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治维新」为日本建筑带来了什么?

 真友书屋 2019-03-31

本文节选自《知日・明治维新》特集

《麒麟之翼》是根据日本当红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加贺恭一郎系列第九部作品改编的电影,故事的舞台与《新参者》一样,同为日本桥地区。

用谷歌地图搜索日本桥,便能发现其所在地被标注着「日本道路原标」的字样。「国家的出发点」日本桥是日本道路的起点。东野圭吾用日本桥的青铜麒麟雕塑为自己的这部作品命名,当然也为整部小说增加了更多的现实主义元素,以及独特的历史感。我也想用日本桥作为本文的起点,回溯明治维新那个日本大力主张西化的时代。

这些留存下来的明治时代的建筑,似乎向当今的人们讲述着别样的明治维新。

日本桥上的青铜狮子,融合了欧洲持盾的狮子像与传统唐狮子的形象,成了现在矗立于桥两端的狮子像

日本桥位于东京站附近,从江户时代开始就是连接东海道的起点。从现存的浮世绘作品中便能领略其附近往昔的繁华。而如今我们所能见到的日本桥则是1911 年完工的建筑。1886年,日本完成了明治维新; 1905 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得胜; 1911年,这座日本桥完工之时,是明治44 年─明治的最后一年,也正好是日本收回关税自主权的那一年。东京的日本桥是日本步入强国之列的象征性建筑,也可谓一项国家工程。其兴建当初云集了大量的优秀艺术家为其设计。

建筑界的领军人物妻木赖黄担任当时的建筑顾问。他提出了将青铜材质与西洋建筑风格融合的设计提案。众所周知,青铜是中国古代礼器的常见材料。但是,日本除了弥生时代可见的一些青铜制品之外,并不见大型的青铜雕塑。以青铜为材料的这一提案,十分明显地反映出受欧洲青铜雕塑艺术的影响。另外,从桥身设计和整体造型上来看,也彰显了浓烈的欧洲风情。

这座明治时代建造的日本桥似乎名副其实地代表着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战略思想。

然而,正如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其所著的《菊与刀》中常常谈到的那样,日本存在的诸多矛盾是不允许我们对它进行如此简单的分析的。

造型独特的桥上路灯

回到我们所要关注的焦点,桥上的大型雕塑虽然是青铜所制,但主题却是麒麟和唐狮子。麒麟是由中国传入日本的传说中的神兽。随着时间的流逝,其成功融入并成为了日本本土文化的一部分。京都东山的养源院藏有袁屋宗达所绘的「杉户绘」。其正面为狮子,背面为麒麟。日本神社、寺庙的绘马中也留存有大量的麒麟与唐狮子的图像。明治时代,麒麟与唐狮子,已经不再有「唐」味,而成为了可以与西方文化对立并存的日本的本土文化象征。

不过,日本桥上的青铜麒麟雕塑与中国和日本固有的传统麒麟形象都有些出入。麒麟本无翅膀,日本桥的青铜麒麟却莫名地被安上了翅膀。这一对翅膀与欧洲文化中作为负面形象出场的龙的翅膀颇有几分相似。正如《麒麟之翼》这部小说中提到的那样,这对翅膀被赋予了明治时代日本腾飞的象征意义。另外,青铜麒麟雕塑的坐姿,则酷似西方怪兽的坐姿。这也成为了这座「和西折中」桥梁的一大看点。

日本桥的青铜麒麟,酷似西方怪兽的坐姿,且安上了翅膀

位于桥两端的狮子像在塑造当初,参考了奈良手向山八幡宫的雕塑狛犬(唐犬、狮子狗,平安时代由中国大陆引进)。但是,东方的狮子是不持盾的。当时妻木把欧洲持盾的狮子像与传统唐狮子形象融合,设计完成了现在矗立于桥两端的狮子像。狮子所持的盾牌现在则成为了东京都的都徽。

这样的一座融合了东洋文化与西洋文化的近代代表性建筑,足以令观者们切身地体会到那鹿鸣馆时代的华光,以及那个明治维新之后积极地引入西洋文化的时代。谈到鹿鸣馆,脑海中总是能浮现出身着西洋晚礼服的日本贵妇们的笙歌之景,想象着那展现出文艺复兴样式的建筑。但鹿鸣馆的命名,来源于《诗经·小雅》中的「鹿鸣」篇,即「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是一首大宴群臣宾客的诗篇。这个出自汉典的名称当然有欢迎来自西方的宾客之意。

旧岩崎家洋馆

明治时代与日本桥相似的国家性标志建筑还有很多。京都国立博物馆同样展现了文艺复兴的样式风格。然而,京都国立博物馆的题字却是充满传统味道的篆书。我们在初见这些西洋风格建筑的同时,总是能找到某些传统的、属于日本的,或者说属于东洋的痕迹。

这样的一种带有折中和融合性质的建筑,成为当时的一种风尚,而且并不仅仅局限于国家工程之中。

旧岩崎家和室

位于东京台东区池之端1-3-45 的旧岩崎邸庭园,建造于明治29 年,即1896 年。旧岩崎邸庭园是日本三菱公司的创始人岩崎弥太郎的长子岩崎久弥,请英国建筑家约西亚· 康德(Josiah Conder)设计建造的。因为出色的建筑设计和精致的内部装潢,这座可以名垂日本建筑史的洋馆已经被指定为日本的「重要文化财」,也就是国内一般所说的重要文化遗产。

目前,旧岩崎邸庭园仅存最初面积的三分之一。庭园原本面积相当于东京巨蛋,当时三菱公司富可敌国的实力可窥一斑。不过,庭园的重中之重还是作为主体的洋馆建筑。

洋馆为木造的两层建筑,并且配有地下室,是典型的欧式住宅。装饰以17 世纪的詹姆斯一世统治时期的样式风格为基调,显示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样式特点。洋馆南侧的一层廊柱为托斯卡纳风格,二层为艾奥尼亚风格。洋馆的奢华还表现在其内部奢侈的木质雕花家具、刺绣天顶,以及使用高级和纸制作的凹凸纹理的壁纸。

洋馆一层右手边的尽头通向主体建筑的另一边─和馆(纯日本风建筑)。

和馆建成之初占地1815 平方米,远远超过了洋馆面积,由日本传统木工手艺人大河喜十郎修建,装饰内部的襖绘则为鼎鼎大名的日本画家桥本雅邦所绘。和馆主要用于接待客人和举办婚丧等仪式。

旧岩崎家的撞球室

站在庭园树下看这些「融合和洋」的建筑就会发现,庭园中的一棵大树正好平分了这些建筑。树的右边为洋馆,左边为和馆。也许是建造者当初的匠心独具,也许是现代改建者的有意而为。

这些建筑展现出的「融合和洋」的精神,开创了和室建筑和洋室建筑融合的先河。现在日本人在建房时,无论是独体小别墅还是集体公寓,都常常选择和室和洋室相结合的设计。就连卫生间也有洋室和和室之分,经常并置。对于日本人来说,洋室便于打扫,居住舒适;但是传统的和室却能让人心情安宁。

明治维新之后建造的日本建筑,似乎把日本明治维新的思想具象化了。比起艰深难解的思想分析,似乎建筑本身具有的风格特点就足以说明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对于西方文化具有的一种态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