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联点评(2)--文武

 风舞三湘 2019-03-31
上联:春雨唤桃轻吐绿【清水河畔】
下联:东风弄柳乱飞白【一剑】(今)

      上联:春雨唤桃轻吐绿。
      古诗词中有关桃花的描写可以说是连篇累牍,不胜枚举。如“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流水无限是侬愁”(刘禹锡)。“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唐寅)。作为一个七字联句,如何能够摆脱前人诗句的影响,在不落窠臼而又要惜墨如金的语境下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的确需要有网罗天地之秀,走笔成章之才的大手笔。因为作者首先要对前人的诗句熟稔于心,然后整合自己的创作意识,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才有利于思路纵横,左右逢源,正如郑板桥的两句诗“十分学力要抛三,各有灵苗各自探”,才有可能胸有成竹地“下笔如有神”。春雨唤桃轻吐绿,“春雨”是平常物,“唤桃“二字是起势,“轻吐绿”收尾,也完成了联句意境所赋予文字的使命,干干净净,犹如蜻蜓点水般飘逸而洒脱。有关春雨桃花的诗句前人早已写滥,要想有所创新,必须另辟蹊径,也正是“文从曲径通幽处”的一种需要。一般情况下我们见到的桃花大都是烂漫中的灼灼如火,没有谁会在意,或者说没有谁会注意到早春的桃树,那刚刚鼓起来一点点的芽苞是什么颜色,而此联句谨用三个字“轻吐绿”,就把这种景象一览无余地展现了出来。尤其是一个“轻”字,可以说是“妙手偶得之”,,把一种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早春景象轻轻一点,便纤毫毕现,令人叹为观止。别人都在写桃花的艳丽,而作者偏偏写花苞的萌芽,看似轻描淡写,其实是“力透纸背”。 俞陛云在《诗境浅说》中评李山甫诗句“‘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此二句以轻活之笔,写眼前之景,全以不著力处见工。宋人集中,每有此派。在骈文中,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其意境相似。”“不著力处见工”,恰也是对此联句最好的诠释,和韩愈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有异曲同工之妙。

    下联:东风弄柳乱飞白。
    从古诗词还有联句中,一般情况下我们见到的有关柳絮的描写都比较直接。如韩愈“浮云柳絮无根蒂”,张孝祥“漠漠春阴缠柳絮”,苏轼“翠袖倚风萦柳絮”,欧阳修“长堤柳絮飞来往”,如联句“柳絮含春风窃色”(悟能)。这都是从各种角度,同时也是作者本人在写作时情感所寄于柳絮的一种诉求。虽然都是在“柳絮”二字上做文章,因为所诉求的情感不一样,自然给人们所造成的欣赏心理也不一样。但鉴于大家都在“柳絮”二字上做文章,自然就很难有所创新和超越。“东风弄柳”本是寻常事,也是寻常句,但“乱飞白”的巧妙比喻,使整个对句的意境一下子宕开了。这其实也是在一种“炼字”的功力下,所显现的艺术魅力。书法艺术中有“飞白体”, 相传是书法家蔡邕受了修鸿都门的工匠用帚子蘸白粉刷字的启发而创造的。北宋黄伯思说:"取其发丝的笔迹谓之白,其势若飞举者谓之飞。"今人把书画的干枯笔触部分也泛称飞白。同时可利用"飞白"使书写显现苍劲浑朴的艺术效果,使作品增加情趣,丰富画面的视觉效果。当然书法的功力在"飞白"中也能充分体现出来。由此可知,用“乱飞白”来比喻柳絮,说明作者在书法艺术领域也有一定的造诣。用一种书体“飞白”来形容一种自然景象,不仅形象生动,而又令人耳目一新。上下联的意境不仅别有洞天,也堪称是珠联璧合。赵浩如在《历代楹联选注》一书中对山东济南趵突泉联“画阁镜中,看幻作神仙福地;飞泉云外,听写成山水清音。”的评价是“此联不粘滞泥古,写得较为蕴籍潇洒。”窃以为“东风弄柳乱飞白”,作如此评价也是恰如其分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