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文选粹】致敬先生,不负时代

 山湖微波 2019-03-30

新课标语文课题组:杨方舟

浙江诸暨牌头中学语文教师

主编:王涛

栏目主编:刘广彦、杨文慧 / 责编:孟丽 

 审校:孙梦霞、洪田立 / 美编:左左

编者按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提到“先生”,我们常常会立刻想到有知识、有气度、有风骨的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堪称楷模。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中国新时代的辉煌,必须依靠这些先生。他们身上闪耀着知识分子的人性光辉,为世人树立了道德学识的标杆。他们完美地阐释着精神操守与学术品质,成为今天“先生”一词的最佳注解。

致敬先生,不负时代

标题即论点,整齐简洁。)

①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日前揭晓,近代史学家章开沅、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吴易风获得了这项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最高奖。此前,该奖项已经评选出16位贡献卓越的专家学者。邬沧萍、冯其庸、汤一介、戴逸等一个个闪亮的名字被铭记。开篇介绍获得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专家学者。)

终身成就奖,是对一位学者治学为人的高度肯定,是对他们学术人生的致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奖项的背后,是漫长又寂寥的探求过程,是他们孜孜以求的身影和勇攀高峰的勇气。( 论述终身成就奖的价值。

他们有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第一届获奖者邬沧萍是我国著名的人口学家,基于对我国社会的深入调研和思考,1979年,他起草并第一个报送人口研究报告《对控制我国人口增长的五点建议》。仅仅两年后,他就开始呼吁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老龄价值论,体现了一位学者的严谨和担当。本届获奖者章开沅,在辛亥革命研究、中国商会史等领域都有着开创性学术贡献。然而年近古稀之时,他毅然投身南京大屠杀研究,并发现了《贝德士文献》,这些珍贵文献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吴易风,则是我国最早批判西方新自由主义等错误思潮的经济学家之一。他们拨云见日,传播知识、传播真理、服务社会。( 分论点一:他们有奉献人民、服务社会的家国情怀。)

他们有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国学家冯其庸在少年时代利用务农的间隙大量阅读,并从中总结出精读方法,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吴易风为了研究西方经济学,从国际音标开始自学英语,还自学微积分、概率论、电脑编程等,成为“三通”经济学家,他认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分论点二:他们有追求真理、独立思考的学术精神。)

他们有淡泊名利、谦虚诚实的人格魅力。在致颁奖词的时候,章开沅表示,自己的“底子还很薄”,要边教边学,他甚至认为,自己不能“称为人梯”,因为这“需要高度”,他自称只是铺路石,想让学生走得更顺更远。他几度请辞资深教授,放弃良好待遇,希望打破学术终身制。而吴易风则说,自己是人民大学学历最低的老师,他在现场捐出所有奖金,希望成立贫困生奖学金,点亮贫困学生的求学之路。从这些学者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当代知识分子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分论点三:他们有淡泊名利、谦虚诚实的人格魅力。)

“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学者们,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特质凸显出来,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完美地阐释着精神操守与学术品质,成为今天“先生”一词的最佳注解。(论述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的象征意义。)

⑦新时代领路人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不负时代,就需要我们向当代杰出知识分子学习,记住这一刻的感动,继承和发扬前辈的精神,像他们一样,甘心坐冷板凳,下苦功夫,为当代学术的灿烂繁荣作出新的贡献。(照应题目,号召勉励。)

来源:2018年12月20日  11版 《光明日报》

作者:姚晓丹

【时代警语】

“心系家国天下,身传道德文章”。荣获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的学者们,是当代知识分子的杰出代表,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我们学习的典范。他们把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优秀特质凸显出来,焕发出新的时代精神,完美地阐释着精神操守与学术品质,成为今天“先生”一词的最佳注解。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请根据文章内容,提炼其中相关的典故和成语。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请阅读相关文章,联系国士与国家的发展之间的关系,写一篇自己的感想。300字左右。  

