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道教】道教历史上的改革家

 cxag 2019-03-31

今年是改革开放第41年,回首过去,数十年众志成城,数十年砥砺奋进,数十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在道教中,也有同样以改革而闻名于后世者,这便是北魏高道寇谦之。

寇谦之,字辅真,(公元 365—448 年)北魏著名道士,道教改革家,上谷昌平(今属北京)人。

道教自张道陵天师于东汉正式创立后,历经三国、魏晋数百年间,在组织形式、教理教义以及社会影响上,均有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同时也出现诸多不利于发展的因素,例如:有以道教名义组织农民起义者;有以道教名义骗人敛财者;更有以借口修炼者,进行所谓的男女阴阳和修等等。

鉴于当时道教的鱼龙混杂及现状,著名道士寇谦之率先打出清整、改革道教的旗帜。

他在时任政府一把手太武帝的大力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和改造。这些改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整顿健全道教组织,取消“祭酒”父业子承的世袭制,也就是说取消教内干部内部接班,实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退;

二、规范并充实教义,除去男女合气之术等;

三、制定道教戒律,取消信众所交纳的“五斗米”税,同时提出,修道者必须“以礼度为首”,此外还将诵经形式加以调整,即“直诵”改为“乐诵”,使道教的斋醮科仪发生了新的变化。同时,他还创立了道教斋戒符箓的典章制度,制定了各种斋醮和仪式。

通过上述种种改革和整顿后的北方道教,焕发了新机,受到当时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信教人数激增,形成道风日盛的局面。

也正是由于寇谦之对道教的革新和改造,为道教能在隋唐时期达到鼎盛奠定了有利的基础和影响,寇谦之也因此成为道教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之一,后世道教徒尊称其为“寇天师”。

今天,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均高度发展,道教传统教理教义如何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社会需求?并与时俱进,同网络时代结合?

无疑,当下道教需要更多的改革家和“寇天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