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657期: 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被逼无奈

 探秘桂北 2020-08-18

原创作者 肖然

  今天,我跟一些九O后的老师讲我曲折的人生经历。他们往往会说:“真羡慕你,肖老师。这是你最可宝贵的人生财富。”听到他们的话语,我会想起6年前我在云师大对张承明教授说过类似的一句话:“张教授,真羡慕你有一段上山下乡的知青经历。这段经历是你最可宝贵的人生财富。”当时,张教授不无感叹地说:“那个特殊的时代造就了我们这一代,被逼无奈,迫不得已啊!如果硬要说人生财富的话,那么这笔财富来之不易。”当时的情况是这样:张承明教授向我们语文国培班的学生印发了她在保山腾冲高黎贡山脚当知青的长篇文章。喜欢文学的我一口气读完那篇文章。我被张教授字里行间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于是,我对张教授说出那番话。张教授的回答也让我深思良久。

  是啊!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被逼无奈,迫不得已。小时候,由于我做人诚实善良,被不怀好意的村民讥讽为“傻子”“笨蛋”。只有我亲爱的母亲始终鼓励我,支持我。说我是一个听话懂事的好孩子。由于我喜欢读书,父母都非常喜欢我。当时,在我幼小的心灵里萌发了这样一个念头:想通过读书来改变村里人对我的偏见,通过读书来让父母脸上有光彩,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出人头地”。

  怀揣着这个憧憬和梦想,我从老家猴街村子到新哨镇上,由新哨镇上到弥勒县城,再由弥勒县城到蒙自到昆明。一路求学,苦中作乐,苦乐相伴。这一读就是一辈子。一生嗜书如命,一辈子以书香为伴。我不断逼迫自己读书,不断提醒自己:做一个知性优雅的知识分子。

  我的挫折人生从1989年开始。那一年,我初中毕业,中考落榜。我的理想红河州师范学校泡汤了。为了圆我的中师梦,我花费两年的时间进行初中补习,但是最终没能如愿以偿。万般无奈之下,我选择了弥勒一中读高中。三年高中读得何其艰难。最主要是家庭经济困难,我通过省吃俭用来艰难维持自己的高中生活。当时艰难到5元钱一个星期的程度。(大米从家里自带,5元钱只是菜钱)为了读书,我咬紧牙关地坚持着。周末就去县图书馆读书,还会去餐馆刷盘子,去木材站削树皮扛木材。从读高中开始,我就走上勤工俭学的道路了。我们村有一个人在县城开餐馆,我经常利用周末空余时间去他餐馆打零工。老板对我很好,经常会多算工钱给我。

  1994年,我高中毕业,高考又落榜了。那次落榜对我的打击很大。我一度陷入痛苦迷茫的深渊。后来通过专业调剂又让我看到继续升学深造的希望:我被蒙自师专汉语言文学专业录取了。尽管是国家计划内自费生,但我还是喜出望外、欣喜若狂。只是2000元的高额学费着实让父母和三个哥哥为难了。无可奈何,只有便卖家中唯一的耕牛供我上大学。在读大学期间,除了勤奋努力地读书之外,我还会隔三差五地去外面打工。餐馆、建筑工地、榨糖厂、氮肥厂、水泥厂等都是我打工挣钱的地方。特别是在个旧沙甸一个回族糖厂榨糖。辛辛苦苦挣得点生活费,还被吸毒的“四号鬼”用刀架在脖子上洗劫一空。我当时急得哭了,哭得好伤心。后来,父母又打钱下去给我,才平息了我痛苦悲伤的心情。

  三年大学读得很艰难,每个月的生活费150元。不够自己去打工补贴着用。记得读到大二那年“十一”国庆节,全班同学在班主任带领下去大理旅游,唯独我没去。一是没钱,二是学校新建一幢女生公寓,需要安窗子。我去帮人家搬运窗架和窗玻璃。90元一天,一个星期630元。算算够好几个月的生活费了。那个国庆长假,我就在学校打零工了。

  一面要勤奋努力读书,一面要省吃俭用打短工来挣生活费。有一次,我从学校图书馆出来就晕倒了。好心的同学们把我抬到校医室,医生检查说,营养不良导致的,建议我多休息,多补充营养。天哪,穷学生哪来的补充营养。

        1997年,我大专毕业。在一个要好老乡同学的邀约下,我到他们老家乡镇中学代课。那个乡镇叫巡检司镇,那是弥勒县与建水县交界处的一个山区乡镇。我在那里代了半年的课。当时,镇教管会的邓主任答应给我们每月80元的薪金,但是要半年后才结算。那半年又是我最难熬的半年。朋友帮衬,家人救济,终于熬过半年。在那半年里,我度过初为人师简单快乐的生活。我教育的初心就在那半年里形成。那就是以身作则,教书育人。这初心一直陪伴着我。时至今日,我还能做到不忘初心,尽心尽力地教书育人。

  由于生病,我从巡检司中学走出来了。在家赋闲了将近两个月。后来,我又到一所私立学校代课。那所学校的名字叫弥勒县爱心学校,其校长是我仰慕已久的陈爱武老师。由于对校长的仰慕,我在那所学校一教就是八年。在那八年里,可谓痛并快乐着,艰难与幸福并存。在最困难的时候,我经常用孟子的名言警句激励自己:“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于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我的专业成长在那八年里慢慢进行着,我的学识涵养在那八里得到稳步提升。一边克服困难,一边努力工作;一边教书育人,一边自学自强。通过努力,我顺利完成了云南师范大学函授本科的全部学业,拿到了本科毕业证。我还通过自学来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读文章,练书法,写文章……陈校长也经常鼓励我:“好好学习,争做优秀教师。”在他的支持和鼓励下,我的文化素养和教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当然,其中付出多少艰辛的努力不言而喻。

  2005年,我来丘北谋生路,考取公办教师。转正后,我更加地努力工作,在努力工作的同时,我不忘记读书学习。我深知终身学习对一个教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生活相对稳定后,养家糊口、养儿育女的重任又提到议事日程。按揭“两贷”(房贷和车贷)又逼迫着我省吃俭用。供小娃上学、还两贷、维持家庭正常运转和努力工作成为我中年人生的“四架马车”。只有并驾齐驱,才能心安理得。

    人到中年,中年人的痛病又来了。体胖和三高接踵而至。这正应了方清平单口相声那句经典台词:“岁月不只是把杀猪刀,还是袋猪饲料。”面对中年人的痛病,我又逼迫着自己通过运动来强身健体,通过运动来增强体质。一场没有销烟的身体保卫战就这样开始了。

  每一段人生经历都迫不得已,被逼无奈。就如母亲生前经常对我说的:“人是被环境逼出来的。”是啊!环境逼迫人,人又不得不努力适应环境、改造环境。这大概就是每个人的人生路线图。

作于2019年3月28日

第656期:吃卤鸡米线(当代诗作)

第655期:河  边(当代诗作)

第654期:格桑花四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