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苍沧 2019-03-30
长沙,古称潭州,别名星城,是湖南省省会,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潇湘洙泗”之称。湖湘文化的经世致用,凝练岀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长沙特色,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西晋末年,为平定江南,陶侃大军入长沙,曾于岳麓山结庐以居,并手植杉树,世称“杉庵”,故址在今岳麓书院内濂溪祠旁。陶侃大军屯驻长沙城西,曾于“县西南五里”即今岳麓山下枫林宾馆北筑关,今号“陶关”。击杜弢败亡,陶侃入城,即居于西汉贾谊故宅,在此读书休憩、料理军政事务。逝世后归葬长沙南二十里树木岭。
     陶侃(257-333),系晋代名将,字士行,江西都昌人,后徙居庐江郡浔阳县,初任武冈县吏,后逐渐出任郡守。永嘉五年(311年),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年),任荆州刺史。官至侍中、太尉、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以军功封为长沙郡公,拜大将军。陶侃雄毅明断,勤于吏职,深为长沙百姓爱载。湖南陶氏尊陶侃为始祖,今长沙有许多陶侃遗迹地。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贾谊故居又名陶侃故居,位于长沙市天心区太平街28号。 贾谊(前200~前168),河南洛阳人,汉文帝时召为博士,迁太中大夫,后遭权贵周勃等人所忌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居长沙3年。 其故宅规制,初时无考,仅从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依稀有所了解。书中记载:“晋怀帝以永嘉元年分荆州湘中诸郡立湘州,治此;城之内,郡廨西陶侃庙,云旧是贾谊宅地,中有一井,是谊所凿,极小而深,上敛下大,其状似壶。” 贾谊故居历代毁建相继。晋代长沙郡公陶侃曾居此,故又一度称陶侃庙。唐代杜甫、韩愈、李商隐、刘长卿等均有吟咏诗句。宋、元时,祠几度兴废。明成化前为兵营,成化元年(1465),长沙太守钱澍赎回修葺,仍复祀贾谊,李东阳《汉长沙王太傅贾公祠记》详其事。万历八年(1580),兵备道李天植于祠内增祀屈原,又有屈贾祠之名。清康熙、乾隆两度重修,嘉庆间,巡抚左辅再修贾祠。光绪元年(1875),粮道夏献云、巡抚王文韶同时大兴土木,在贾祠后增建清湘别墅、怀忠书屋、古雅楼、大观楼等,又叠石造池,构成一典雅园林建筑群。惜1938年毁于长沙文夕大火。 现在看到的为1997年重修、1999年重新对外开放的贾谊故居一期工程贾太傅祠部分。贾谊故居二期工程为纪念性园林部分,目前正在规划设计当中,湖南省文史专家陈先枢、梁小进教授表示,将与长沙市和天心区政府协调,增加陶侃纪念内容。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贾谊故居又名陶侃故居。2018年9月22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1936年摄贾谊故宅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太平街贾谊故居又名陶侃故居。2018年9月22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太平街贾谊故居又名陶侃故居夜景。陶跃辉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天心区沙河街东段原名礼贤街。相传陶侃年轻时居九江,一日,陶侃的朋友范逵来访,其时,陶家境贫寒,其母恐怠慢了儿子的朋友,遂把自己的长发剪下,换来酒菜待客人。范逵知道后叹曰:“非此母不生此子。”这便是“截发留宾”典故的由来。人们为了纪念陶侃母子,在沙河街建了一座贤母词,后改为陶公祠,这条街也称之为礼贤街。明嘉靖四年(1525)善化知县吕廷将祠改建成书院,名“惜阴书院”。以后书院屡兴屡废,又说西迁至灵官渡之惜阴街,但陶公祠则一直在礼贤街上延存至“文夕”大火后。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礼贤街陶公祠旧址。2018年9月22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传说陶侃任官广州时,每天将一百口砖,早晨搬出来,晚上又运进去,坚持以恒。“运甓”之典由此而来。清张埴《陶公祠怀古》云: 
