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姓发源地:河南南阳 山东济宁谢姓总体概述: 谢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四位的大姓,约有人口936万,占全国0.72%。 谢姓来源有三: 1、伯夷裔孙申伯封于谢国说。据《姓谱》和《元和姓纂》等所载,伯夷和叔齐兄弟在武王灭商后,不食周粟而死于首阳山,伯夷有裔孙申伯,被周宣王封于谢国,谢亡后,子孙以国为氏。
2、任姓改姓说。一是据《左传》和《古今姓氏书辨证》等所载,黄帝二十五子中,第七子为任姓,任姓建有十个小国,其中第一为谢国,后子孙散亡,以国为氏。二是周朝时有任国(今山东济宁东南),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即上古的伏羲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以国为氏。另有说:周朝时,谢、章、薛、舒、吕、祝、终泉、毕、过十国均为任姓后人的封国。 3、少数民族改为姓谢。据《旧唐书·文苑传》所载,谢偃“本姓直勒氏,祖孝政,北齐散骑常侍,姓谢氏。”又有土族谢加氏改姓谢等其他一些民族改谢姓而来。
伯夷。其父孤竹君,为炎帝后裔,本姓姜。伯夷和其弟叔齐在商末时,一齐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周武王进军讨伐商王朝,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避于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但其后裔仍留在周朝,到成王继位后,便将伯夷的后裔封于申(今河南南阳),称申伯。周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子为宣王,宣王继位后,便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一家因故被革去爵位,公元前六六八年,楚文王发兵攻申,不久灭掉申国。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氏,称谢氏,这样伯夷便成了谢姓的得姓始祖。
申被楚灭后,楚把谢姓人一部迁到淮河上、中游一带,后又把其中部分再迁到今湖北武当山东南的荆山,楚国亡后,谢姓一部南迁潇水流域,一部入重庆涪陵。汉魏时期,原潇水谢姓的谢夷吾发迹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一带,后裔谢 嫁女于孙权,使自己的家族变为皇亲国戚;而中原的谢缵与其子孙均显贵于曹魏。两晋南北朝时期,以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谢衡为代表的谢姓人(谢缵后裔)从北方渡江南下,东山会稽派始祖谢衡迁会稽始宁,其子谢鲲迁豫章(今江西南昌),谢鲲弟谢褒,因担任会稽郯县令而迁居郯县(今浙江嵊县),这支谢姓显贵于东晋南朝,侨居于江浙三吴,以谢安、谢石、谢玄、谢琰为代表,并且使得原分为南北的谢姓获得了新的交流,同时阳夏还有一支谢姓迁康乐(今江西万载县东),又有谢姓北上西迁至陕西冯翊郡,南迁居四川成都、彭水、云南永昌一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