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河北师大艺术系突现一缕山水画的新风,李明久老师带领两位学生走在了创新的前沿,成就斐然,他们先后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形成了李派山水体系,对后来整个山水画的走向颇有影响,也有人称他们为李派三杰。 本人与他们虽不是一个系,但也是中文校友,虽不会作画,但也关注和欣赏。那么,李明久老师及学生白云乡、刘燕声他们的艺术路是怎样走的呢?(本文不谈社会头衔,只谈艺术脉络) 一、李明久 李明久老师在八九十年代的画风相当突出,一改传统模式,笔墨豪放自然,雄浑大气。在以往以线条为主的基础上,施以自然化的渲染,使之气韵更足; 在以往象征性山石勾勒的基础上,丰富了自然肌理的表现,使之更具视觉冲击力。这一阶段以大山大石为主。 后来的画风一转,强调笔墨的意趣,彰显笔墨的苍辣和稚拙,画面的各元素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形象符号。在物象表现方面,多是山丘、雪景、树林等,诠释了老画家对大自然别样的情怀。 李明久作品之一 李明久作品之二 李明久作品之三 李明久作品之四 李明久作品之五 李明久作品之六 李明久作品之七 李明久作品之八 李明久作品之九 李明久作品之十 李明久作品之十一 李明久作品之十二 李明久作品之十三 李明久八十年代作画 二、白云乡从白云乡作品中不难发现,仍有不少李明久老师的痕迹,但他自己又有更大的发挥。他聚焦太行大坡,攫取太行神韵,开辟了厚重山水的先河,成就了一代画风。 他常用色破墨或墨破色的手法,既有严谨部分又有墨韵淋漓的挥洒,画面大气磅礴、荡撼人心; 他常用大锅菜的炖法,萝卜茄子一锅烩,笔无定法意在其中,什么十八般兵器该出手就出手。不多说了,作品见。 白云乡作品之一 白云乡作品之二 白云乡作品之三 白云乡作品之四 白云乡作品之五 白云乡作品之六 白云乡作品之七 白云乡作品之八 白云乡作品之九 白云乡作品之十 白云乡作品之十一 三、刘燕声在李明久老师那里得知,刘燕声是他第一位入室学生,但可惜的是,刘燕声中断了三十多年的绘画创作!但又可喜的是,自2016年重拿画笔后出手不凡,作品极其强势,艺术特征非常鲜明,网络热度直线上升,仅短短两三年跑赢了三十多年的绘画路。他高调坚持作品的时代感,创立了微结构山水画概念,与常规山水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他以一位从业记者的角度,反观山水画的走向,诉说了很多有见地的想法,形成了一套独到的理论体系。从他的图文中看到,热评如潮,大致称为山水画创新的一面旗帜。本人的另一感觉,这是李派山水的大接力。 他的作品师法自然,但又不唯自然,是自然的升华,即使微结构作品,笔笔也都是写意的手法。他践行了古人石分三面的论述,也大大拓展了笔墨的表现力,把山石结构和质感的刻画推向了巅峰。 他的画风继承了李老师的血脉,又形成了自己的特征,更阳光,更亲近,更通透,更清新,充满了时代气息,加上受过吴冠中先生的启蒙,又见吴老的理念和笔墨,使点线面交织出优美的旋律。 刘燕声作品之一 刘燕声作品之二 刘燕声作品之三 刘燕声作品之四 刘燕声作品之五 刘燕声作品之六 刘燕声作品之七 刘燕声作品之八 刘燕声作品之九 刘燕声作品之十 刘燕声作品之十一 刘燕声作品之十二 刘燕声作品之十三 刘燕声作品之十四 刘燕声作品之十五 刘燕声作品之十六 刘燕声作品之十七 刘燕声作品之十八 刘燕声作品之十九 下图为:1985年,师生三人为人民大会堂合作绘制的作品这样的画风在当时来说是罕见的,对后来山水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燕塞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