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流感防治

 洞天禅悟 2019-03-30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严重危害人群健康。每年的季节性流行在全球会导致 300 万-500 万重症病例,29 万-65 万人死亡 1。。由于流感病毒基因多变和宿主多样的生物学特性,不断出现新的变异毒株,在人群中造成反复感染和发病,甚至数年一次的大流行,其中某些高危人群特别容易感染流感,感染流感后容易发展为重症,值得我们医护人员多多注意。

哪些人是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

对于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感染流感后出现严重疾病和死亡的风险较高,带来的经济负担及对于生活质量的影响也相对于普通人群更为显著。因此在防治流感的临床工作中,以下几类高危人群是医务工作者们必须密切注意的。

1

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

与同龄健康成年人相比,慢性基础疾病患者感染流感病毒后,更易出现严重疾病或死亡,其流感相关住院率和超额死亡率更高。流感的高危基础性疾病包括以肺部疾病为主的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代谢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碍、采用透析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肝病、肥胖、血液系统疾病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青少年 1

我国 2011-2013 年的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SARI)哨点监测数据显示,重症流感病例中 37% 患者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21.5%)、COPD(7.7%)和糖尿病(7.4%)最为常见 2。同时,美国和英国等地的调查数据也都显示,患有慢性病患者的流感相关住院率是健康人群的 2.6~2.9 倍 1,3

2

孕妇

孕妇怀孕后由于机体免疫和生理上的变化,感染流感病毒后容易出现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其他器官的并发症,住院、入住 ICU 和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我国一项关于 2009 年大流行期间 A(H1N1)pdm09 住院病例的研究发现,虽然孕妇仅占育龄妇女人口数的 3%,但我国育龄妇女因 A(H1N1)pdm09 住院的严重病例(入住 ICU 或死亡)和非严重病例中,孕妇分别占 51% 和 31%;我国的 A(H1N1)pdm09 死亡病例中,20% 为孕妇,其中 7% 患有慢性基础性疾病;与未孕的健康育龄妇女相比,孕妇出现严重疾病的风险增加至 3.3 倍(95%CI:2.7-4.0), 孕中期(OR = 6.1)和孕晚期(OR = 7.6)出现严重疾病和风险进一步增加 4

同时,中晚期妊娠女性感染流感病毒可对胎儿和新生儿产生影响,导致死产、婴儿死亡、早产和出生低体重等,而流感导致的孕期发热则可能造成婴儿神经管缺陷等各种先天性缺陷。

3

儿童

流感对全人群易感,但流行季节儿童的感染率和发病率通常最高,随年龄的增长而略有下降,血清抗体检测发现,绝大多数儿童(93%)从出生至 6 岁至少感染过一次流感病毒 5。北京一项研究提示,2015-2016 年度 0-4 岁组流感罹患率最高即 31.9%(95% CI:21.9-41.9%),其次为 5-14 岁组学龄儿童 18.7%(95%CI:12.9-24.5%)6

同时,儿童感染流感后,体内抗体滴度水平往往更高,排毒时间也更长,在流感的流行和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

儿童感染流感可导致死亡,将近有半数的死亡病例发生在健康儿童中。虽然通常情况下,儿童流感相关超额死亡率较老年人和成年人低,但一项对全球流感相关死亡的模型研究估计,纳入的 92 个国家每年仍约有 9243-105690 名 5 岁以下儿童死于流感相关呼吸道疾病 7

4

老年人

流感感染是老年人的重要死因之一。我国全国范围及广州、香港特区等地的流感超额死亡研究显示,≥ 65 岁老年人流感相关的呼吸和循环系统疾病、全死因超额死亡率分别为 64-147/10 万、75-186/10 万 8,9,10

除了导致显著的超额死亡外,也可导致老年人出现相当高的住院负担。此外因养老院、疗养院等集中居住环境的存在,此类机构中的老年人全年都存在流感感染的风险,更应予以重视。

重症流感患者如何治疗

对于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早期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如以奥司他韦为代表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诸多权威指南和共识,都推荐应尽早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发病 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11

而在实际临床中,流感患者满足以下条件中一条及以上即应住院治疗:

1. 妊娠中晚期女性;

2. 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 COPD、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 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见表 1);

4. 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12

针对重症患者的治疗原则是,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表 1  重症流感的诊断标准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则视为危重病例:呼吸衰竭急性坏死性脑病脓毒性休克多脏器功能不全其他需要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无论对于高危人群还是普通健康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及其严重并发症的最有效手段,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没有接种疫苗的话,高危人群在流感季可以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进行药物预防。此外,高危人群日常应注意避免暴露于易感环境。

编辑:王露情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中国季节性流感疫苗应用技术指南 (2018-2019)[Z]. 2018.

2. Peng Z, Feng L, Carolyn GM, et al. Characterizing the epidemiology, virology,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influenza in China's first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infection sentinel surveillance system, February 2011-October 2013[J]. (1471-2334 (Electronic)).

3. Grohskopf LA, Olsen SJ, Sokolow LZ, et al.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Seasonal Influenza with Vaccines: Recommendations of the Advisory Committee on Immunization Practices (ACIP) — United States, 2014–15 Influenza Season[J]. MMWR, 2014, 63(32): 691-697

4. Yu H, Feng Z, Uyeki TM, et al. Risk factors for severe illness with 2009 pandemic influenza A (H1N1) virus infection in China[J]. Clin Infect Dis, 2011, 52(4): 457-465.

5. Sauerbrei A, Schmidt-Ott R, Hoyer H, et al. Seroprevalence of influenza A and B in German infants and adolescents[J]. Med Microbiol Immunol, 2009, 198(2): 93-101.

6. Wu S, L VANA, Wang L, et al. Estimated incidence and number of outpatient visits for seasonal influenza in 2015-2016 in Beijing, China[J]. Epidemiol Infect, 2017, 145(16): 3334-3344.

7. Iuliano AD, Roguski KM, Chang HH, et al. Estimates of global seasonal influenza-associated respiratory mortality: a modelling study[J]. The Lancet, 2018, 391(10127): 1285-1300.

8. Wang H, Fu C, Li K, et al. Influenza associated mortality in Southern China, 2010-2012[J]. Vaccine, 2014, 32(8): 973-978.

9. Wu P, Goldstein E, Ho LM, et al. Excess mortality associated with influenza A and B virus in Hong Kong, 1998-2009[J]. J Infect Dis, 2012, 206(12): 1862-1871.

10. Yang L, Ma S, Chen PY, et al. Influenza associated mortality in the subtropics and tropics: Results from three Asian cities[J]. Vaccine, 2011, 29(48): 8909-8914.

11. 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 年版修订版).

12. 秦强, 徐保平.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 年版) 解读 [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3):253-25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