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纪年表

 九紫娘娘 2019-03-31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历史延续数千年而未中断的国家,这就为我们今天学习和了解历史的传承、民族的进步、国家的发展提供了极其便利的条件。近来,有人问我《中国历史纪年表》中为什么有些朝代的纪年不是从该政权初建时算起,为什么有的朝代纪年未用皇帝的谥号或庙号,而是将一些不是皇帝的人列入纪年表中?

关于历史纪年表

在《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工具书后面的《附录》中,都或繁或简地附有《中国历史纪年表》。 2000年之前版的工具书所附的纪年表均起于公元前841年,即西周共和元年,止于公元1949年。2000年以后版的工具书所附的纪年表则从五帝(约公元前30世纪初)开始,截止时间仍为公元1949年,时间整整提前了2300多年,这是因为我国历史的准确断代年限上推的结果,而这一成果是2000年正式公布的。

纪年表按年代先后,分五帝,夏、商、周、十二诸侯(含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两汉和新莽)、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含武周)、五代、两宋、辽、金、元、明、清及中华民国等21个分表。各朝代详列帝王名号(即谥号或庙号均以习惯常用者为准)、年号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便对照。凡改元都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年号有异说及干支字有改动者,均加以注明,如汉武帝征和年号,或作延和,即用“征(延)和”来表明。各朝代因种种原因曾改干支的称呼,亦在有关年代中作了说明。如查找到隋炀帝大业三年,就可知道这一年是公元607年,丁卯年即兔年。干支纪年为60年一轮回,无论前60年还是后60年,甚或前后各N个60年,仍然是丁卯年。其他年份可依此类推。

熟悉纪年表对于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及各朝代的建立、断代的衔接和按国号+帝王谥号(庙号)+年号+数字纪年法等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

纪年表中的断代衔接

我国历史的断代衔接始终遵循“一条主线,一个中心”的原则。“一条主线”是按一年接一年不间断的自然延续;“一个中心”是以一个政权(主流政权)为中心,其他政权都围绕这一中心而延续。因此,在许多史籍中,一个时期只能看到一“帝”,其他政权的皇帝则被称为“×主”。如三国时期,曹魏占据中原,被视为 “主流政权”,于是历史上便以曹魏政权的纪年为主线往后延续,而几乎同时存在的蜀汉和孙吴政权则被视为“非主流政权”,在史书中,称曹魏的皇帝为“帝”,称另外两家的皇帝为“主”,因而历史上才有了蜀汉的“先主”、“后主”以及东吴的“吴主”之称,其后历朝历代也都如此。南北朝时期,由于南朝各政权是由晋延续下来的,因而为“主流政权”,而称北朝各政权的皇帝为“×主”。直至陈朝灭亡,全国实现了统一,隋朝才得以成为“主流政权”,从而延续纪年,是年为隋朝建立的第9年,即隋文帝开皇九年。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朝灭亡之时,汉朝尚未建立,当时的刘邦只是被人呼为沛公(项羽被称为鲁公),而他的汉王是在第二年二月才由项羽给加封的,但历史纪年表却以汉纪来与秦纪衔接,其理由是:起义军象征性统帅义帝楚怀王与西楚霸王项羽存在的时间都很短,而刘邦后来所建立的汉政权延续的时间较长久。

几千年来,无数知名或不知名的史学前辈们默默耕耘、不懈努力、科学编排,他们中间许多人为了给后人留下真实、珍贵的史料,甚至付出了鲜血与生命。我们有责任认真学习、努力掌握并一代代地传承我们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文化。

无谥号、庙号帝王的纪年

在2132年的封建社会期间,先后或同时存在过32个封建政权(以纪年表所列政权为准),共有225位皇帝, 其中没有谥号或庙号者就多达34位,他们多为各朝的末代皇帝,在改朝换代过程中被赶下台或被废、被杀者,其他无谥号、庙号者也都是在争夺皇位的倾轧中被废或被杀者。虽然纪年表上是按他们被贬黜之后或在位之前的爵号进行纪年,而事实上他们仍然是一代皇帝,其中不少人在位时期还相当长久,如三国蜀汉后主刘禅,他在位时间长达42年,新朝的王莽在位时间也有14年。

谥号是封建时代人死亡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而给予的称号。最初仅用于帝王、国君和大臣,通常叫做“官谥”,自东汉以后,开始有“私谥”,其后,民间使用也较为普遍。谥号最早始于对夏商两朝的末代国君桀和纣的贬责,而正规的《谥法》则形成于西周,但初期使用尚不正规,如西周先期从文王至懿王8位国君的王号都是其在位期间自称的,第一位真正有谥号的国君是西周第9位国君周孝王(公元前891年-公元前885年在位),其后才逐渐正规起来。

历代被杀或被废的帝王,多没有谥号,史书便按其原封爵号或被废后的爵号记载,因此历史上便有不少没有帝号(谥号)的帝王,如曹魏时的齐王曹芳、东吴的会稽王孙亮等。曹魏皇帝曹芳被杀后,司马昭为其定了一个恶谥,“邵陵厉公”,因此,《资治通鉴》中曹魏纪年就是邵陵厉公,而纪年表则参考《三国志·魏书》,按其即位前的封爵齐王作为纪年。谥号纪年的方法是:国号——帝王谥号——年号(无年号者不用)——年序号,如汉惠帝五年,梁武帝大同八年。但是,秦始皇认为给已故君王加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为大不敬,下令自他起世世相传,不加谥号。

