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控力 性格自律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格力量,真正的自律是一种自省、自爱,是一种认真对待自己的表现。帮助孩子养成自律将会孩子一生受益,尤其是进入成人社会。建议如下:1、以身作则,树立自律的榜样。没有任何“言教”能胜过“身教”。在自律这件事上,尤其是如此。“父母是什么样的人”远比“父母对孩子做什么”更重要。教育者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自身的自律。 2、制定合理的家庭规则 对于孩子而言,自律最开始源于家庭规则建立。与孩子共同协商制定规则后,就要严格监督孩子认真执行了。比如孩子想要玩iPad,那么就规定时间,和孩子讲好每次只玩15分钟,规定的时间到了,就立刻停止,并且在孩子能够遵守规则的情况下,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认可。 3.给孩子选择的自由,让孩子自己规划时间,做制定行动计划,并指导孩子自己遵守计划。。父母制定的安排,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完成事情,剩下的时间就可以自由支配,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孩子也会在完成后获得成就感。 4.先“苦”后“甜”,延迟满足。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当引导孩子按照先“苦”后“甜”的原则做事情,教会孩子先将享乐推迟,先完成自己的小目标,再去“享受”。不要总是第一时间满足孩子的要求或欲望,给他(她)们一个等待的时间或是通过做事情来交换,这是一个意志力锻炼的过程,可以更好的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和抵御诱惑的能力 5.自律性的深层心理需求:如果一个人做事有强烈的动机,并在从事的活动中真正享受到乐趣和成就感,他(她)(她)才会更积极主动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