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偷奸投毒案”钩沉

 云海游龙的书屋 2019-03-30

某氏子外出做生意,其母年老眼瞎,幸亏其妻贤孝,“藉针黹以供甘旨,晨昏定省,不敢或亏”,婆媳二人,相依为命。一天,男子行商归来,其母非常高兴,让儿媳杀鸡犒劳儿子。久别胜新婚,媳妇自然也是喜出望外,炒菜设宴,接风洗尘,忙得不亦乐乎。不料乐极生悲,男子吃鸡后当晚就死了。

邻居得知此事,报到官府,仵作经过勘验后,发现是中毒而死。知县怀疑是儿媳与外人通奸,于是“倍加榜掠”,儿媳不堪酷虐,只得诬服,知县询问奸夫是谁。儿媳本就无辜,何况认识的人屈指可数,仓促之间胡乱指认奸夫是十郎。十郎是死者的堂弟,最初死者出门行商时,曾嘱托他代为照顾家母并支理家务,十郎年少诚谨,受托后时常到堂兄家照应周全,婆媳二人也是极为赞赏他的品行端正。只是如今儿媳迫于严刑,不得已以十郎塞责。

清代“偷奸投毒案”钩沉

知县随即签令拘押十郎到堂,十郎看到嫂子被打得遍体鳞伤,目不忍睹,不禁脱口而出:“嫂子有何吩咐?”儿媳看到十郎,想到自己恩将仇报害了他,不禁泣不成声,只是断断续续地哽咽道:“叔、叔、叔叔……”县令见此情景,破口大骂道:“奸夫淫妇,在公堂之上,犹不知耻,而靦然人面,相对嘤喔,作儿女丑态耶!”不容十郎置辩,便大刑伺候,十郎昏死苏醒几次,实在不堪忍受,只得诬服自己与堂嫂通奸,害死堂兄。

案子审定报至抚衙,巡抚“虑囚至此,心甚疑之”,便相问幕僚,正逢幕僚与弟子在下棋,专心致志,不遑旁骛,便漫不经心地回道:“此狱已具,属吏不知费几许推敲,料亦无所冤曲。公又何必故意驳诘,致滋多事耶?”

巡抚闻言也就压下心中疑虑,儿媳与十郎就这样被双双押赴刑场处决。处决当夜,幕僚将要就寝,忽然听闻门外“剥啄声甚厉”,好像是妇女的声音,正奇怪半夜为何有妇人到此,便在房内大声呵斥,只听一道厉声传来:“你不开门,我就不能进去吗?”

清代“偷奸投毒案”钩沉

但见一妇人从门缝进入,披发喋血,怒视幕僚,以手指他骂道:“你一介布衣,却身居巡抚大人的座上宾,不过粗识几个之乎者也,便自谓精熟律法,诓骗居停,坐享厚俸,以人命为草菅,毫不详慎。昨日我的案子,巡抚大人本欲平反,以此对你不耻下问,不想你只顾下棋,支吾漫应,以致我等冤情不能昭雪。妾死固不足惜,惟弑夫恶名,心实不甘,妾已请求仙帝,允许向你索命!”言罢,便要扑过来。

幕僚吓得“骇汗如雨”,急忙长跪于地请求道:“我的确罪该万死,但在下离家年久,家中尚有一八旬老母,能否容我回家诀别?”妇人应道:“念你孝心,姑且宽贷一月时间,你最好速去速回,若稍有延迟恐怕就等不了了。”说完,恨恨离去,幕僚见此,登时毛发竖立,好不容易捱到天亮,拜访巡抚,“具以实告,治任驰归”,一个月后,他果然故去。

巡抚大人得知此事,甚为惊骇,便乔装打扮,带人来到死者家中探察,死者的瞎眼母亲泣骂道:“客人你如何知道,我儿不知缘由惨死,可恨官府昏聩,不加详察,诬我贤媳,坐以大辟,伤哉冤也!”

清代“偷奸投毒案”钩沉

巡抚佯问:“您为何这么说?”婆婆回道:“客人有所不知,我与我儿媳名为婆媳,恩情胜过母女,终朝厮守,坐卧不离,她怎会有私情而我不知道?实是官府刑讯逼供,枉断人命,听闻巡抚大人公明仁恕,寄希望于此案上报万一得以平反,不料最后竟诬正典刑,沉冤莫白,可惜老妇我将死之人,眼瞎又瞧不见,不能上京状告,一雪冤屈。”

巡抚又问道:“十郎是谁呢?”婆婆答道:“他是老妇的侄子,我儿出门时,曾以老妇及家事相托,谁曾想竟德反成仇,也许这是前世造孽所致,还有何话可说呢!”

巡抚不胜叹息,得知了婆婆儿子吃鸡而死之事,便出钱令随从买来一只鸡,请人煮好,放于老婆婆家平日吃饭的葡萄架下,通过留心观察,发现鸡汤热气上薰,架上一丝下缒,直入碗中,如不仔细用心察看,根本不易发觉。巡抚心知有异,取出一块鸡肉扔给了院子里的狗吃,狗吃了之后竟突然死去。巡抚对婆婆说道:“您儿媳的冤屈,我能代申,您可姑且拭目以待。”

清代“偷奸投毒案”钩沉

老婆婆虽不知客人所言真假,但合手作揖,十分感激他有这份心意。巡抚将剩下的熟鸡带回衙门,传令知县及承讯在事的各位官吏前来,据实相告,众人只是诺诺相视,并不太相信。巡抚随即令人牵来一只狗,狗因吃了鸡肉,不过片刻就倒地而死,大家这才信服。

搜过婆婆家的葡萄架,竟有一只长四寸左右的蝎子,盘踞其上,之前从架子缒入碗里的一丝透明涎液,即来自蝎子。巡抚大人如实上奏此案,“自请议处”,知县则以屈打成招抵罪处决,其余各官吏“议罚有差”。官府不久又申请建坊表彰义士十郎和儿媳贤孝,以慰冤魂,对于老婆婆,由地方有司负责出钱抚恤,以终馀年。

此案最终有赖于巡抚贤达,得以昭雪。假若一开始幕僚因巡抚过问,建议驳回重查,也断不至于令贤妇义士抱屈九泉。案子借深夜冤死之人叩门索命之事,作为案情翻转的契机,观之实在令人心生快意!

“折狱一事,切不可自恃精明,稍事疏忽。先贤曾子有‘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之言,不可不慎也。” 是得其情者尚当哀矜,况未必尽得其情者乎!《书》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 英国思想家培根说过: “一次不公正的审判,其恶十倍于犯罪,因为犯罪只是污染了水流,而不公正的审判则是污染了水源。”人命关天,杀人命案,一旦发生错误,就可能犯几个错误,既冤枉了好人,又放过了坏人,命案侦破责任重大,必须慎之又慎。

-------------------

此案译自《兰苕馆外史》中【某氏子】一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