运甓从知保令名,英雄心事最分明。 
防江那用邾城戌,种柳争夸太尉营。 
肝胆只期酬晋室,敦盘何必狎齐盟。 
萧条旧垒湘天冷,愁见寒鸦问晚鸣。 
又有佚名《陶公祠》联云: 
渡江共二三字, 
山游射蟒名台, 
为追话武力; 
今世又十六国, 
云扰在州运甓, 
恐无此暇时。 
长沙“文夕”大火前,陶公祠门邻沙河街,门楼为戏台,内有大空坪,北为殿堂,分前后两殿,前殿有陶公铁质铸像,高约 1 米。大火后重修陶公祠,新立陶侃木质像,高大如真人,后殿为贤母殿,有陶母像及贤母娘娘横匾,香火甚旺。由于历次政治运动破坏及城市改造,今遗址难寻。今为了挖掘保护历史文化遗迹,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特组织专家考证立牌保护,让后人访古思悠。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天心区礼贤街陶公祠旧址。2018年9月22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礼贤街原陶公祠遗址:位于长沙市天心区沙河街,妙高峰以北,劳动西路与书院路交叉处东北角,地理座标为北纬28度10分59秒,东经112度58分5秒。2018年9月22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 天心区沙河社区礼贤街陶公祠旧址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 礼贤街陶公祠旧址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在建高楼西北处为长沙礼贤街陶公祠旧址。2018年9月22日陶子林在书院路向东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上 麓山寺 的六朝古罗汉松,相传为陶 侃手植。2011年10月10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上 麓山寺 的六朝古罗汉松,相传为陶 侃手植。2011年10月10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岳麓书院杉庵 。2012年10月1日陶子林摄
岳麓书院创建之前,东晋荆江二州刺史陶侃(259-334)任 驻长沙、勤慎吏 职之余,常乘舟 过渡到岳麓山 游览,并在山中 建庵读书,修养 性情,因庵前遍 种杉树,后人据 此将他读书的 地方称为杉庵。 清道光十八年(1838 年),其后裔,岳麓书 院著名学生,两江总 督陶澍,为纪念先祖 开创岳麓文教之功, 特重建“陶桓公杉 庵”,摹刻家藏宋拓 本《麓山寺碑》嵌于 庵内,抗日战争期间, 杉庵被日机炸毁。今 存旧址。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岳麓书院杉庵 。2011年10月10日陶子林摄
据《岳麓志》载:“杉庵在岳麓山,晋陶侃尝种杉结庵于此,后庵毁杉存,古鬣可爱。”在岳麓书院创建之前,西晋太尉陶侃(529-334),曾任都督荆交八州军事,自315年(西晋建兴三年)常驻长沙,329年(咸和四年)封长沙郡公,勤慎吏职之余,常乘舟过渡到岳麓山游览,并在山中建庵读书,修养性情,因庵前遍种杉树,后人据此将他读书的地方称为“杉庵”。其址在岳麓书院内,庵久废。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其后裔、岳麓书院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为纪念先祖开创岳麓文教之功,特在原址复建“陶桓公杉庵”一间,并将家藏《麓山寺碑》,即宋拓本“李北海碑” 摹刻嵌于庵内壁间。抗日战争期间,杉庵被日机炸毁。屋毁碑存。1984年,就现址构亭,书“杉庵旧址”,以存故迹。“北海碑”移嵌于御书楼前碑廊。2000年修复。两层。下层厅堂用于陈列,南北向有檐廊,上层南向单面有廊。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枫林宾馆北侧位置在晋代为陶侃驻军之地,故称“陶关”地名。