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会有这样惨痛的经历,长智齿的那几天可能出现肿痛、发烧,张口受限,无法正常饮食,望着美食叹气。即使有些人智齿长出来以后,也不定时地发炎,可真是“说多了都是眼泪”。 很多人是在智齿发炎的时候,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智齿拔掉”,等炎症消了之后就“好了伤疤忘了痛”,直到再次痛不欲生的时候又下决心了。周而复始,反复多次之后才去拔智齿。 相对于此,但是也有人的智齿从来不惹事,问问周围的人需要不需要拔了,很多人给出的答案往往是:疼吗?不疼就不用拔。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 智齿指的是第三颗磨牙,生长在牙槽骨的最里面,也是口腔内萌出最晚的磨牙,通常情况下有4颗,上下左右对称,但是变异较大,有的少于4颗甚至没有,还有极少数会多于4颗。大多数人会在16-25岁时萌出智齿。这时人的心理生理发育接近已经成熟,有着“智慧到来”的象征,因此被称为“智齿”。 虽然被叫做“智齿”,智齿只是一颗普通的牙齿,除了在冠周炎发作的时候会因为疼痛不适而影响思考能力外,跟人的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更不会因为拔智齿而影响人的智力。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有智齿呢? 智齿其实是人类演化过程中“牺牲”的生物学性状,跟智力、记忆没有关系。从大猩猩到直立人以及智人的颅骨和颌骨的演变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相对于古猿和直立人,智人的上下颌骨已经明显回缩。 古猿和古人类的食物从都是自然界直接取得,那个时候没有哈根达斯,没有芝士蛋糕,都是一些未经加工,食物的质地都很坚硬粗糙,比如树枝、植物块茎、动物的肌肉、筋腱等,在咀嚼的时候要求要有较大的力量和更大的碾磨面积,所以古猿和古人类的颌骨较大以承受较大的咬合力量。 但是现代人呢,终于摆脱“茹毛饮血”的贫苦日子,有了各种各样的精细食品,这样吃东西不再费劲,牙齿不再受较大的力量,颌骨自然而然发育略显不足。 由于颌骨的逐步的变化,现代人的颌骨无法提供牙齿萌出的空间,这样智齿在萌出时往往会因为没有足够的空间而导致异位萌出、阻生从而导致导致各种口腔问题。智齿萌出的时候常常导致难以忍受的疼痛,或者导致智齿冠周炎,即使有的好不容易萌出了,但因为位置偏差,也不能形成稳定有效的咬合关系,所以不能进行咀嚼。 不是所有的智齿都需要拔掉 智齿拔不拔不仅仅取决于疼不疼,需要拍牙片由专业的口腔医生进行判断。如果智齿可以正常萌出,并且能够建立稳定咬合关系,或者至少不会带来疼痛和感染的风险并影响其他的牙齿的话,是可以不用拔除的。 如果出现以下这些情况时,就要考虑拔除智齿,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智齿蛀牙、造成邻牙病变、经常导致冠周炎、局部不易清洁、无对(牙合)牙、智齿阻生、引起其他病变(牙源性囊肿或肿瘤)、正畸需要(为了保证正畸治疗的效果,通常要拔出智齿)。 如果没有发生这些问题,你的智齿不给其他牙齿和你自己惹麻烦,没有导致其他病变的隐患,那就完全没有必要去拔除智齿。 在发现智齿需要拔除的时候,还是要趁早拔除,因为相对而言手术比较简单。这时智齿的牙根还没有完全形成,牙槽骨也比较有弹性,拔牙的手术就比较简单,一般建议在30岁之前拔除智齿。对于准备怀孕的女性来说,应该在怀孕之前进行系统的口腔检查,拔除可能造成问题的智齿。 在很多人印象当中,拔牙是很痛苦的事情,于是能拖就拖,能躲就躲。实际上,现在微创拔牙技术以及很成熟了,有经验的医生完全可以在无痛的状态下,使用轻柔、微创的技术来拔除埋伏的智齿(也称微创拔牙,拔牙不可怕,也可以用微创技术)。 智齿究竟要不要拔,不能单单根据智齿疼不疼做决定,而是应该经过专业口腔医生检查之后才能作出科学的判断,不能为了害怕一时的痛苦,而给健康埋下无法挽回的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