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塔在景德镇市浮梁县旧城内西面的一个小土堆上,六角七层,每面有二朵铺作,角上有转角铺出,除第二层同第一层的门窗较高无平座外,余各层均有平座,每层平座设有三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各据一面,余三面无门,因墙厚度大,故塔内形成一条长巷。
红塔前面过去也有一座寺庙,叫西寺,建于一千多年前的唐代太和六年(公元832年)。宋代建隆二年(公元961年)浮梁县民黎文表提倡在西寺后面建造一座佛塔,此后,经过前后79年,到宋代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一座九层高的塔拔地而起,矗立至今。红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
红塔的佛名为“大圣宝塔”,因为坐落在浮梁古县城的西面,所以又叫西塔。它是中国古代七十二名塔之一,也是江西省境内现存最早的、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大型古塔,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江西第一塔”。1959年红塔被列为首批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在的红塔共七层,平面为正六边形,底层边长为5.2米,各层逐渐向内收进,至顶层边长的3.7米。塔高从室外地坪到复盆顶为37.8米。塔的每一层都用青砖搭檐和平台,平台外侧不设护栏。整个塔身形象简洁壮观。塔身用大型青砖实砌,底层壁厚达3米。
红塔采用穿壁绕座式结构,这种结构非常特别。要登临塔顶,必须从塔内底层先上一层,然后穿出塔门外,沿着塔外平台绕半圈(平台宽度不足50厘米),再从另一个门进入塔内上台阶登上一层,然后再出来绕半圈。这样往复,才能登上塔顶。由于登塔方式非常特别,塔外的平台又很窄,而且没有栏杆,登塔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在1984年重修红塔时,将底层向上登塔的通道封堵起来,以避免游客登塔时发生意外。
红塔虽然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巍然耸立在昌江河畔,充分显示了它设计的科学性,反映出当时工匠的建筑水平和审美情趣,是当时社会经济、文化和科学技术的集中体现。红塔忠实地记录了浮梁的诸多历史概貌与变迁,是浮梁历史的见证,是古代浮梁的标志性建筑,如今也是浮梁县具有代表性的人文景观和游览胜地之一。
来源:http://www.toutiao.com/a6393917005695926529/?tt_from=android_share&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email&iid=7101900770&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p=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