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明军三征哈密的军事行动,其实是明朝与东察合台汗国争夺哈密及河西走廊控制权的斗争中的一个段落,从整个绵延断续的战事过程来说,也不仅仅局限在明孝宗时期,它始于明宪宗成化九年,终于明世宗嘉靖三年。 早在成化九年以前,东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羽努思汗,就已经多次派兵抄掠哈密周边地区,到了成化九年正月,东察合台汗国的一支军队突然直接攻打哈密卫所在的城池,“破之,执其王母,夺明廷所册封的金印,遂留居之”。当年四月,明朝派都督同知李文、右通政刘文率军经略河西,但二人与东察合台汗国军队交涉无果,又不敢与之交战,只好无功而返。在这种情况下,明廷委任哈密右都督、维吾尔人罕慎暂时掌管哈密卫事务,为避免冲突进一步加剧,让罕慎率哈密卫部众退居赤斤蒙古卫附近的苦峪,营建城池,充作新的哈密卫。 成化十八年春,(公元1482年),罕慎联合罕东、赤斤蒙古卫军共万余人,采取夜袭的办法,重新夺回故土——哈密城。明孝宗继位后,专门为此予以表彰,并正式册封罕慎为哈密忠顺王。 公元1488年,东察合台汗国阿黑痲汗开始重新将武力进逼东方,他以联姻为借口,将罕慎诱出而杀之,并公然面对明廷使臣的诘问时,以“罕慎非王族而僭越”的理由予以搪塞,明孝宗震怒,下令拘留其使者、退还贡物、断绝通商。三年后,阿黑痲汗移驻吐鲁番,留女婿牙兰据守哈密,哈密卫都指挥使阿木郎联合罕东、赤斤蒙古的军队,再次夜袭夺城,牙兰等退往吐鲁番,哈密城复归明朝。 弘治五年(1492年),明廷册封安定人、故忠义王脱脱的重孙陕巴为新的哈密忠顺王,再次行使哈密卫的全部事务。但不久风波又起,哈密卫军队首领阿木郎率军劫掠了已属东察合台汗国重镇的吐鲁番地区的牛马,阿黑痲汗大怒,于次年春,尽起大军猛攻哈密城,再一次破城,活捉了才登上忠顺王宝座不久的陕巴,杀死了哈密军主将阿木郎,仍命牙兰领军驻防,至此,哈密又一次被东察合台汗国夺取。 弘治十年(1497年),在经过充分准备后,由兵部尚书马文升亲自率领明朝大军进伐哈密,得以第三次收复哈密城。且在明军兵威震慑下,在吐鲁番惴惴不安的阿黑痲汗,于第二年主动送归忠顺王陕巴及所掠哈密部众。 在明军三复哈密后,阿黑痲汗终其余生没有再行挑衅,但明朝册封的忠顺王陕巴却于弘治十八年病故,虽然明朝及时册封他的儿子拜牙即为忠顺王,但此人“素昏庸,且淫暴,不得众心”,竟然在明武宗正德八年,受那时的东察合台汗国满速儿汗的诱惑,主动献城于东察合台汗国,再一次引发了明朝与东察合台汗国的武装冲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