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个项羽,为何每个男人成熟时都应为他哭一场

 timtxu 2019-03-31

“中国历史至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男人是谁,也许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答案或许就可能几乎出奇地一致,项羽。

文/于凡诺

倘若随便问一个中国人,最喜欢的男人是谁,也许答案很多。但是若问历史至今最令人扼腕叹息的男人是谁,也许只要稍微懂点历史的人,答案或许就可能几乎出奇地一致,项羽。

为何是他?

我在时,我就是主角

人生最悲哀的,莫过于在漆黑的道场里,没有方向也看不到希望。

人们也总是想象着,这大概就是英雄必经的过场。

当年,项羽的确就是这样,爷爷项燕在他八岁时击败秦将李信20万大军,斩杀了七个都尉。个人和家族威望都上升了顶峰,甚至一度成为战国后期所有国家的期望,抗秦的中流砥柱。

然而,就像回光返照一样,仅仅两年后,爷爷兵败自杀。转眼,国破了,家没了。只剩下叔叔项梁带着他,远避他乡。瞬间,从万众瞩目的名门望族之后,一下子成为寄人篱下的可怜人。

一颗弱小的心灵,从十岁到二十四岁,项羽经历了怎样的黑色青春?

很多细节,今天已经完全不得而知。

对于一颗饱受创伤的心灵,十年,应该是足够漫长的。

然而其爆发也尤其绚丽多彩。

一种是自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一种是历史记载: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

项羽就像一首绝唱。

从二十四岁到三十岁,在整个中华古老大地东西南北几千里的疆域上,亲自纵马奔腾一马当先,领兵纵横捭阖,把青春演绎到极致,然后嘣的一声就结束了。

整个历史舞台,

我在时,我就是主角。

这种气概天地间,掷地当当有声。

千百年来,一直持续拨动着每一个男儿,心中深藏的浩然志气,绵绵不绝!

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事实上,之前,我读到这里一直有很多地方很不理解,于是我一直想为其寻找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我不知为何总是根深蒂固地认为,凡有大成者必喜好读书。所以项籍少时这句总是如鲠在喉,令我百思不得其解,不过幸好我至少还能有些清醒地肯定,他不是一个纨绔子弟,更不是一个酒囊饭袋或者沾花惹草的花花公子。

或者,要么叔父项梁的启蒙教育做得不好,至少不是一个合格的启蒙教育和成长教育的老师。

毕竟家仇国恨之下,大任在肩,怎敢如此放任。终于有一天,我反过来想,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李小龙的这句话其实也适合研习各种各样的人生。

尤其是在那个时代,

面对时间杀手,

青春等不了,爱情等不了,国恨家仇等不了,一切需要速度。

始皇的秦王朝才十五年,从陈胜吴广起义到秦灭亡,前后不过三年;从秦灭亡到汉建立,不过五年。

如此的风云变幻,又如何是一张书桌所能承载得了的。

要是项羽、刘邦等整天伏在案前读书,那又会是一种怎样的历史景象?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如此看来,读书原来也可以是一种坑,尤其短暂的人生,沉迷于此出不来,很可能就是一条不归路。

想到这里,我自己都很惊讶,

实际上我一直很奇怪,历史上,要好好读书,要多读书,在中国几千年岁月时光,这恐怕是统治者和被统治者达成的最稳固的共同认知之一,当然书自然是统治者认可筛选好的书了。毕竟过去看禁书是要担责要杀头甚至要灭族的?

反观今天,明明孩子都已经成年了,许多并不富裕的父母,却仍然一个劲自己节衣缩食,仍想尽方法拼命告诉自己的孩子,无论什么情况下,都要好好读书,要多读书。虽然不再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骨子里那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气息却暴露的一览无遗。从此每每看到如此,内心嗟叹不已。

幸好,曾经“刘项原来不读书”把这个谎言第一次击得粉碎。

不过,我最惊讶的是,这么长时间我竟然心安理得地一直把它当成刘项的笑话来看。沉痛地反省。

就像曾经,我第一次读《项羽本纪》时,一个老师无意中点拨到:“读懂了项羽,就读懂了青春。”

