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楚子说诗】乡愁是根隐隐作痛的肉刺

 邈思遐想 2019-03-31

今天是阴历的八月二十九日。

今天的楚子说诗,本来已经选定一首唐人的七绝:赵嘏的《八月二十九日宿怀》。短短一首七绝,有书斋、有菊花、有酒,特别是,诗人有时间一天都坐在那里发呆。这小日子,“愁”得真美!

【每日一诗】

《八月二十九日宿怀》

唐·赵嘏

秋天睛日菊还香,

独坐书斋思已长。

无奈风光易流转,

强须倾酒一杯觞。


我们和他在同一个季节同一个日子,或许是同样的晴日,或许同样坐在书房里发呆,也可以有酒有花,但是,我们能呆得如此雅致、闲愁着就生出一段千古绝唱吗?

【楚子说诗】

每一个日子,都感应着千百年里的同一个日子:

历史里的今天,都是沧桑;

新闻里的今天,都是无常;

故事里的今天,都是悬疑;

那么,诗词里的今天呢?

让我和着窗前一丝风、随着夜间几颗星,以一首诞生于同月同日的名人名诗,悄然拨动你内心那根无人能触动的弦。

是不是很酷?

《八月二十九日宿怀》这首诗大家自己去读去品吧,我今天要说另一首诗,黄庭坚的一首诗。因为有读者在微信公众号上点题了,要求我来和她说说《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好吧,恭敬不如从命。

读者点的是这首:

《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

宋·黄庭坚

花上盈盈人不归,

枣下纂纂实已垂。

腊雪在时听马嘶,

长安城中花片飞。

这首诗的确不好理解,我试着说一说吧,不对之处,粉丝们尽管大刀劈、砖头拍。


【写作背景】

黄庭坚写这首诗的时候,刚刚经历了乌台诗案的牵连,罢了官,离开京城。也就是说,他突然间看透了世态炎凉、看淡了功名利禄。

在赴任地方小官的途中,他自号“山谷道人”,走走逛逛,结交了一个人。这个人姓王名谹,字穉川,也写作稚川。

他们一起吃了一顿饭,饭厅环境好、菜肴好都不用说了,关键是“平生所怀人,忽言共榻床”,“雅雅王稚川,易亲复难忘”,这个朋友心仪已久,结识得正是时候。请看黄庭坚是如何浓彩重墨描绘这顿饭的吧,简直能读得你口水横流:

同王稚川晏叔原饭寂照房

宋·黄庭坚

高人住宝坊,重客款斋房。

市声犹在耳,静虚生白光。

幽子遗淡墨,窗间见潇湘。

蒹葭落凫雁,秋色媚横塘。

博山沈水烟,淡与人意长。

自携鹰爪芽,来试鱼眼汤。

寒浴得温湢,体净意凯康。

盘餐取近市,厌饫谢膻羊。

裂饼羞豚脍,包鱼芰荷香。

平生所怀人,忽言共榻床。

常恐风雨散,千里郁相望。

斯游岂易得,渊对妙濠梁。

雅雅王稚川,易亲复难忘。

晏子与人交,风义盛激昂。

两公盛才力,宫锦丽文章。

鄙夫得秀句,成诵更怀藏。

这么说还不过瘾,黄庭坚还在另一首五绝里这么写:

自咸平至太康鞍马间得十小诗寄怀晏叔原并问王稚川行李

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此他日醉时与叔原所咏因以为韵 其四

五言绝句

宋·黄庭坚

对酒诚独难,论诗良不易。

人生如草木,臭味要相似。


“人生如草木,臭味要相似。”明白了,这是臭味相投的两个兄弟。


后来,两个人关系好了,王稚川发生的一个故事,让黄庭坚不停地拿他开玩笑。王稚川“元丰初调官京师,寓家鼎州,亲年九十馀矣。尝阅贵人家歌舞,醉归书其旅邸壁间云雁外无书为客久,蛩边有梦到家多。画堂玉佩萦云响,不及桃源欸乃歌”王稚川因为到京城当官扔下了家里九十多岁的老母,在旅途中听到有钱人家里载歌载舞的,心生感慨,在旅店的墙上写了一首思乡诗。诗中说,你的歌舞表演再精美,不如我们湖南家乡的渔歌子。欸乃歌,就是渔歌,特指湖南的家乡小调。


