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否成大器,通过这个人的外形特征往往很难看出来,而一个人能否成大器,主要跟我们的以下几个方面关系紧密。 今天小编与您分享:欲成大器者,必须要学会这五点! 1、诚 想让人真诚相待,必先真诚待人。你面对的永远是一面镜子,你怎样待人,别人怎样待你。 你与人为善、真诚待人,別人通常也会反过来如此待你。与人相处中付出的十分真诚得到了八九分的回馈,自然是情有所值、利大于弊。 “真诚能打动人,真诚能得一切。“没有人不喜欢真诚,真诚是生活中的通行证,有了这张通行证,我们就会在生活中畅通无阻,一帆风顺。 诚实、诚信、真诚,拥有这些品质的人,不仅会赢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更重要的是可以赢得人心。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待,得人心者得天下! 2、敬 一个懂得关心别人、体谅别人的人,一定具备高尚的情操和磊落的胸怀。 当你用恭敬的态度去温暖别人的时候,他们也会回馈给你温暖。你就会体验到一种美好、和谐的人际关系,你就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并获得最终的成功。 人就是这样,你对我态度傲慢,那我也绝不能吃亏。但是一方若是表现出敬意,对方一定会以敬意回报。“敬”,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人际关系更美好。 3、静 静,不单是自然之美的精致呈现,更是内心修为的优雅展示。诸葛亮的《诫子书》有句名言: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有静气、守静心,为的是恢复心灵的清明。 平心静气、心平气和,方能临大事而不乱,处危机而不惊,专注于探究本质、解析机理,从而抽丝剥茧寻找本质,让问题迎刃而解。 身心之静,是一种个体的内省和审视,若倒啖甘蔗,若曲径通幽,显示出内敛精神和进取气度。 曾国藩强调“每临大事有静气”。面临大事时,保持一颗冷静沉稳的心,才能正确做出决策和判断,若是心浮气躁,只会忙中出错,最终一败涂地。 4、谨言 孔子发现:“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同时,以约失之者鲜矣"。一味逞口舌之利常招人讨厌,而约東自己、言语简约的人普遍行为合规、过失较少。 既然放言易、力行难,人格塑造的重点又不在言,孔子自然要提倡讷言" 曾国藩强调“群居守口”。在众人面前,若是说话口无遮拦,那肯定会得罪人,万一今后被人记恨,抓住把柄,到时候惹祸上身,后悔就晚了。 5、持之以恒 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说过:“一个人做事若果没有恒心,它是任何事也做不成功的。”的确,要成就一番大事业,若是没有恒心,那是不可能的。 有恒,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曾国藩一直都有早起读书、静坐的习惯,就连行军打仗时也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常人谁能做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