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苦瓜和尚”石涛和贵人博尔都共绘《长江一览图》

 一笔定乾坤 2019-03-31
​        学传统国画的朋友都知道石涛(1642-1708年)与弘仁、髡残、朱耷合称“清初四僧”。他和八大山人朱耷一样,都是明朝宗室遗民,他是明靖江王、南明元宗皇帝朱亨嘉之子。身处明清王朝更迭,动乱之期的石涛内心很复杂。自从父亲朱亨嘉在战乱中死后,小小的石涛就被小太监抱到了寺院,被迫出家为僧,之后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石涛自幼好学,他博览群书,工于绘画、诗文、书法等技艺。青年时代的石涛曾漫游群山,走遍大江南北“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内心矛盾重重,既有国破家亡之痛,又两次跪拜康熙皇帝,身处佛门,又心向红尘,他在清高自傲与不甘寂寞的矛盾中度过了一生。晚年,石涛找到了寄托情感的最佳方式,将一腔愁苦抒发到画作之中,所以他的作品纵横张弛,闪转腾挪,充满了动感与张力,这正是他作品呈现瑰奇特点的原因所在。

        康熙十九年八月,石涛应友人之邀,迁往南京城外报恩寺一枝庵定居。在南京他组织诗社,以文会友,研究书画。同时广结良师益友,在佛学禅意、诗文书画上都得到很深的启发,作品愈来愈精,名气也愈来愈大。此期间,他认识了能诗工画的满清宗室辅国将军爱新觉罗 · 博尔都,并结为好友。也是因为博尔都的举荐,石涛两次被康熙皇帝接见,康熙颇为欣赏石涛的画作。于是石涛去往北京住了三年,但他独特的画风不受王公大臣的欣赏,他曾以诗云:“诸方乞食苦瓜僧,戒行全无趋小乘。五十孤行成独往,一身禅病冷于冰。”无奈的石涛,只好怀着失望,又南下回扬州,以卖画为生,直至去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