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阅读 感谢您收听今天的慈怀“深度阅读”栏目,每周陪您深度理解一本好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提炼书中精髓,并把书中的道理运用到生活里,让阅读点亮生活。 本周我们要读的书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该书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进行能达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的“由内而外”的修炼。本周我们将分别从七个习惯来深度解读这本书。 今天我们来分享第六个部分:格局对人一生的影响。 解读 | 遇见宁静 主播 | 念念不忘 团队的力量无穷大 很多人说小米手机的销售速度,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成长速度。 这与小米团队协作是密不可分的。 小米舵手雷军清楚地知道,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想要企业成功,就要有一个超强团队。 为此,雷军为了建设无敌团队,可以说是不惜一切代价。 雷军曾公开透露:当初他决定组建团队的时候,前半年花了至少80%的时间在找人。 很幸运,他找到了,这些人也没有辜负他,而是始终理念一致,充满热情。 孔子云:君子不器。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不应该像某件器物一样,作用仅局限于一个方面。 意在教导我们:做人不可狭隘、不可拘泥、不能只看到人生路上的一草一木,而应该敞开胸怀、放开眼界,要有站在高处俯瞰生活的大格局。 一个人格局越大,人生才能站的越高,望的越远。 雷军就是因为有着人才的大局观,所以花大力气寻找合伙人。 他用excel表列了很长的名单,然后一个个去谈。那时候他每天见很多人,跟每个人介绍自己,介绍小米。 凭着这股韧劲,他组建了一个优秀团队,才能够用最理想的状态,面对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可以说,小米团队是小米成功的核心原因。 一滴水很快就被蒸发掉了,大海却依然波光粼粼。 一个人的力量再大,也无法单枪匹马打天下,只有团队协作才能发挥出无穷的能量。 就像前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那样: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是集体常常比他更聪明和更有力。 而一个人的大局观,格局观,也决定了他团队的无穷力量。 创造性合作 当然,并不是有了团队就能成功,一群人在一起,只能叫团伙,有效组织起来、有着共同目标的才叫团队,而最强团队,一定要创造性合作。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为人处世,如果目光短浅,胸无大格局,终究难有所成。 之前有位同事就是这样,从来不肯吃一点亏。 在团队的工作中,从不肯多出一份力气,在他看来,团队工作做好了,功劳是属于领头的。 久而久之,大家都不愿意和他一起结队工作,慢慢地他就在公司被边缘化了,工作五年,毫无寸进。 而和他一起来的另一个同事晓晓则不同,在团队工作中,她不仅积极主动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还会认真听和自己有不同意见的前辈的建议,站在前辈的肩膀上,想出更好的创意,用在工作中。 五年后的她,已经担任项目总监的位置。 他们的差距是不同格局带来的巨大差异。 用作者柯维的话说,晓晓的成功是发挥了统合综效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统合综效呢?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统合综效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高级的一种,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它意味着1+1等于8或16,甚至1600。 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能够在合作中,有着大格局,不计较个人得失,主动挖掘对方的优点,取长补短,会更容易发现人生的机遇,取得更优异的成就。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句台词:人的一生有三种境界,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不同的格局,决定了不同的人生境界。 统合综效的创造力往往使人热血沸腾,坦诚交流带来的进步更是不可思议。 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个人都能被激发出最大潜能,不断碰撞的火花,足以发生巨大效能。 法国心理学家爱德华.