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佳联点评(38)--文武

 风舞三湘 2019-03-31
上联:知味停车寻雅座【山间方竹】
下联:闻香落马醉花阴【月下听雨】


    这幅对联猛一看有点面熟,仔细一看,还是有陌生的地方。首先:知味停车,闻香落(下)马。这八个字比较老,古时候的客栈就用,现在的饭店还用,估计将来还会有人用,既然是好的,那自然是百见不厌,百用不烦。我就见过几家饭店,使用过这八个字。这八个字据说有两个版本的传说,在这里不去引述,我们只欣赏对联的内容。虽然,前面的几个字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后面连缀语的文字内容,是决定整副对联内涵的关键,所以说,无论前面的几个字是借用还是化用,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看后面的文字去如何表达和完善,以期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这里不说成败,因为这其实是一幅很实用的对联,顶多也就是雅或者俗之间的差别。比如“食神闻香下马,雅客知味停车”,这都是最常见的,一般情况下7个字到9个字之间最多。这些都是为了招揽顾客,店家所使用的一种广告方式,未必人人都在意,因为未必来的都是雅客,更不用说什么食神了。当然,客人在不在意不要紧,牌子还是要挂的,广告还是要做的。
    上联:知味停车寻雅座。别人说的是“雅客知味停车”,这里不说了,这里说“寻雅座”,这三个字不仅一下子改变了原有对联的格式,也一下子使内容的雅俗泾渭分明。首先说“雅客知味停车”,那我们要问,是不是山间的莽夫,粗鄙的升斗小民,卑贱的青楼女子,居家的童叟妇幼,以及替天行道的侠客不需要停车?因为这些人不能算是“雅客”,往细了说还有很多人不能算是“雅客”,所以说,原有的对联,在创作上存在着误区甚至是一种群体岐视,当初的作者也许是想卖弄一下,但我敢说,品味绝对一般,而文字的表达能力更不敢恭维。之所以这幅对联还有那么多饭店去用,这里面未必全都是吃客,也有懂得的,不过是吃餐饭而已,谁会去故意戳破,败了人家的兴。回转来说“知味停车寻雅座”,这个“寻雅座”,从一定程度上已经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或者说是态度,因为匆匆赶路人,或者说是劳作中的贩夫走卒,对所谓的坐在那里没兴趣,只要有座位就好,因为赶快吃饱了了事。而“寻雅座”其实指的也是“雅客”们的一种消费观,但因为这种说法比较含蓄,既照顾了“雅客”们的好面子,也不会伤己“草根”们的自尊,甚至还有故意抬高食客们的品味之意。其店家的殷殷之诚意,已尽在此中了。
    下联:闻香落马醉花阴,先说前面的四字,原来的是“闻香下马”,一字之差,不是偶然,而正是创作者的高明之处。闻香下马是很自然的事,下马者的态度也是一种很随意的行为,给人一种可来可不来的感觉,或者是先下去看看尝尝而已。纯粹是一个很通俗很常态化的举动,而整个内容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条缺少艺术性,也不够出彩的商业广告。而“落”字则不同,古人有“应声落马”之句,“落”就是“掉下来”,当然此时不是真的掉下来,而是一种夸张的描写,但这个字的传神之处就在这里。因为闻香而从马上“掉下来”,有两层含义,一是:香味独特,还未见到,已经先让人垂涎三尺了;二是这种美味,一闻到就让人急不可耐,所以,下马的时候都已经忍不住了,慌忙中几乎是从马上掉下来的。一副美食家的急切神态栩栩如生地展现在了我们面前,真是让人忍俊不禁。再说“醉花阴”三字,醉花阴,词牌名,最著名的句子当数易安居士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好像“醉花阴”词里的句子,大多数都融入了酒与醉的成分,因此可以看出作者用“醉花阴”三字来形容“闻香落马”后的形态,是有一定寓意的。“醉花阴”一是为了上下对句的和谐对称,二是为了进一步渲染“闻香落马”的气氛,如果光有前面的“闻香落马”,所能达到的艺术效果毕竟有限,而用“醉花阴”来修饰前面的人物神态,使整个对句,更完整,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则,既然是“闻香落马”,如果不能一醉方休,岂不辜负了此处的美味佳肴,岂不显得前面的用语过于夸张。“醉花阴”,直说也就是醉倒在花阴下,而不是其它地方,恰好和上联“寻雅座”中的雅客完美的吻合在了一起,如果不是雅客,可以直接醉倒在饭桌前,或者正在大门外耍酒疯哩,怎么还会有闲情雅致去一边赏花,一边饮酒,直至醉倒在花下为止。
    整幅对联,不仅寻不到原有对联的俗气,而在艺术创作上,也比传统的手法更胜一筹。两位作者真是匠心独运,心有灵犀。凡是开酒店的老板,要想使自己显得更有艺术品位,不妨赶紧把这幅对联换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