     四

有些体验,必须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明白

倘若问一句,看霸王别姬时,哭过的人举手,这结果将很有意思。

小时候,我就好几次偷偷发现,我妈妈舅妈和她们的几个朋友,非常喜欢看戏剧版的霸王别姬,每次看到霸王别姬那一段,都泪眼婆娑的,有一次有一个还哭的眼圈红肿肿的。那时候我根本没有任何感觉,见了她们如此只是觉得既好笑又好玩。

过了若干年,突然有一天,我无意中打开霸王别姬,默默看完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眼泪往下淌就是止不住。

于是我明白了,

那个把一份悲壮揉进豪迈,进臻极致的那个人,刺疼了我的双眼。

最后的霸王,

誓不相负,对万里江山,对身旁美人,对胯下坐骑,甚至面对追杀自己的故人,无不有情有义。

把一份悲壮揉进极致的豪迈,

时隔千年,

他仍然身披战袍,横刀马上,惊天地,泣鬼神。

那一刻

他所爱,我们感同身受。

他所恨,我们咬牙切齿。

尽管他,最后认为自己是在以一己之力对抗无常的天意支配。

我们一直默默地看着,默默听着,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千古犹鸣,绵绵不绝。

而这,有些东西,有些体验,必须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明白。

一个理想信仰视钱财如粪土的时代,

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

一个青春如火的年代。

一个绝世英雄和一个旷世悲剧,奏响一曲千古绝唱,怎么不撩动我们的心。

项羽,是一个时代,也是一种理想,一种期望,一种荡气回肠,一个壮阔恢弘瑰丽无比的青春梦。

一个人,如此活过,

有如一枚巨大靓丽的烟花,爆响时瞬间布满整个历史时空,那一刹那,光彩夺目,空前绝后。

如此绚烂,却又如此短暂,

引我们,频频回首。

为什么我们都要为项羽好好哭一场?

究竟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一个男人跨越千年来怀念和凭吊另一个男人。

当我们想,

为青春,为梦想,为绽放的年华哭一场时。这哭声,既是对青春曾经的祭奠,也是对未来已来的展望。

哭过,或许也就懂了青春。

而一个男人,尤其是中国男人,倘若还没有认真地在历史这里头哭过,总是不好意思说自己已经心智成熟的,因为这是一道千年的坎,唯有懂了的人才会明白,才必须跨过去,以迎接未来。

感谢司马迁,他哭项羽,哭自己,他设下的这个青春人生悲痛的局,有意无意中竟然成了一个男人跨越成熟路上必经的那道坎。

哭吧,痛痛快快地、酣畅淋漓地哭一次,

为青春,为自己,为梦想,为绽放的年华,为曾经无数的心酸落幕,为配不上理想的才情和机遇,也为所有的不幸的人,哭一场。

我们灵魂最深处的一根琴弦  

不止一刻,

我甚至也一度幻想,历史是不是应该重写。

然而历史,总是历史,就像幻想总归是幻想。

但是我们总是止不住会想自己的青春,当你的青春年华抛下你远去,你敢说我们是否真正成熟了。

还是时光易逝,壮志难酬?

今天,我们的抱负是什么?有谁还记得?

人生那种理想,那种荡气回肠的信仰,是什么,又在哪里?有谁还在执著?

还有,没有绽放的青春,能叫青春吗?

……

每次想起那个老师所说,读懂了项羽,就读懂了青春,我都心有所动。

三年,五年,十年过去了,我终于认识到,一个人倘若站在这个历史的角落,真正读懂了项羽,就会逐渐读懂青春所蕴含的那份全部的悲壮,进而读懂人生,而那一刻,就是你成熟的那道槛。

唯有真正成长成熟,你才会对青春易逝,功业未成,壮志难酬,更刻骨铭心。

而当一个人开始珍惜时光,开始为自己已逝的春光祭奠,就不会等到转眼成白头空悲切。

或许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那个项羽,

始终牵动着我们灵魂最深处的一根琴弦,

青春、理想、爱情、事业、天下……

每个男人成熟前确实都应为他哭一场。

 我在这里等你,为了那千年一次回眸的承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