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术交流丨附子在儿科临证应用的经验谈

 松静空空 2019-03-30

流程

第二轮:互相提问、讨论。

第三轮:总结

分享

首先是李中正大夫分享自己用附子的因缘和经验:

李大夫在西医院工作的时候,发现用消炎药时加小量的强的松在注射瓶里治疗一些儿科病,疗效较好。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后来在临床应用附子时,发现它可以起到类似肾上腺皮质等激素样作用,可以激发孩子的正气抗邪外出。

附子,一般在诊所我们用炒附片和黑附片这两种,黑附片毒性大。在治疗婴儿痉挛症、癫痫时,很多阴寒内盛的孩子都需要用附子,但是孩子长期吃黑附片不行,所以去查阅文献,找能替代黑附片的药物。而在《伤寒论》上用附子都是去皮的,于是找资料看去皮与不去皮有什么区别,确实有研究证明去皮后毒副作用减小。

除了这点,产地也有区别:云南昆明及陕西的附子毒性较大,高于四川产的,最后就找到了四川江油的去皮炒附片,基本上很类似于张仲景的炮制方法(“炮,破八片”)临床应用发现安全性的确很高。要知道《伤寒论》里的附子连先煎都不用。

有位老中医善用附片,他每次用黑附片时,会用水先煎5分钟,倒掉汤液,再捞出来与其他药一起煎,就是为了去掉胆巴。他认为黑附片的毒副作用主要就是在胆巴上。(胆巴也俗称卤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氯化钠和金属离子。因为对胃有强烈的腐蚀作用,使人体器官的蛋白质凝固,而且镁离子被吸收后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经系统,所以对人体具有毒性。)

炒附片和生附片的区别:炒附片温通经脉的作用好;生附片力道大,回阳救逆,振奋心阳和肾阳的作用好。临床真寒假热、阴盛格阳用生的。临床上确实是阴盛格阳的情况,用生附片就是比炒附片效果快。

李大夫临床上治疗3种疾病用炒附片较多:

1、湿疹:经过西医消炎药或中医寒凉药治疗后阳气受损的湿疹。

2、抽动症:少阴或太阴虚寒厥逆引起的抽动症。

3、失眠:因内寒久生、阳气不得潜藏而致的成人失眠,心脏功能差的炒附片30g起,主要起温通下焦、引火归元的办法。辨证准确,效果也很好。

另外还有治疗虚寒型小儿惊风、癫痫、五迟也常用炒附片。

还有一个经验:对于脾胃虚寒、容易感冒的小孩,李大夫受山西名老中医李翰卿小剂量用药启发,运用小剂量小青龙加附子汤(每味药0.5g-3g),取得了比较好的疗效。煎药前需要先泡,另外水不要放太多,短时间煎煮,比如十分钟即可。为何要小剂量用药呢?1、药虽少但煎药水也少,把握好水药比例,药物浓度并未太大改变,依然有疗效。2、小剂量服药方便,小孩易于接受,量少也比较安全。经验证疗效也很可靠。

贠克强大夫:阳气的不良状态有3种:1、阳脱、阳寒、阳亏。附子最适合阳脱和阳寒。回阳救逆生附子量要大。从小剂量开始渐渐加至有效量,再守量持进。从6克开始,阳气通了,再减量,避免久用附子出现阳越寒、身越冷的情况。

附子功效特点:走而不守,力峻而后劲不足,所以与干姜、甘草、党参合用,土裹着火。另外附子生生之气不足,生养阳气方面是薄弱的。所以阳气亏空,需用血肉有情之品,如鹿角片、鹿角胶、鹿角霜。

金明大夫:温肾补阳汤时用附子,也不用先煎,感觉附子的作用主要是在调动人体潜能。

燕少恒大夫:用胆巴炮制附子,实际是清朝才开始的,而且那时附子与胆巴是有一定比例的。现在的不法商贩为了便于保存,使附子增重,就大量用胆巴,而且现在的漂洗很不到位,所以现在用附子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大部分都是胆巴造成的。

