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思明居士 2019-03-30

一、首饰故事

秦汉之时,发笄之名逐渐被发簪替代,而它也不再单纯地被当作绾发之物,还成了身份财富的一种标志。粗陋的石簪、木簪、骨簪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精致的银簪、金簪、玉簪等。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金凤簪(江西南城长塘)

中国自古就有“黄金有价玉无价”的说法,在各类材质的簪子中,古人更偏爱玉簪。据说汉武帝曾在李夫人那儿用玉簪挠了挠头皮,宫人们瞧见了,便开始效仿。后来用玉簪搔头成为一种风尚,甚至没玉的人也要借玉附庸风雅一下,这便有了“玉搔头”之谓。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明累丝嵌宝石金凤簪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集深沉厚重、柔和含蓄于一身的玉,看起来温和内敛,但本质刚健,因而古人以玉的品格象征君子的性情,认为美玉代表美德,所以古人都喜欢佩戴玉饰,并且还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关于玉的成语,如“抛砖引玉” “金玉良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除了发簪,女子们首饰盒中必备的还有一类叫作发钗(chāi)的首饰。与发簪不同的是,发钗分为两股,形状像树枝杈,因此,发钗最初被写为“叉”。发钗取材广泛,石钗、木钗、银钗、金钗、玉钗等都有出现。

金钗贵重,只有贵族女子才置办得起。银钗次于金钗,士庶女子一般戴银钗,而贵族女子在守孝时也会戴银钗,取其色白之意。

铜钗较金钗、银钗便宜,但对家境贫寒的姑娘来说却也很贵重,正如唐代诗人王建在《失钗怨》中说:“贫女铜钗惜于玉,失却来寻一日哭。”虽然铜钗在贵族看来不值一提,但是鎏(liú)金铜钗却受到各阶层女子的喜爱。这种钗是铜芯,“铜芯”谐音“同心”,因而经常被当作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寓意着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鎏金银花钗(陕西西安)

还有一种钗微不足道,但却常被提及,那就是“荆钗”。荆钗,顾名思义,就是用荆条制成的钗,它最初是农家村妇常用的首饰。

《烈女传》中记载,贤士梁鸿与妻子孟光归隐山中,孟光每日着荆钗布裙。后来,人们便用“荆钗”代指贫妇。而每当有男子在外面提及自己的妻子时,都会称之为“荆妇”或“拙荆”,这其实就是从荆钗引申而来的。

当相对呆板的发笄、簪子、发钗不能再满足爱美的女人时,灵动的步摇便牢牢占据了女人首饰盒中的重要位置。单从“步摇”的名字就不难看出,这种饰品戴在头上,自然是一步一摇,摇曳生姿,尽显女人的灵动与柔媚。

步摇的主体类似发簪、发钗,只是在簪首或钗首上垂挂珠串。

据载,战国时期已经有女子头戴步摇,汉代刘熙的《释名》中说:“步摇,上有垂珠,步则摇也。” 步摇在之后的发展中,其形制越来越丰富。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步摇发展的黄金时期,这时候的步摇有两种基本形制:一种呈花枝状,直接插于发髻上;另一种则和冠相结合,被称为“步摇冠”。

据史书记载,在三国时,鲜卑族首领莫护跋率领族人迁居辽西,见当地有很多人都戴着步摇冠,莫护跋很喜欢这种步摇冠,于是把披散的头发梳起,也戴了一顶金光闪闪的步摇冠。他的臣子见到都称之为“步摇”,音讹为“慕容”,甚至后来整个部族都改姓“慕容”。

精致的发簪、实用的发钗、灵动的步摇,不仅装点了女子们的容颜,还为她们深居简出的生活增添了乐趣。而无论是精美的发饰,还是女子们娇媚的容颜,都曾激发过无数诗人和画家的创作灵感,为后世留下了诸多描绘倾城容姿的诗句和精妙绝伦的画作。

二、簪花习俗

簪花,即戴花,是古代的一种妆饰风俗,在秦汉时便已成俗,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清代。

古代女子对簪花的执着不亚于对发饰的热爱,而且这种装饰简单易得,还有众多花样可以变换,所以不论是宫廷贵妇还是普通百姓都喜欢簪。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簪花的唐代妇女(唐)

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南宋时因头戴鲜花成为女人们的装扮时尚,以致市面上的鲜花价格翻倍。但鲜花不仅容易凋谢,还受季节的限制,因而抓住商机的能工巧匠便制作了各式假花,甚至取名“像生花”。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以绢帛制成的假花

这些栩栩如生的像生花一经问世就很快受到了各阶层女子的青睐,风靡一时。其中有一种用丝绒制成的假花,色彩浓重,且谐音“荣华”,甚至成了新娘头上的装饰,寓意着婚姻幸福、荣华富贵。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簪花的宋代妇女(宋)

在古代,簪花绝不是女人的专利,宋代以后,男子同样喜欢簪花。他们通常将花插在幞(fú)头或帽子上面,俗称“簪戴”。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簪花的清代妇女(清)

当然,男人们不是时时刻刻都戴花,只有在喜庆的日子才会簪花,比如婚礼庆典、金榜题名的时候。而此时,其他的男性亲友们也会满心欢喜地头戴花朵前来庆贺!宋代李唐的《春社醉归图》中便有一位胡子花白、醉眼迷离的老者,头上插满了鲜花,看起来颇具生活情趣。

一日谈|古人首饰盒里的故事及簪花习俗

簪花的宋代男子(宋)

在古代,爱美的女子会在脸部,特别是额上,描绘花卉图案以修饰面容,有的甚至贴上金箔、翠珠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种花饰被称为“花钿”。据载,花钿起于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传说一日寿阳公主卧于殿檐下休息,微风吹下梅花落在她的额头,留下梅花的印记,久洗不掉,爱美的宫人纷纷效仿,并给这种妆容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寿阳落梅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