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宋朝文坛中的词中之龙 本是沙场战将 无奈半生文艺青年

 昵称413468 2019-03-30

能写诗词之人,大多时候都是文人墨客,纵观这几千年的历史,能文能武之人确实算不上多数,不过辛弃疾就是其中之一。昔日读辛弃疾的诗词,大多时候会以为他只是有着一腔热血的的少年,但是了解了他的生平才知道,他不仅是宋代词人中的龙凤,也是一个能够带领着千军万马在的一世英雄。只可惜在课本中所认识他,总是用书生的形象出现,所以也让人们忘记了他还是一个征战沙场的男儿。

辛弃疾是出生于靖康之变以后,所以那时候北方早已经落入金人的手中,而他的祖父当时忍辱负重,在金国的朝堂任职,所以辛弃疾就出生在北方,在金人的统治下长大。但是从小时候,他的祖父就带着他远眺故国,希望宋朝有一日终将能够收复失地。同时他也亲眼见证了汉人在金人的统治下,忍受着什么样的屈辱与压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他在以后的少年时代里,恢复中原就成了他的伟大志向。

也正因为是在金国的统治中成长起来的,所以比起南宋统治下长大的那些青年,他没有接受那些循规蹈矩的礼数教育,反而是在这片养育了他的土地上,继承了燕赵奇士才有的慷慨与豪气。在他在21岁的时候,当时完颜亮又一次发动了南侵,很多汉人因为无法忍受金人的继续压榨而发起了反抗。谁能想到,当时的辛弃疾虽然是一位秀才,但是也组织了一支有着2000多人的起义军。后来他又带着自己的武装队,投靠了耿京。

因为他是秀才出身,所以当时耿京只让他干着文官,主要的工作就是负责军队的文书和帅印。在义军当中有个和尚叫义端,他在起义军中待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压根吃不了军营里的这份苦差事,他和辛弃疾的关系还不错,所以就趁机偷走了军印,打算用帅印到金人那里换取自己的富贵。当时耿京就将这件事情,归根在了辛弃疾的头上。为此他就立下了军令状,带领一小队人马半路斩了义端,夺回了帅印。

从此耿京也对这个少年改变了观念,这才对他加以重用。1162年的时候,辛弃疾奉命南下与朝廷联络。还没等他回到军营,耿京已经被一个名叫张安国的义军叛徒给杀害了。面对这样的状况,辛弃疾不仅没有退缩,在形势如此危机的关头下,组织了一支仅有50人的敢死队,趁机突袭了军营,在千万的敌军之中,将张安国带回了朝廷处决。他这样的刚毅果断的精神,颇有赵子龙的勇猛。

辛弃疾文能安天下,武能定乾坤,在整个宋朝也就独有他一人。他这次行动也给他带来了巨大的光环和名气?回归朝廷之后本以为能够征战沙场收复失地,谁知道等待他的却是仕宦生涯,想要立志为国的雄心却未能够实现,毕竟当时南宋的统治者,根本不愿意打仗,所以用表情的太平来掩饰国家的衰弱。所以在辛弃疾前半生的诗词中,能够看出他想要领军打仗的雄心,随着时间流逝,他也认清了朝廷的面目,所以也出现了一些哀伤、壮志难酬的诗词。

本应该是上马安天下的将军,未曾想几十年来终究是郁郁不得志。但是他所怀着的爱国热忱,一生未曾实现理想的现实,还有那一身的才华,却造就了他现如今的文学地位。想要报效国家,护一方百姓安宁的是他,经过现实无情的锤炼,成为了“词中之龙”的也是他,这样的辛弃疾,你可曾了解过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