李正操大夫:煎含有附子的药物时,中途不能兑凉水,应一次性加够煎药用水。中途兑凉水会明显增加毒副作用。如果出现附子中毒的症状,如四肢口舌麻木、心慌等疑似中毒反应,应尽量平躺不要站立,很多人一站起来症状就明显加重,较严重的可以立刻喝2盒双黄连口服液解毒。

高亮大夫:附子的类激素样作用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从这个角度来阐释附子的作用,令人耳目一新。比如我们在临床上见到出现身体机能沉衰的患者,若是去医院的话,很大机率会给上激素。此时,若能恰当使用附子,适当调动五藏使其重新启动真气运行之功能,定会起到很好的疗效,且无毒副作用以及形成激素使用后遗症的危险。

郭东方大夫:在临床上的用量一般是10克、15克,一般不会超过15克,以前学医时在给病人用前会自己先试药。有一次他煮了45克附子,喝了一半的时候口干、舌头、脊柱麻酥酥的,继续喝出现心慌、心跳加快、头晕、欲吐,起身想去卫生间时,立刻就晕倒了,但意识清晰。当时来不及熬绿豆之类的,就想到真武对朱雀,想起了黄连阿胶汤,立即喝生鸡蛋,大约二十分钟后缓解。感觉附子是蓄积中毒的,而且也很可能是胆巴导致的。平时也学习李可老先生经验,一些方子确实很有用。

赵海亮大夫:治疗儿科疾病附子一般用量在10克以内,舌淡脉沉时用。现在小孩寒症的比较多,因为多食瓜果冷饮。主要有两个经验分享:

1、冬季流感,一些患儿出现高热不退,面色青白,脉偏沉紧,又冷又高烧舌红,这种外寒郁闭内热的情况,用大青龙加附子,效果还是不错的。

2、一些腺样体肥大的患儿,外有寒有热,内里是虚寒,运用小青龙加石膏附子,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程炳刚大夫:(程大夫在临床中应用附子较多)

1、他首先说到大家对火神派有误解,并不只是大量用附子等热药就是“火神”派,善用附子与滥用附子是两回事,真正善用附子的医家都是有一套严谨的路数的,比如说一些医家在运用附子时的“三步走”:解表、建中阳、填精益髓。

2、经验:他曾治疗一位7岁语迟的小孩,小孩脾气暴躁,疯癫异常、面目也很奇怪,诊断孩子是虚阳外越所致后,方中用黑附片慢慢加量一直到36克。一段时间后家长反馈孩子情绪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变得特别听话,跟正常孩子一样了。(先天阳虚的孩子,阴盛格阳会极大的影响身体精神各个方面)。附子是好药,特别危重的情况,当用之时,用上就好使。

3、煎药过程中不可兑凉水的问题:附子是一团至热真火,煎煮中途兑凉水,一下子会闭住火热,会降低附子的作用。

外他说到,个人临床感觉胆巴中毒比附子中毒更厉害。

当下社会,阳虚的情况是极其多见的,这主要是年轻人穿衣服:露肚脐、腰、脚踝,吃水果、喝啤酒、吹空调等等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另外在这种阳虚体质下,生出的小孩体质阳虚就多,还有就是抗生素和寒凉中成药的滥用,也加剧了这种状况。这样临床运用附子的机会也就多了。

刘金明大夫:在治疗风湿病疼痛方面,附子止痛的效果很显著。

提问讨论

一、黑附子、炒附片区别?

炮制工艺不一样:炒附片是用沙炒过的,黑附片是用胆巴泡后制作的,所以现在用黑附片该先煎还要先煎。

二、用附子治疗湿疹、抽动证原理是怎样的?

现在小儿吃凉湿水果较多,而且经过很多寒凉药物的治疗,脾胃虚寒、寒湿夹热,这类湿疹患儿适合用附片。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抽动证不仅有血虚不濡的证型,阳气衰也会使筋不得养。

三、用阳虚失眠方治疗失眠的原理?