【作品分析】

难道是因为黄庭坚刚刚罢官,笑点特别低吗?就这点事,被他抓住不放,开了很多玩笑。他先是写了《次韵王穉川客舍二首》。“次韵”,就是韵脚用字和王稚川一样。

《次韵王穉川客舍二首》

五更归梦常苦短,一寸客愁无奈多。

慈母每占乌鹊喜,家人应赋扊扅歌。

身如病鹤翅翎短,心似乱丝头绪多。

此曲朱门歌不得,湖南湖北竹枝歌。

“五更归梦常苦短,一寸客愁无奈多”这两句十分细腻地写出了游子的一腔乡思,非常哀婉凄美、催人泪下。“扊扅歌”是一个典故,讲春秋时期的百里奚当上大官之后,其阔别三十多年的老妻找到官府,以一曲“百里奚,五羊皮,临别时,烹伏雌,炊扊扅,今日富贵忘我为?”闯上堂与其相认的故事。


黄庭坚一定是觉得这么打趣还是不过瘾,于是又写了《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

《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的另一个版本,标题非常长,是这样的:《王稚川既得官,都下有所盼,未归。予戏作林夫人〈欸乃歌〉二章与之。竹枝歌本出三巴,其流在湖湘耳。欸乃,乃湖南歌也。》这个标题既说明白了欸乃歌的来历,也讲清楚了黄庭坚的写作意图,就是模仿你家夫人的口气和你开个玩笑啦。

两首诗是这样的:

《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

宋·黄庭坚

花上盈盈人不归,枣下纂纂实已垂。

腊雪在时听马嘶,长安城中花片飞。

从师学道鱼千里,盖世成功黍一炊。

日日倚门人不见,看尽林乌反哺儿。

先简单看一下第二首。鱼千里,不要以为是鱼可以游一千里。这个典故出自《关尹子·宇》:“以盆为沼,以石为岛,鱼环游之,不知其几千万里而不穷也。”这条鱼原来是在小小的盆里环游,即便自以为游了千里之远,仍是徒然无益的追求。学本事只是在小盆里环游,立功业只是黄粱美梦。但是家里的老娘呢?却日日盼不来归人,只能看着林中反哺的鸟儿心酸。这一首,前两句的确有了戏说的成分,拿对方的追求和成功冷冷地幽了一默。


到这里,《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的第一首,应该是十分容易理解了。

枣下:枣树下。因枣下攒聚有时,常用以喻人间的盛衰和世态炎凉。《古咄唶歌》:枣下何攒攒,荣华各有时。夏欲初赤时,人从四边来;枣适今日赐,谁当仰视之? 晋潘岳《笙赋》:枣下纂纂,朱实离离。宛其落矣,化为枯枝。人生不能行乐,死何以虚謚为?

纂与攒通,聚貌。唐朝的韩愈 《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诗:桃源迷路竟茫茫,枣下悲歌徒纂纂。


“花上盈盈人不归,枣下纂纂实已垂。腊雪在时听马嘶,长安城中花片飞。”意思是:烟花京城,熙熙攘攘的过客不思归去,枣树之下人头涌动,大家陶醉于短暂的荣华富贵。可是远在家乡的那个人,从腊月飘雪的时候就已经盼着能听到归人的马鸣声了吧,此刻,长安城,是不是也应该已经进入暮春,花儿差不多该落了吧。

《欸乃歌二章戏王穉川》两首的结构几乎一样,前两句讥讽功名利禄的短暂虚无,后两句讲家中亲人的痛苦与热盼。乡愁是一个随时随地让你感到隐隐作痛的肉刺,拔不掉、消不去;而黄庭坚在经历了人生挫折之后,又认识到了宦海的无常、仕途的迷茫。这是又一根刺,扎进读者的心里。虽然是和好朋友之间的一次玩笑、一次戏说,但是人生的感悟是真切的、由衷的。这是宋朝版的“常回家看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