谐,再加之企业进行有效的培训会更理想。

现在很多人用来教育孩子的一本书《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弟子规》总叙中说:“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这里面有七个科目,即孝,弟,谨,信,爱众,亲仁,学文,前六项属于德育修养,后一项,即学文,属于智育修养。《弟子规》汇集了中国至圣先贤的大智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