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联点评(19)--文武

 风舞三湘 2019-03-31
上联:临溪钓月诗当饵【清风月影】
下联:穷岭耕云笔作犁【清水河畔】


    上联:临溪钓月诗当饵。上联不仅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还很空灵,有一股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读来令人有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美感。俗云:钓鱼似修仙。当然这里的垂钓不是实物,像是电影学院招生时对考生们的一个“无实物表演”的考试。“临溪钓月诗当饵”就属于“无实物表演”的一个精彩场景。用诗来钓月,这样的大手笔绝不是俗人可为,有一种放怀宇宙,俯视王侯的气势,这种气势在中国历史上有两位垂钓者可以担当得起。汪曾祺曾在《严子陵钓台》一文里,向我们介绍了这两位历史上最有名的垂钓者,一个是姜太公,一个是严子陵。姜太公渭水垂钓最有名,因为他钓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长的朝代——周朝。后又因为明代陈仲琳《封神演义》的问世而妇孺皆知。严子陵知道的人比较少,他的事迹也简单一点,《后汉书》有传:“严光……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姓名,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令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是光……”严子陵之所以有名,是因为后来光武帝再三派人去聘请他,想让他辅佐自己,但严子陵均不受,乃躬耕于富春山。说白了,就是喜欢做隐士。问题是做隐士也不容易,就因为他和姜子牙一样也垂钓过,就被王世贞《钓台赋》刻薄地说成:“渭水钓利,桐江钓名”。但作为政治家的范仲淹却很欣赏他,特意写了一篇《严先生祠堂记》,最后四句歌尤为千载传诵:“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如今在浙江桐庐县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有几幅对联,我最喜欢的一副是:“出处贵知己,缅当年樵水渔山,旧雨无心于帝子;来去皆幻迹,独此地滩声岩影,高风终古属先生。”我之所以拿历史上这两位有名的垂钓者来说事,只是想借用这两个因垂钓而成就大业和名声的“高人”,来烘托“临溪钓月诗当饵”那种空灵的清爽境界。再就是,既然是垂钓,大都是风景好的地方,“这四山的幽静,这江水的青蓝,简直同在画片上的珂罗版色彩,一色也没有两样,所不同的是在这儿变化更多一点,周围的环境更芜杂不整齐一点而已,但这却是好处,这正是足以代表东方民族性的颓废荒凉的美。”(郁达夫《钓台的春昼》)也只有这些地方容易让一颗躁动的心安定下来,才能让一些所谓的高人放弃尘世的功名利禄,在此处安心做一个散淡的人。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样的“高人”不在少数,但真正拿诗当饵来垂钓的大抵只有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其实和用诗来钓月毫无二致,真的令人叹为观止。
    下联:穷岭耕云笔作犁。和上联一样,描写的是一个“高人”的避世生活。垂钓是修心养性,而又赏心悦目的事,容易做到,但要在一个“驱车陟峻阪,牛斃辙亦败。羊肠虽云险,兹险最奇怪。千里无爨烟,四顾多障碍。烟草何茫茫,信是要荒外。”(洪皓)的穷岭耕云,的确需要有种不同寻常的性情和毅力。这个下联我们可以看作两种场景。其一,一个有志于某种志向的志士仁人,即使生活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依然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抛弃不放弃,为自己所喜爱的事业默默地耕耘着。其二,完全可以看作一个世外的高人,虽然身处恶劣的环境,依然保持着一种散淡的性情,不为外部环境所干扰,坚持在自己的思想境界中“进德修业”。而这里的“笔”,我们不能全然就看成是一支笔,笔代表工具,所以也可以引申为其它的物品,甚至是一种德行。而这种高尚的德行,只有在穷岭之地才能彰显出来。“满坞白云耕不破,一潭明月钓无痕”(管师复)。这种闲云野鹤般的闲适散淡,从境界上来说是脱俗的,有点仙风道骨,一般人做不到,也享受不了。虽然这幅对联化用的是“耕云钓月”这个典故,但“一切境语皆情语”(王国维),由于整副对联通过一种意境向我们传递了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已经完全改变了原有诗句的内容和格式,因而内容显得更为丰富,知识的厚度也有所增加。上联是“唯美”中散发着禅意的芬芳;下联是哲理中蕴含着玄机的奥妙。上联引领我们的想象,在一种“世外桃源”式的景色中遨游,下联指导我们在梦想追求的道路上,不要畏惧艰难险阻。上联是美丽的画;下联是励志的诗。上联是可以洗去我们思想尘垢的,与世隔绝的一泓碧水;下联是我们在事业追求的道路上,必须谨遵的金科玉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