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年报看华为的员工待遇与专利价值

 wzawxt 2019-03-30

2019年3月29日,华为发布了2018年的年报,全球销售收入7212亿元,同比增长19.5%;净利润593亿元,同比增长25.1%,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热心的媒体总不忘替华为的员工算下工资,但算的数字千差万别,有的说平均年薪78万,也有的说71万。笔者一直觉得公司的平均薪水就同全国的平均温度一样,对个体意义不大。不过员工的平均年薪与下文估计专利价值有一定相关性,不妨粗略算一下。

华为年报公开的雇员费用

年报公开的华为员工数2018年为18.8万人。在职的职位待遇主要包括“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时间单位计划”,这个时间单位计划年报中做了解释:

“时间单位计划是本集团范围内实行的基于员工绩效的利润分享和奖金计划。根据该计划,本集团授予员工时间激励 单位,获得时间激励单位的员工(“被授予人”)自授予之日起五年可享有以现金支付的收益权,包括年度收益及累计 期末增值收益。年度收益金额及累计期末增值收益金额均是由本集团厘定的。时间激励单位的有效存续期为授予之 日起五年。被授予人将在下一财年基于已生效的时间激励单位数量收到年度收益金额的支付款项。累计期末增值收 益将于时间激励单位五年期满时,或被授予人聘用关系解除或终止时,予以现金支付给被授予人。”

“时间单位计划”应该算到总薪资中,但是离职后计划及其他不应该算到在职员工的年薪中。这样算下来,华为在职员工的年薪总额应该是1124.03亿 169.06亿=1293.09亿人民币,华为2018年员工数为18.8万人,平均年薪应为68.78万人民币。当然这是税前收入,包括未扣除的个税和公司为员工交纳的社保。说实话,这个收入相比较于其他ICT企业并无优势,如果没有股权激励的话,加上辛苦程度,对华为这些高学历的人才来说可能性价比并不高。

另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数据是华为的专利价值,华为的专利数量在中国首屈一指,作为最重要的知识产权,这些专利到底价值多少钱,这一点华为的年报公布了一些数据。

年报显示:

“截至2018 年底,累计获得授权专利87,805项,其中有 11,152项核心专利是在美国授权的,在中国授权专利累计43371件,中国以外地区授权44344件。华为投入5G技术研究已超 过10年之久,累计向ETSI声明2,570族5G标准 必要专利。”

华为年报公开的专利数量

那么华为这么多专利到底值多少钱?根据华为公开的资产项下的商誉及无形资产科目,于20181231日,华为的专利资产为42.68亿人民币,累计摊销及减值后的账面价值是28.92亿人民币。华为全球的专利8万多件,其中还有1万多件美国核心专利,不少还是标准必要专利,按照这样的算法账面总价值才28.92亿元,平均每件专利的价值只有32936元人民币,这个价值已经远低于华为的专利申请成本了,尤其是在国外的授权专利的申请与维持成本。

华为年报公开的无形资产

这样的算法显然有问题的。

实际上这与会计制度有关,根据《企业会计准备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取得无形资产按照实际购买或开发成本入账。如果购买的专利就按照实际购买价值入账,若是企业自身研发的,申请的专利按照成本入账。所以财务报表中的专利价值实际上只是企业的专利申请和维护的部分成本(因为成本还要逐年摊销,最后账面的价值远低于实际的专利申请和维护成本)。

这显然不是专利真正的市场价值。那么华为8万多件专利到底应该值多少钱?我们不妨按照目前国际流行的三种主流专利价值方法对其进行一个大概的估计。

专利价值评估的主流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三种。成本法就是计算研发获得该专利的所有成本,包括研发人员薪资、专利申请维护费用等;市场法则是参考已交易的类似资产价格,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获得的价格,如参考最近交易的专利资产价格;收益法是评估预期收益,进行累加得出目前资产的价格的方法。