潜阳回阳,起源于二加龙牡汤,潜阳温阳回阳,重者阳虚水泛真武汤加煅牡蛎,只要把握少阴病虚阳外浮的病机就可以。但是前提是辨证准确,否则小剂量的附子就能引起肝功能异常,所以要循序渐进。

四、提问赵海亮大夫“应用小青龙加石膏附子汤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的思路”:

脾胃内虚是根本,这样的患儿一般久病、脉沉、整个脸色不好、舌头淡胖、舌尖还红,但津液充足,脾胃虚寒,局部痰湿郁阻化热,在那里形成腺样体、扁桃体肿大,痰湿要从表解,有水湿、有热、有寒(太阳不开水湿不散),应用石膏,不光去郁热,关键在发挥其“解凝下降”作用。

五、草莓舌的原理:

要分虚实,实证是血热,虚证是阴盛格阳,心火亢上。

六、请李中正大夫解答以下问题:

(一)除了平常的脉沉细、但欲寐,畏寒之类的阳虚辨证,您有没有特殊辨证方法?

临床经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阳虚可能性大:

1、 望诊:眉上1~2毫米的颜色,明堂及鼻尖,口周的颜色,如果都青白,则阳虚的可能性大。

2、 腹诊:平躺时敲肚皮是胀满的,拍击会发出pongpong声,非阳虚的是”piapia”声。望诊阳虚但腹诊不胀必便难,“不腹满者,必便难”。阳虚孩子如果腹诊不是pongpong声,再问问是不是有便难的情况,寒气入腹,阳气不足,蠕动减弱,造成胀气,“阴结”便秘。

3、 趺阳脉:浮大而空。

4、 触诊:手足凉或异常的热。

伤寒里不重视舌诊,温病却重视,伤寒和温病的规律不一样。

(二)附子的类激素样作用具体指的是哪种激素呢?

可能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强心,如薏苡仁附子散治疗胸痹。

(三)曾经使用过激素的湿疹患儿,用附子有没有需要注意的?

用完激素还是根据六经辨证选方用药,阴虚型的是不能用的。

(四)给孩子用附子能用多久?

根据孩子的情况而定,如果孩子证型变了,就不用了。常用附子需巧妙避其毒性。与附子配用的药特别关键,如李可先生加茯苓、砂仁或龙骨、牡蛎、山茱萸。

总结

最后由主持人李中正大夫总结:本次交流会就附子的炮制、产地、应用、禁忌、剂量、证型、煎法、解毒等方面作了讨论。

大家都统一了以下观点:

1、在临床上要认清阳虚的应用指征。经验少时一定要循序渐进,要认清是阳虚寒、还是阳亏的区别。即贠克强大夫提到的附子与鹿茸、鹿角霜、鹿角胶的区别。

2、胆巴的过量炮制,是商贩为增重而用,本身毒性就很大。附子煎煮中不能兑凉水。对治中毒清热滋阴都可以。

3、附子应用也是有地域差别的,比如江浙一带人的体质偏柔跟北方人体质不一样,比较符合朱丹溪和孟河学派的思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这些地方应用附子时要多慎重一些。

4、关于十八反:从《伤寒论》开始很多名方都用反药,附子、瓜蒌、半夏常常合用,只要证对,可以用。比如赤丸里直接吃下去的,仲圣都在用,而且大家长期临床,因为“十八反”出现问题的十分少见,说明“十八反”的合理性还是需要再探讨。

5、附子既有止痛的效果,又有启动五藏功能的作用,是整体效应。

6、最后应用附子,绝对要以辨证为本,辨证错误,1克也会中毒,辨证准确时也要敢于大胆应用。附子似“虎”,关键要学会“缚”法,缚好老虎,就能发挥良效而不伤人。

合影留念

本次交流会,在李中正大夫带动下,大家在轻松又不失严谨的氛围里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在附子应用方面,受到很多启发。不少年轻医师表示:受益匪浅,这种交流方式增长了见识,学习了经验,开阔了思路,对临床成长很有意义,十分期待下一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