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网球的未来如何更好?沈建球先生道破迷津

 网球江湖 2023-05-19 发布于北京


第一届由  “ 网球班 ” 发起的网球人协同大会在无锡的蓝天、白云与艳阳中圆满闭幕了,我(杏坛玫瑰露)以教学分享嘉宾身份参会,才得以与业界德高望重的沈老(沈建球先生)当面请教网球的真谛与困惑。我与沈老相识在 “ 网球技术哲学 ” 公众号上,去年中网期间因参加全球职业网球教练培训与沈老擦肩而过,这次终于如愿拜见沈老,从晚八点开始围炉夜话,弹指之间两个半小时飞驰而过。83岁的沈老身体硬朗,思路清晰,精神矍铄,聊到尽兴时,还站起来挥拍示范,讲解动作要领,对网球满满的爱与情怀,令晚辈们敬仰。

网球的未来如何更好?

沈老认为基础的基础永远是网球的未来,没有基础的发展繁荣是虚假的,没有科学规划的基础是盲目的,没有协同发展的基础是薄弱的,没有系统的教练员培训的基础是经验的,没有以人为本的竞赛制度的基础是没有文化的,没有走出去学习的基础是封闭的,没有自力更生的基础是自卑的……

沈老就影响网球未来的三个有深度与高度的 “ 基础 ” 话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沈老希望能够引起业界同仁用站在未来的发展观与全局观进行协同思考与探索,脚踏实地的做一些基础再基础的小事,才能集跬步至千里,这样未来的网球才能在强大的基础推动下静待花开、稳健发展、越来越美!

舶来与自立

教学体系是网球发展的基础土壤,现在从ITF到国外的一个小俱乐部的教学体系在国内都可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只要是 “ 洋面孔” 就有市场,好像我们对此永远乐此不疲,以至于网球教练培训江湖鱼目混杂……


ITF的权威的毋庸置疑,但教练培训的频次太少了,才得以给其他体系发展的空间。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不能去打造自己的教学训练体系呢?这事该谁去做呢?若果一个大学网球专业的学生,四年的学习抵不过三天的教练员培训的话,那问题就很严重了

迎接未来,舶来与走出去都是必须的,但更重要的是要汲取经验的基础之上自力更生,建立自己的教学体系与理念,这条路应该是无法跨越的。

教学理念是教学体系的根,本立道生,无论东西方,最终都要回归到网球技术的原点——人体解剖学、生物力学与网球项目特征等的认知与哲学思考,跨越这个基础去聊网球教学体系都会走玄学,沈老用物质与精神的关系来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哲学分析。

中西教学理念的冲突在于背后广义文化基础的分叉,西方是在科学与人文精神环境下发展网球教学理念的,这点我们不可跨越走捷径,但可以从我们传统文化的哲学视角去建立自己的网球教学理念,就如同对乒乒球球的同化一样。沈老已经身先士卒为我们的推开了一扇窗,沈老的自然网球教学理念是对源自对人生长发育过程中运动规律的思考,爬、坐、站、走与跑的自然过程,那么网球技术自然也要与这一规律相天人合一。先从坐在凳子上打球开始,自然过渡到跑着打球,这就就是沈老所创立的四步教学法的文化根基。

沈老提倡我们要走我们特色的网球教学理念之路,不是闭门造车,而是汲取西方网球教学理念精华,这样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和错路,但要立足实践,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去解决问题,沈老建议我们网球人多看看毛泽东的《矛盾论》和《实践论》,用理论来武装我们的大脑指导我们去自立更生创新。

训练与竞赛

训练是教学理念的实践,这是一个细水长流的工作,就像骆勇指导所说的 “ 文火熬汤 ” ……与训练相伴生的体系就是竞赛体系,现在竞赛体系衍生出了另一个特色——测评。

近年网球技术评级浪潮已经开了帷幕,“ 技评 ” 一次顾名思义是对技术规格、质量与美感等的综合评定,常用在体操、跳水和滑冰等运动项目中作为最后的排名依据。对于这样评级理念,美国也有一个“NTRP”,这个测评的本质是 “ 自评 ” 。

为什么说是自我评估呢?

看下NTRP使用规则:“ 首先详细阅读NTRP各个级别选手的技术特征,并寻找到一个最适合自己当前水准的级别,在以后的比赛中就可以找与自己实力相当或略高于自己水平的选手进行较量,便于提高。另外,俱乐部的教练经常会针对不同选手级别提出一些建议,只有确认了自己的水平后,才可能为自己更好地学习适合自己水平的技术提供帮助。”(百度百科)

教练员的评价也只是建议,更多的是自我评估,那就可能与实际水平有别,以此为理论基础发展成为 “几点几” 的比赛就存在逻辑问题了,报名与比赛结果情况可想而知。

但NTRP测评的可取之处在于以 “ 竞赛 ” 为主导进行自我实际水平评估。若脱离 “ 比赛 ” 去搞 “ 技评 ” ,可能测出的成绩不真实,沈老开玩笑的说:“ 比如在比赛中一个技评低的把技评高打败了,怎么解释技评的真实与实用性呢?”

沈老认为训练(教学体系)的另一条基础战线是竞赛体系的文化土壤,一个与网球训练体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系统,是检验教学效果和发现问题的平台。就好比自行车的前后轮一样,只有二者和谐发展,不同水平的选手都有相应的比赛可打,建立相应的统一的 “ 大 ” 积分制度,并与ITF的赛制进行接轨,在这样的竞赛环境锤炼出来的队员才会更有利于网球未来的美好发展!

经验与科学

经验是网球教练在长期的教学训练中形成的知识财富积累,经验是一种单一的个体认知,内容看似简单其实非常复杂,有时难以言表,在知识范畴上常定义为 “ 默会知识 ” ,但只有 “ 以人(教练)为中心” 才能广泛推广,即很难提高传播效率。

科学则是网球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有意识创造的一种严密分析和演绎推理的认知体系,是网球人主观探索的结果。经验是科学孕育的土壤,科学是经验的理论升华,科学知识的构建是网球发展的基础理论向导。沈老殷切希望网球人要建立我们自己的网球科学基础,例如网球解剖学、网球力学、网球训练学等学科的搭建。在大数据时代,网球科学化还要建立相应的训练、选材、比赛等穷尽网球一切的数据库,这样才能有据可依。

最后引用网球班班长的一句话结尾:

既然总要有人去做,

那么为什么不是我们?

(部分图片取自网球人协同大会)

一个北京网球教练的笔墨春秋

素材取自共享资源

仅用于学习

原力觉醒分享网球之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