陶跃飞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枫林宾馆北边位置在晋代为陶侃驻军之地,故称陶关地名。上世纪七十年代照片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市河西枫林宾馆北侧即陶关,是晋代陶侃驻军之地。湖南文史专家陈先枢教授表示,2018年岳麓区政府将投资进行白沙液街有机更新,设立“陶关”标志,纪念陶侃平定长沙的伟业。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陶公坪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红泥山与岳麓山之间称陶关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相传宋祥符年间有个叫张抱黄的道士,在岳麓山岩下修炼,“抱黄洞”由此而来。张道士升仙后,洞被蟒蛇盘踞,故有蟒蛇洞之名。河东小西门内古潭街西侧有小巷“白鹤观”。白鹤观中有高楼与岳麓山抱黄洞相对而望,这高楼即是陶侃射杀岳麓山噬人恶蟒的射蟒台。恶蟒每逢七月十五夜,吐舌为桥,变成横跨湘江的天桥,诱骗百姓登桥、上天、成仙。大胆上桥的人,一个个都落入恶蟒腹中。陶侃任长沙郡公后,决心为民除害。于是在当年七月十五夜,登上江边高台,待天桥出现时,操起弓箭朝着桥上的灯射去,顿时“天灯”熄灭,天桥也缩了回去。陶侃断定是射中了恶蟒的眼睛,立即传令全城药店,如有烂眼道士来买眼药,一概不卖真药而卖毒药。后来,巨蟒敷了药店的药后,终于死在岳麓山。从此,黎民百姓安居乐业,为了感谢陶侃为民除害,将他立足发箭的射台,称为射蟒台,今遗址台不存。长沙湘江大道沿江风光带上,杜甫江阁附近有一块石碑,上书“陶侃射蟒台”,以此纪念陶侃射蟒为民除害的事迹。故事虽有虚构,但陶侃平定长沙,让老百姓安居乐业是真。
明诗人陆相《射蟒台》诗云:
  烧丹人去但空崖,古洞年深锁绿苔。

  我有强弓无用处,春风闲上射蛟台。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湘江大道沿江风光带上,杜甫江阁北150米处,2006年长沙市人民政府立有一块石碑,上书“陶侃射蟒台”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2006年长沙市人民政府,在 长沙湘江大道沿江风光带上,杜甫江阁北150米处,立有一块纪念石碑,上书“陶侃射蟒台。2018年10月26日,陶子林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东南穿石坡。长沙陶跃飞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穿石坡,是岳麓山东南幽谷中的自然景观,此处林壑清幽,巨石横亘,山涧清溪自云麓峰经穿石坡直下山脚的枫林村,终年不竭,尤以溪流穿越巨石而过,叹为观止。
相传西晋时期,陶侃射杀蟒妖后,遵照白鹤姑娘的遗愿,相约在50年后再相见。耄耋之年的陶侃因政务耽误了相约之期。陶侃在相约之处苦苦守候了九九八十一天,精诚所至,终得以见。菩萨为阻断白鹤姑娘再生思凡之情,便叫陶侃从石门离去,陶侃被迫穿石而出,转身仅见一堵石壁矗立在眼前。故而称之穿石坡。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东南穿石坡。长沙陶跃飞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长沙岳麓山东南穿石坡湖。长沙陶跃飞摄
晋代名将陶侃在长沙的遗存
     红点为长沙市雨花区南二环树木岭陶公山,为陶侃葬地位置,红框区今为云华机械厂职工宿舍。
陶侃晚年居住武昌,情系长沙。他曾多次打算告老还乡,回归封地长沙安度晚年,但因部属一再苦留而未能实现。332年(咸和七年)6月,陶侃病情加重,乃正式上表朝廷,辞去所有官职,并派人将朝廷所授节麾、缇幢、曲盖、荣城等仪仗和印信全部奉送至京,后事则一一托付于右司马王衍期。七月初七日(8月8日),陶侃车出武昌,登舟临津,启程返归长沙。次日,舟至樊溪,病情加剧,磕然长逝,时年76岁。陶侃逝世,朝廷震悼,并依照他的遗嘱,将其灵枢护送回长沙,安葬于“城南二十里”处,即今树木岭陶公山。此地今正进行房地产开发,陶公山将逐渐被湮没。
        (今长沙东张公岭龙头山大王庙,是当地老百姓纪念祭祀陶侃而建,另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