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结束语

 yedama 2019-03-30
朦胧的诗,朦胧的顾城与谢烨,朦胧的死亡……
  我们的故事结束了。
  我们的追忆也结束了。
  是不是始于绚烂、归于平淡呢?
  这个悲剧的“刽子手躲在哪里”?恐怕说得清也说不清,或许永远成为一个难解之谜了。
  顾城本身就该是一个悲剧。他幻想一切都可以避开,宗教、道德、艺术……等等,其实呢?谁也避不开。他似乎总居住在一个孤寂的地方,但是恰恰是现实击碎了他的梦幻。
  这是不是悲剧所在呢?
  顾城死前是不是大彻大悟了呢?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权衡轻重取有利。这是一个永恒的哲理。
  无为无不为也不是绝对的。
  谢烨的悲剧更令人痛惜,更值得人们回味。
  这场悲剧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思索。
  顾城、谢烨的朋友们更为关心、惋惜。
  我们在不到10天的时间里,写出了这本书。我们只是给读者提供一个梗概。其中有3啊章节:“顾城的文学成就”、“情爱忏悔录——《英儿》”、“英儿原型——××真面目”,为了慎重起见,我们删掉了。我们想:还是留给后人和时间去评价。
  我们向为本书写作提供资料和帮助的人们:顾城的父亲顾工、谢烨的父亲张生同及姜彤勋、何流、曹勇、姜燕、张跃春、张雅茹、孙鲁言等表示真诚的感谢。
  我们谨向支持本书出版的华艺出版社孙波、杜建业先生、刘俊仁先生、高亚林先生、金丽红女士、王月英女士、黎波先生一并表示感谢——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追忆朋友的机会。
  我们如释重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