乐知书店 精选媒体年度热文,收录高考试题同源文章,助力读写素养发展。 Mini Program

点击小程序购买《时文选粹 新时代年度精华版》

【相关链接】

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在京揭晓

华中师大原校长章开沅老先生获奖

《楚天都市报》12月11日讯(记者揭明玥 通讯员党波涛 宋汉涛)今天,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在北京颁发。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章开沅先生和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吴易风先生,一同获此殊荣。由于章开沅先生刚动完手术,不能到北京领奖,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教授代为领奖。

华中师范大学校长赵凌云在颁奖典礼上致辞说道,章开沅先生是华中师范大学“荣誉资深教授”、老校长,是首批“荆楚社科名家”,也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历史学家和教育家。作为学者,他治学为文,寻史求真,潜心研究辛亥革命史50余载,主编中国第一部辛亥革命史专著,让武汉成为辛亥革命史学研究的世界中心;他远涉重洋,搜集史料,为“南京大屠杀”提供铁证。作为校长,他扎根中国大地,开放办学,以创新思维推进教育改革,以超凡魄力致力国际学术交流,让桂子山成为国际学术文化交流的一方重镇。作为前辈,他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甘做后辈的“铺路石”。他主动请辞“资深教授”,成为中国打破学术头衔终身制的第一人,真正体现出教师、杰出历史学家和优秀教育家的追求与本色。“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是他学术人生坚守的信念,也是他对学界后辈为人为学的谆谆教诲。他博大的学术胸襟、崇高的家国情怀为学界后辈学人树立了榜样,也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点亮了明灯。

中国史学会会长李捷宣读了章开沅先生的颁奖辞。颁奖词为:章开沅先生,中国近代史学界之泰山北斗。他善为人师,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桃李满天下;他勤于治史,勇于创新,在多个史学研究领域取得累累硕果,把中国的辛亥革命史研究推向国际,将国外教会大学史研究引进本土。先生不仅关注历史,还拷问“史魂”,以超越世俗的纯真与虔诚,积极参与历史的创造,并在近古稀之年潜心南京大屠杀研究,维护历史尊严。先生治史六十余载,至今笔耕不辍,心系史学繁荣以及用史学研究来推动社会进步、文明提升及至世界和平。“历史是已经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无疑是先生在史学研究道路上漫漫求索的最好写照。吴玉章基金委员会经广泛征求意见,决定授予章开沅先生“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

章开沅老先生录制了一段获奖感言视频在现场播出。他说,承蒙颁发第七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出乎意料,既感觉荣幸,又觉得惭愧,主要是因为自己觉得学无大成,贡献很少。他回忆了自己与吴玉章的交往,“吴玉章校长也是我非常尊重的校长,是我最尊敬的革命前辈之一。我们编写《辛亥革命史》大型学术专著,三卷本,120万字,就是为了响应吴老的号召,因为他1961年在武昌开会的时候,鼓励我们‘要写大著作’,所以我们就完成了”。

“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一个人的,应该说这个荣誉是授予我们这一代同行学者的。因为好多好多大的工作都是集体做的”,章开沅说,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们能够真正做学问呢,完全是受益于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讲,等于是第二次解放,是学术青春的空前的焕发。我们同其他各界人士一样,都共同的参与了并且见证了改革开放伟大的全部历程。最可喜的是学脉连绵,后继有人,一批又一批英才脱颖而出。他们在自己专攻的领域,实际上已经越来越超越我们这一代人。因为他们的起点比我们更高,研究的条件比我们更为优越,应该而且必然会在他们中间出现若干世界级的学术大师。

章开沅最后说:“不要盲目地膜拜古人,更不要盲目地迷信和追随洋人,走自己的路,这是我们当代中国学者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治学不为媚时语,独寻真知启后人。历史是已经划上句号的过去,史学是永无止境的远航,这是我终身抱持的信念。现在我仍然把它作为最后的对后世的赠言。”

据悉,为了纪念教育家、第一任校长吴玉章,中国人民大学1983年设立了吴玉章奖金基金,2002年更名为吴玉章基金。吴玉章基金设立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优秀教学奖、优秀科研奖及吴玉章奖学金。2012年,吴玉章基金首度设立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每年表彰两位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学者,人文学科及社会科学学科各一人,奖励金额为每人100万元。

来源:楚天都市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