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思明居士 2019-03-30

从现今汉服研究已有的相关资料来看,有对汉服运动的思考,传统汉服服饰的现代应用,汉服作为影视服饰、中式婚礼服的用途,汉服数字化信息研究等,再到建立专业的主题论坛、网站以及网络销售汉服服饰等等,这一切都显示着汉服的发展已渐渐渗透到我们的点滴生活中。今天,我们聊一聊汉服的一大特征:交领右衽!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汉服的交领右衽

“衽”指衣襟, “右衽”即衣襟从左向右掩盖,领型交叠系绳带穿着。

平面结构的交领服饰遍及东亚各民族,左衽衣襟与右衽衣襟相混杂,而汉服拥有明确的交领右衽制度。

汉服的右衽相传于三皇时代,并保持着交领右衽、宽袍大袖、博衣大带的特点。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服饰制度于周代趋于完备,至汉唐时期确立,随着封建王朝的统治历代延续而影响着周边国家、地区的服饰发展。汉人崇尚衣襟向右掩,而少数民族的衣襟多向左掩。孔子曾感叹: “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意思是如果没有管仲,那么今天我就要披着头发,把衣襟向左掩当夷狄去了。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汉服右衽衣襟同时体现着阴阳生死的说法,融合着儒家、道家的人生哲学。衣襟向右掩视为阳,表示生的人。反之,衣襟向左视为阴,表示故去的人。寿衣至今沿用着左衽的穿着方法,在《礼记·丧服大记》有记载: “小敛大敛,祭服不倒,皆左衽,结绞不纽”。

在古代中国方位崇拜也是右衽衣襟的穿着依据。当一个人坐北朝南的时候,东方在左边,东边被赋予“阳”的概念。以天顶为分界线,太阳从东边上升,是阳气上升的过程。然而西方则是相反,太阳从西边落下,是阴气聚集的过程。依据东西方位的说法,东边是阳而西边是阴。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右衽衣襟的研究不断上升意识形态(右衽自左向右,体现人的生命轨迹),至诞生后不论战乱还是改朝换代都没改变过,纵然是少数民族统治的时代,衣襟依旧是向右掩盖穿着。

民国建立后,街边能见到长袍、马褂的服饰,衣襟仍旧向右搭扣。

汉服服饰平面结构的基本形制分为上衣下裙相缝合和上衣下裳分开穿着两类。上下相连的服饰是将上衣和下裳分开裁剪后再进行缝合而形成的长衣样式,上衣下裳分开裁剪是将上衣和下裳分开穿着无需再缝合的服饰,穿着者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贵贱。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曲裾深衣为上下连属制的代表服饰,根据衣裾是否绕襟可分为直裾和曲裾。曲裾出现,与汉族衣冠最初没有连裆的罩裤有关,曲裾下摆环绕几重可以更加保护下体,环绕的圈数有单圈或是多圈,最后在腰部位置附加腰带加固。

男子曲裾的下摆比较宽大便于行走,女子稍显紧窄。从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来看,女子曲裾下摆呈现出“喇叭花”的样式。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直裾右衽服饰,衣领向右掩盖,附绳带系扎,绳带系扎的位置依据服饰的内外穿着用途而定,且不做绕襟处理。

1972 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西汉早期曲裾素纱襌衣(图 1),衣长为 160 厘米,通袖长 195 厘米,袖口宽 27 厘米,肩袖直向纱向,衣重 48 克,有着薄如蝉翼、轻若烟雾的美称。曲裾素纱襌衣衣领相交,有三角形衣襟由左向右掩。衣袍外罩襌衣也可当内衣穿着。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马山一号墓出土素纱绵袍(图 2),衣身长148厘米、袖展 216 厘米。交领右衽、后领下凹,肩袖斜向,袖子从腋下向袖口直线收小,袖口宽为 21 厘米、袖口相对较小。领缘与袖缘均采用斜裁拼接,使领口及袖口有较好的弹性。值得一提的是领面、袖面、缘边刺绣纹样,不仅有锦上添花的视觉效果,还起着掩盖缝合线与弥补面料幅宽不足的作用。领缘宽度为 4.5 厘米,与同墓出土的其他类型服装相比,各部位尺寸相对小一些,专家普遍认定为内穿的袍服。

一日谈|汉服交领右衽的文化内涵

上衣下裳分开穿着的服饰以唐代的襦裙,明代的马面裙为例。襦裙交领上衣较短,下裙蔽体,长度及地。在唐代襦裙的领型变化较为丰富,如交领右衽衣襟、对襟、圆领,女子圆领不止于圆弧领,还包括心形领等样式。男子圆领与女子圆领结构略微不同,穿着男子圆领袍服领型向右搭扣后再呈现圆形领。发展至明代交领右衽样式单一,领型变化少,衣长相较唐代更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