按照成本计算专利价值,不是只算上专利的申请与维护成本,如果只算这些,华为的专利价值约42亿人民币。成本法还要计算获得专利的所有成本,包括研发人员薪资、研发费用。按照华为研发人员的薪资,研发成本。虽然缺乏具体数据,我们不知道要将华为的研发费用划分多大比例到专利上,但是按照最低限度计算,如果每个发明需要10全员工作日,研发费用的5%分摊到专利上(华为2018年研发费用超1000亿,10年间累计投入4850亿),这些专利的成本也要300亿到400亿人民币。

如果按照交易法推算,华为2018年报上有一项涉及专利转让的交易,在“处置物业、厂房及设备和无形资产的净损益”一项中,华为收入7.5亿人民币,年报还特别标注,该金额主要包括向第三方出售专利权的收益。年报未披露专利转让的具体金额,但既然占“主要”部分,那么比例至少50%左右,也就是总价值3.75亿至7.5亿之间。通过公开数据可以检索到华为2018年大概转让了1000件专利,粗略计算,每件专利的价格约为37.5万至75万人民币。

这个价格虽然比预计的要高,因为一般转让的专利都是处置的资产,价值不会太大。按照这个价格计算,华为目前专利总值约为330亿至660亿人民币之间。加拿大北电去年出售名下的约6000项专利,市场估值约为45亿美元,华为的专利价值无论从哪一方面也不会低于这个总值。

诺基亚与爱立信的专利数量均不到华为专利数量的一半,但每年都能收到数亿美元的专利费,当然他们可能有更多的早期基础专利。目前爱立信、诺基亚都公开了5G标准必要专利的收费标准,爱立信按照低端与高端设备分别收2.5美元到5美元每台,诺基亚宣布收3.48美元每台,虽然他们可能在4G上的基础专利相对华为有优势,但从公开的信息来看他们在5G专利的储备都不如华为。参照这个算法,华为单就标准必要专利一项每年产生的价值至少有数亿美元,这样折算下来专利总价值至少有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

如果按照华为8万多件专利带来的收益,不仅专利许可或交叉许可带来的直接收益,这些专利更是华为产品溢价的重要保证,鉴于华为超千亿美元的年销售额,专利在其中的作用与价值显然不可能是几十亿人民币的级别。当然,这些都是在缺乏具体数据的情况下保守估计,即便如此,华为专利的市场价值不会低于百亿美元级别。财务报表上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只是根据会计原则列出的成本,并不是真正的市场价值。

此外,华为年报上有一项特许权使用费2018年为63.81亿元,这似乎是年报上的大头,这是否意味着华为交纳了63.81亿专利许可费呢?其实也不是。企业交纳的许可费数额属于商业秘密,一般不会对外公开。这里的特许权许可费列在资产项也是因为会计原则的原因。根据《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第五十一条规定:特许权使用费是指进口货物的买方为取得知识产权权利人及权利人有效授权人关于专利权、商标权、专有技术、著作权、分销权或者销售权的许可或者转让而支付的费用。主要是与高科技产品的供应商在产品销售合同之外签订的授权协议,表明从供应商那里获得了授权,严格说这不是华为的资产,只是采购之后按照会计原则记录在资产项下。华为最重要的资产是自身的知识产权,这个数字也不能与专利许可费数额划等号。

但这个数据也透露一个信息,2017年华为特许权使用费科目下增加的数额是8.79亿,但2018年该科目增加的数额达到惊人的34.5亿,远超华为的产品销量增长幅度,这说明华为2018年大幅度增加了零部件的采购,公开的新闻也证实了这一点。这不排除是华为未雨绸缪,应对未来形势变化进行的准备。

所以说,人才是华为最重要的资源,知识产权是华为最核心的资产,而专利是最核心的知识产权,是华为产品赢得市场的保证,无疑价值连城,显然不是财务报表上记录的成本账面价值所能反映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