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黑石:巨鳄隐形中国

 利有用无 2019-03-31

“我爱房产,但我不清楚究竟是为什么。”

全球顶尖的PE黑石集团掌舵者苏世民,对房地产投资有着极大的兴趣。截止2015年末,黑石掌握的房地产资产规模就已超过1000亿美元。

中国是苏世民重点关注的市场,不管是万科、万达、恒大等地产巨头,还是安邦海航等资本豪强,黑石均与他们有地产项目合作。

2018年1月,纽约举行“美国中国总商会慈善颁奖晚宴”,苏世民与陈峰握手言欢,他称赞海航集团“在慈善领域的成就独一无二”。

时隔一年多后,海航危局,苏世民以“援助者”的身份,走到陈峰面前。

2019年3月8日,黑石集团以70.23亿港元的价格,从海航手中接过了香港国际建投(0687.HK)69.54%的股份。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01

旧主黑石

黑石是香港国际建投的旧主。

香港国际建投原名“泰升集团”。2013年,黑石斥资25亿港元收购其75%股份,获得控股权。2016年,海航又以26.15亿港元的价格,从黑石手中购得泰升集团66%股权,成为新的控股股东,后将其更名“香港国际建投”。

香港国际建投的主业是地基打桩、物业投资等房地产上下游业务,在海航手中,它成为进军房地产市场的重要跳板。

2016年11月,香港国际建投以88.37亿港元拿下九龙启德1K区3号地皮,平均楼面呎价1.35万港元的价格,刷新当时九龙区地价成交最高纪录。此后,海航频频出手,又以多个惊人的价格摘得启德地区另外三个地块。以上四宗土地合计斥资272亿港元。

在寸土寸金、巨头如云的香港,拿下多个位于九龙城区的热门地块,正符合彼时海航迅猛的扩张势头。业内惊呼,一个实力强劲的地产新贵出现在香港地产界。

伴随着整个“海航系”流动性危机的出现,不过一年的时间,这些土地又以262.3亿港元的价格甩卖了出去。

就连香港国际建投也被摆上了出售席,重新还给它的旧主——黑石。

令市场颇为疑惑的是,随着四宗启德地块被售,香港国际建投已没有太多特别值钱的资产,地基打桩等主业的营收状况也出现下滑。但苏世民依旧给出70亿港元的高价,这一价格比两年前出售时,提高40多亿港元。

纵观双方交情,这并不是苏世民第一次对海航如此大方。

2016年将“泰升”卖给海航时,黑石提出26.15亿港元的售价仅仅比自己2013年收购时的25亿港元多出了1.15亿港元。这些价格到底是亏是赚,苏世民自然十分清楚。

双方的交集不仅在于香港楼市。同样是在2016年,海航作价65亿美元买下黑石手中希尔顿集团25%的股份。

希尔顿集团正是苏世民最得意的资本运作作品。

2007年,黑石斥资260亿美元收购了希尔顿,不久后出现的金融风暴让世界经济一片动荡,希尔顿自然未能幸免。不过,危机之中的黑石力挽狂澜,通过管理改善了希尔顿的经营和盈利状况,还将其送上纽交所。2014年之后,黑石逐步清仓希尔顿股票,获取140亿美元左右的利润,成为私募股权史上回报最丰厚的一笔投资。

这在一过程中,买下四分之一股份的海航,给出的价格自然影响颇大。

02

苏世民的中国朋友

苏世民的中国朋友远不止陈峰一位,黑石集团与许多中国顶级企业都在地产领域有过合作。

2012年,黑石与SOHO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盈石搜候(上海)有限公司”,双方各持股50%。六年后,前SOHO中国总裁阎岩加入黑石集团亚洲房地产部,出任董事总经理一职。

无独有偶,2015年开始的宝万之争中,引起“独董不独”争议的张利平,另一个身份是黑石集团大中华区主席。

同年6月,万科成立万科物流公司,黑石入股;2016年8月,万科联合招商银行从黑石集团手中收购了商业地产企业印力集团96.55%股权,对价128.7亿人民币。

2013年,黑石以4亿美元的价格取得了当时经营不善、几度易主的印力集团(原深国投商置集团)。在黑石加持下,印力集团得以迅速扭转颓势,转亏为盈的同时大规模扩张。在这笔交易中,黑石“买入——修复——卖出”的投资理念得以充分发挥,赚得盆满钵满。

同样是在2015年,苏世民在哈佛和吴先生握了手。不久,安邦以19.5亿美元的价格从黑石手中买下了纽约华尔道夫酒店。之后一年中,黑石又陆续以65亿美元的价格卖给安邦保险16家豪华酒店资产,包括加州的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及曼哈顿的万豪酒店。此举创下中国大陆买家在美国作出的最高额地产收购记录。

除此之外,2007年9月,恒大为了赴港上市融资,将持有的御景半岛项目的全资子公司雅立集团40%的股权转让美林。2010年9月,美林将包括这部分股权在内的项目打包出售给黑石。

2012年1月,黑石将广州的御景半岛项目40%的股权转让给恒大,套现12.6亿港元,这也是黑石集团首次从中国地区地产投资的撤出,曾在地产市场掀起不小的涟漪。

甚至,黑石还和中国另一位极其神秘的万亿富豪有过交集。

03

PE巨头的地产逻辑

苏世民喜欢射击,投资时,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风险厌恶者。

2017年4月20日,在美国纽约第八届中美商业领袖圆桌会议中,苏世民对郭广昌直言,自己成功的秘诀在于三个字——不亏钱。

价值可见、风险可控、未来可预测的成熟商业地产与该准则高度契合,也是黑石集团的重要投资方向。

2008年,黑石创建了面向中国商业地产的经营管理机构——盈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随后买下上海长寿路上“调频壹”广场项目,正式进军中国商业地产。

有此平台后,黑石频频出手,将一大批综合体、酒店收入囊中。

2010年,与香港房地产开发商鹰君集团联合出资7.34亿元开发大连朗豪酒店;2012年,与中国台湾顶新集团联手买下了位于上海华敏帝豪大厦5层~33层;2013年,以1.28亿美元认购方兴地产子公司49%的权益,联手开发宁波一个综合商业地产项目;2017年,拿下新加坡丰树集团旗下上海怡丰城,后更名“维璟广场”;2019年2月,以4.8亿美元收购美国商业地产运营商亚洲分公司Taubman Asia Malls 50%的股份,此次交易涉及中国两处商业地产——西安和郑州的熙地港购物中心……

其中一些项目已经让黑石收获颇丰。

例如前文所提,4亿美元买入,三年后130亿元卖给万科的印力集团;又如2008年10亿元买入,2011年14.6亿元出售给新世界发展有限公司的上海“调频壹”。

有意思的是,黑石在中国的商业地产之路并不孤独。在房企龙头万科高喊“活下去”,国内房产公司纷纷收缩战线时,外资却频频出手。

商业地产咨询公司世邦魏理仕集团的数据表明,2018年外资在商业地产上的投资激增62%,达到780亿元人民币(约合91亿美元),创下自200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黑石集团便是最大买家之一。

充沛的资金储备让黑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2018年6月,黑石宣布旗下一支亚洲“伺机型”房地产基金筹集了71亿美元。“由于亚洲地区都市化程度攀升及收入水准上扬,特别是中国及印度,激励投资者对购物中心、仓储、及其他房地产资产的投资意愿。”

转眼间,苏志民“执黑”,在中国已落子11年。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来源: 风云地产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