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历史真相系列--第二部,杨文干事件看李世民家族的悲剧(上)

 金色年华554 2019-03-30

在史书中,李唐开国几乎完全是李世民的功劳。

他力劝父亲太原起兵,东征西讨,立下不世之功。而其父李渊不过是个唯唯诺诺的老夫子。其兄李建成则是一个纨绔子弟,猎鹰走狗,游乐无度,更兼心肠歹毒,数次想要加害自己的弟弟。

按照史书中的说法,不得已之下,发生了玄武门之变。

很可惜,这个故事经过了人为加工。

不过幸运的是,尽管被修改过,但史书终究给我们留下了蛛丝马迹。

玄武门之变前两年,发生了轰动朝野的“杨文干事件”。尽管书中仅聊聊百字,可当你细细品味之时,又会发现情节扑朔迷离,充满谜团。

本次我们分上、下两部,讲述这一事件,更希望通过分析,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李渊、李建成和李世民。

(一)突如其来的密告

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农历6月,正在长安北仁智宫避暑的唐太祖李渊接到密报:太子李建成乘李渊不在长安,勾结庆州都督杨文干密谋造反,现正向杨文干处运送铠甲。

两位带队运送铠甲的太子府军官深知其中厉害,不敢参与阴谋,直接跑来仁智宫向皇帝告密。

这是一起非常严重的政治事件。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下庆州、长安、仁智宫的位置。

找不到唐代地图,所以只能手工画图,仅仅为示意

仁智宫位于长安、庆州之间,并且距离都不远,距庆州200多公里,距长安80多公里。

此刻李渊被夹在太子和杨文干之间,以骑兵的速度,太子府卫队一天一夜,庆州军队三天可以赶到仁智宫!

形势危急,现在唯一有利于的,是李渊提前知悉阴谋,占得了先机。

问:遇到这种情况,正常操作是什么?

A:调军队先将自己保护起来,或转移到安全区域。同时派人密探太子府,再派人控制京城军队,一旦发现有太子有异动,派兵剿灭。

B:秘密出发,赶回长安,同时控制军队,一切布置妥当后,摊牌逮捕太子。

在类似事件中,A、B都有人采用。如戊戌变法中,慈溪就选择了B方案。

而不论A、B,其前提都是保密。就如同手里拿着王炸,总不能直接丢出去吧。

可诡异的是,李渊真把王炸丢出了。他既不秘密调查,也不秘密回城,更没有离开仁智宫,而是派人召太子觐见答对。

难道真是人老昏聩?兄台,开国皇帝,没有两把刷子是HOLD不住的。难道是想骗太子前来?兄台,还是那句话,玩政治的都是人精。而后边的故事也将证明以上两点。

前文说了,这是个扑朔迷离的事件,权且留下问题:为什么李渊要直接打出王炸?

(二) 太子的反应

这把王炸的确将太子府惊到了。

接到李渊诏令的太子府炸了锅。太子惶惶不可终日,部下急躁不安。有人建议太子: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索性反了吧!

请注意这个细节,太子送铠甲给杨文干肯定是事实,否则不会如此反应。

可能有人有疑问,送铠甲很严重吗?当然很严重,铠甲是什么,是武器。私藏武器,武装军队,这是什么性质?你说自己是无辜的小白兔,鬼才信!

因此部下才建议铤而走险,所谓富贵险中求。

那太子呢,他要怎么办?

太子李建成思量再三,最终在谋臣的建议下,做出一个极为明智的决定:去见自己的父亲。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既然到这步田地,索性摊在台面上吧。

父子见面,李建成扑通一声跪倒在地,不是寻常的跪,而是伏地不起。

他以头戗地,连头都磕破了,第一句就是:“儿子错了,儿子错了!”第二句他又说道:“我不该给杨文干送铠甲!”嗯,很好,承认了。不过请注意最关键的第三句话:“可我万万不敢谋反啊!”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句!

那这句话是真是假?李建成是故意欺骗自己的父亲,还是压根没想谋反

别急,我们留下第二个疑问,继续看下去。

(三)杨文干的反应

作为父亲的李渊此刻很为难,因为他也不确定太子所说的真实性。既然如此,就先把太子扣押起来,再向庆州派出使者,询问杨文干吧。

毕竟杨文干也是当事人之一吗。

使者是派了,可庆州传回来的消息却让人惊掉下巴。杨文干居然直接反了,他反了!

这一反就将李建成谋反的罪行坐实了!

好你个李建成,太会演戏了,痛哭流涕,以头戗地,完全是欺骗我呢!

可问题是,如果我们分析下形势就知道事情很异常。

太子去仁智宫,即使太子不交代,太子府的官员也必然将此信息告知杨文干。此刻谋反先机已失,一是太子不在,群龙无首。二是没有长安的策应,仅靠小小的庆州,成功率几乎为零。

杨文干最聪明的做法应该是与太子保持步调一致。只要太子最终无恙,他也能成功登岸,毕竟他属于被送铠甲的一方。要处罚,也是太子府属下先背锅。何必去冒如此大的风险去造反。

这是第三个疑点:为什么在李建成已经被控制的情况下,杨文干还要造反,真是孤注一掷,铤而走险吗?

(四)李渊的应对

得知杨文干叛乱,李渊立刻召见秦王李世民。他的命令很简单:李世民亲自挂帅前往平叛。

倒是李世民自己觉得奇怪,他问父亲:“杨文干势单力薄,估计我没到庆州,他的部将就将他绑起来送来了,何必劳师动众。”

李渊的回答是:“太子叛乱,非同小可。最怕有人借此兴风作浪,你去,一次性解决问题,不留后患。”停了停,李渊又说道:“等这件事情平定了,你就是未来的太子。”

请注意李渊的这段话。

一.李渊绝非庸碌之辈,他很清楚该如何处理问题。

二.杨文干谋反后,他对太子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在做最坏的打算。

后边的事情就简单了,杨文干势单力孤,叛乱很快被平定,杨文干被杀。

可等李世民兴冲冲回到长安,等着父亲兑现诺言,立他为太子的时候,更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李渊把李建成放了,李建成依然是那个太子。至于处罚吗,倒不是没有,两位东宫的官员受到处分。

兄台,这是谋反哎,这是什么操作?不,事情还没完。李渊下令,将秦王府的一位官员一并处分。

这....?什么情况,说好的换太子没有了,连自己人都被处罚了,我去庆州是图什么。”相信李世民必然一脸黑线吧。

这里留下了第四个疑问:为什么李渊前后的态度判若两人,为何又要处分秦王李世民的部下,李世民在其中又扮演了什么角色?

到这里史书中的杨文干叛乱基本讲完了。很多小伙伴要说,留下四个没头没脑的问题,这算什么讲完。

别急,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周分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