波诺说:没有创造力,就没有进步,我们就会永远重复同样的模式。 做人的格局,决定我们的人生上限 古语说:“德若水之源,才若水之波;德若木之根,才若木之枝”。 做事先做人,这是自古不变的道理。 能力很重要,可有一样东西比能力更重要,那就是人品。 人品,是我们真正的最高学历,是能力施展的基础,是做人做事的格局。 李嘉诚说“要想在事业上取得成功,首先要懂得做人的学问,因为人情世故才是大学问。” 纵观李嘉诚几十年的经商生涯,他经常强调的并不是如何做生意,而是如何做人。 李嘉诚认为:只有做人成功了,做其他的才会取得成功。 李嘉诚早年曾做塑料花生意。 有一次,他如常收到订单,将大量的塑料花装船,准备运往美国时,接到中间商的电话,说在美国的生意倒闭,要撤销这笔订单,中间商愿意承担一切损失。 很明显,李嘉诚白白折腾了一场,还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大部分人在这种情况下,可能就狮子大开口,要求对方赔偿一切损失。 但李嘉诚却感谢对方的及时通知,并说这些塑料花他可以另寻买家,不需要中间商一分钱的赔偿。 多年后,在李嘉诚的生意遭遇瓶颈期时,美国的一位生意人在当年那位中间商的力荐下,给李嘉诚注入大量资金,使李嘉诚的生意有了大的突破。 因为李嘉诚的人品,才让人愿意给他更多的机会。 人生就是这样,走到最后,拼的都是人品。 有这样一句谚语:再大的烙饼也大不过烙它的锅。 这句话的哲理是:你可以烙出大饼来,但是你烙出的饼再大,它也得受烙它的那口锅的限制。 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就好像这张大饼一样,是否能烙出满意的“大饼”,完全取决于烙它的那口“锅”——这就是做人的格局。 人的才华和能力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格局,一辈子也只会拘囿于狭窄的天地间,一抬手就会触到天花板。 德行定终身。 胡雪岩发达之后,没有成为一个利欲熏心的奸商,相反,他坚持“仁”、“义”二字,绝不趁人之危。 在经营药房的时候,他始终坚持“戒欺”和“真不二价”,绝不弄虚作假。 瘟疫爆发时,他还向百姓们免费施药施粥,赈灾恤穷。 最后被人们称为胡大善人,千古流芳。 决定我们人生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做人做事的格局。 做人的格局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我们的格局,会决定我们最终能走到哪里。 如何做到统合综效,拥有大的格局观 那么在实际行动中,我们要怎么做到统合综效,提升自身格局,达到1+1大于2的效果呢?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说:主要有三个技巧: 1、敞开胸怀,尊重差异 史蒂芬·柯维认为,人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要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以及个人眼中所见到的不同世界。 统合综效的基本心态是:如果一位具有相当聪明才智的人跟我意见不同,那么对方的主张必定有我尚未体会的奥妙,值得加以了解。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自然也不会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 如果别人的意见与我的不一样,那么我首先要考虑的是对方意见里的积极成分。 所以,想法类似的人在一起,往往不会产生新的创意;但在遇到分歧时,才更容易出现灵感碰撞的感觉:“原来还可以这样!” 所以,我们更应该敞开胸怀,接纳那些看似稀奇古怪的想法。 重视每个人的不同,包括别人眼里的不同世界。 这是实现统合综效的必备心态。 2、找到共享的目标 老人们说,瞎子看不见,瘸子走不了,两人搭伴儿寸步难。 但如果他们可以创造性合作,那就利用各自的长处,瞎子背着瘸子、融合资源,一起前行。 这就是统合综效的魅力所在。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合作起来,取长补短的能量是无穷的。 3、重视个人参与 团队的能量大小取决于每个个体付出的程度。 如果每个人都在团队合作中固执己见,打击异己,那就很难发挥团队的优势。 史蒂芬·柯维说:自然界是一个唇齿相依的大家庭,宇宙万物彼此关联,团结可以发挥最大的力量。 个人的参与左右着集体的成败。 越是真诚投入,锲而不舍地参与,就越能发挥个人创造力。 所有人的创造力之和,一定远远大于个人努力的总和。 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能做到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说的那样:少一些防御意识、多一些仁慈爱心和关心同情,这个团队就能够实现统合综效。 当所有人都向着同一个目标,创造性的合作,团队就会无敌。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深度阅读的全部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