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满人官员在仕途上有什么捷径?

 铁血老枪 2019-03-31

 清朝自开国后,一直都在提倡满汉官员的平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满汉官员的俸禄,按照官阶品级,放在相同标准下发放。这种做法,有利于凝聚人心。

可是,清朝毕竟要维护宗室皇族的特权。所以,多少会给满人一些特权捷径。很常见的一种,就是八旗军从婴儿到坟墓的福利待遇。

其余的,更多是在官员的选任上。毕竟如果获得官员身份,就不只待遇的问题,更是将来仕途地位的提高。而且,皇族也希望任用更多自己人,朝堂上才能放心。清朝的时候,在官员选任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被称为“正途”。

所谓正途,就是指官员是进士、举人的科举出身,或者在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通过考核的学子。正途的好处在于,官员的官职选择更多,限制较少,前途更高,地位也更让人尊重。而那些靠捐官或其他途径选任的官职,则统一被称为“异途”。

对于异途官员,朝廷限制很多。受到的提拔也非常有限。如果可以得到保举,异途出身的官员,也可获得正途身份。只是这个代价极大,如果被保举的官员出事,保举者也要一并受罚。但是,上面说的这些限制,都是仅针对汉人官员。

不过,对于满人官员来说,即便他们是异途出身,没有参加科举,靠捐钱获得官职,也一样被视为正途。限制也有,只是极少,大多是文职。比如翰林院编修、检讨这两个职位。它们都是将来有机会位列中枢的官职,要求极高,必须进士出身,才可以担任。

即便如此,跟大多数汉人学子需要经历的高难度科举考试相比,满人官员真的是容易许多。所以,光绪年间,当时的国子监祭酒盛昱曾经感叹说:‘八旗之人不及汉人百分之一,八旗之京官乃多于汉人数倍。’

而且,朝廷还给满人官员开了两个特殊职位,让他们可以更快晋升。这两个职位,一个是“笔帖式”,一个是“侍卫”。

先来说说笔帖式,这原本是一句满语称呼,意思是有学问的人。清朝入关后,笔帖式成为一个专门的官职。官阶不高,在五品和九品之间。事务繁杂,主要任务就是抄写公文、管理档案、传递文书。

这个职位,对于满人官员熟悉政务处理,极有帮助。而且,很多满人官员,都可以从中得到升迁。和珅的弟弟和琳,就是从笔帖式一路高升。更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雍正年间的满人官员鄂尔达。

他曾被担任笔帖式,被授予六品吏部主事。八年后,升任二品广西巡抚。升迁速度飞快。而且,笔帖式的考核极为简单。甚至在咸丰年间,国库匮乏的时候,只需花钱,就可担任笔帖式。

至于侍卫,也是满人官职中的香饽饽。“侍卫”官阶也不高,主要是在皇帝身边,负责保卫、礼仪、传递文书。在皇帝出巡的时候,会穿着黄马褂,一同陪在身旁。

侍卫因为跟皇帝十分贴近,更有机会被皇帝赏识重用。在过去,皇帝的赏识与否,可以直接决定官员在仕途能走多远。乾隆时,和珅就是从侍卫一路提拔,最终成为朝廷中枢大臣。

而且,朝廷授予满人官员的职位,跟汉人官员相比,往往更有实权。清朝满人官员掌握的职权,都是理藩院、宗人府,或者是那些掌管钱粮、火药、兵器的府库。

钱粮兵马,人事变动,牵扯关系利害极深。地方上,总督、巡抚这样的封疆大吏,则有满、汉官员分别担任。

不过,这个情况随形势有很大变动。顺治皇帝以后,道光皇帝以前,清朝地方督抚,一向以满人官员居多。直到咸丰年间,才开始转由汉人官员担任更多

至于驻扎在地方的八旗军,都由满人官员担任。因为八旗军的地方长官驻防将军、都统,都由满人大臣掌管。还有一些地方重要职位,如伊犁将军、绥远将军,也基本由满人大臣担任。其余如盛京五侍郎、参赞大臣,也是如此。像那些需要干辛苦活的驿丞,则不允许满人官员担任。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微信公众号: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