另外,大周女皇武则天还首创了“谥宝”。“谥宝”是埋在帝王陵中刻有帝后谥号的玺印。据说第一位有谥宝的皇帝就是武则天的丈夫唐高宗李治,自宋以后,每位皇帝陵中都埋有谥宝。截至目前,已在前蜀皇帝王建的永陵和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中发现两方谥宝。

每个朝代开国之初都要建宗庙(或叫太庙和祖庙),供奉和祭祀列祖列宗。帝王庙号始于汉朝,宗庙正殿一般供奉七代或九代祖宗的神位,按照左昭右穆排列,开国君主的庙号多为高祖或太祖;按照“有功者祖、有德者宗”的原则,汉初曾规定自高祖以后,无功德者不得称宗,因此,除汉文帝和汉武帝外,西汉其余皇帝大都没有庙号。南北朝以后,庙号开始滥用,到了唐朝更是无帝不称宗,其后历代皆效之,因此,庙号便失去其本来的意义。

武则天为扩大影响,抬高自己,实现其掌权的野心,开创了为在位帝后上“尊号”的先例。臣下根据帝王的意思先拟好尊号,再由皇帝认可即成。尊号最初只加给在位皇帝、皇后,后来也给死去的帝后追加。唐高宗死后,追加尊号为“天皇大帝”,武则天则作为太后加尊号为“圣母神皇”。她称帝之后,又先后加“越古金轮圣神皇帝”等多个尊号。从此,后世之君在位期间和去世以后也都要上尊号和被追加尊号,并且根据在位帝王的意向一改再改。唐玄宗在位期间曾四次上尊号,由“开元神武皇帝”一直增加到“开元天地大宝圣文神武孝德证道皇帝”。自此,帝王死后的谥号多由其先前的尊号所取代。尊号不但代替了谥号,还因其过长且名不副实,为纪史带来不便,所以史书上,自唐朝开始,改纪年方式为国号——帝王庙号——年号——年序号。如唐高宗永徽四年,清世宗雍正八年等。

除了西周前期的8位国君的王号是其生前自定的以外,其后,帝王的谥号、庙号等都是在其死后才有的,如“汉武帝”、“周平王”的称谓在其生前是不应该出现的。还有,各政权建立时,均称国号为“大唐”、“大宋”等,而史书中,为避免出现重复,在一些国号前加上了“前”、“后”、“东”、“西”等带有时间性和方向性的字样。而时下一些影视剧台词里,出现“我北周”、“我后梁”,甚至臣子直呼其君王“文帝”、“武帝”等都是不正确的。了解这些历史常识,对于我们学历史、讲历史、演历史无不具有重要的意义。

附录:我国历代纪元表

1. 本表从“五帝”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

2. 我国历史年代,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以前,异说颇多,尚无定论,本表对于西周共和元年以前,只列帝王世系。

3. 较小的王朝如“十六国”、“十国”、“西夏”等不列表。

4. 各个时代或王朝,详列帝王名号(“帝号”或“庙号”,以习惯上常用者为据)、年号、元年的干支和公元纪年,以资对照。(年号后用括号附列使用年数,年中改元时在干支后用数字注出改元的月份。

干支次序表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盘庚迁都于殷后,商也称殷。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 周(约前11世纪—前771)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东周(前770—前256)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秦[秦帝国(前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自次年(秦昭襄王52年丙午,前255)起至秦王政25年己卯(前222),史家以秦王纪年。秦王政26年庚辰(前221)完成统一,称始皇帝。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汉(前206—公元220)

西汉(前206—公元25)

包括王莽(公元9—23)和更始帝(23—25)。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东汉(25—220)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三国(220—280)

魏(220—265)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蜀汉(221—263)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吴(222—280)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晋(265—420)

西晋(265—317)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东晋(317—420)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南北朝(420—589)

南朝 宋(420—479)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齐(479—502)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梁(502—557)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有的地区用至6年。

** 有的地区用至3年。

陈(557—589)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北朝 北魏[拓跋氏,后改元氏](386—534)

北魏建国于丙戌(386年)正月,初称代国,至同年四月始改国号为魏,439年灭北凉,统一北方。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东魏(534—550)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北齐(550—577)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西魏(535—556)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北周(557—581)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隋(581—618)

隋建国于581年,589年灭陈,完成统一。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唐(618—907)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辛酉三月丙申朔改元,一作辛酉二月乙未晦改元。

** 始用周正,改永昌元年十一月为载初元年正月,以十二月为腊月,夏正月为一月。久视元年十月复用夏正,以正月为十一月,腊月为十二月,一月为正月。本表在这段期间内干支后面所注的改元月份都是周历,各年号的使用年数也是按照周历的计算方法。

*** 此年九月以后去年号,但称元年。

**** 哀帝即位未改元。

五代(907—960)

后梁(907—923)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后唐(923—936)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后晋(936—947)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出帝即位未改元。

后汉(947—950)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后汉高祖即位,仍用后晋高祖年号,称天福十二年。

** 隐帝即位未改元。

后周(951—960)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世宗、恭帝都未改元。

宋(960—1279)

北宋(960—1127)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南宋(1127—1279)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辽[耶律氏](907—1125)

辽建国于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8年(一说94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太宗即位未改元。

金[完颜氏](1115—1234)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熙宗即位未改元。

元[孛儿只斤氏](1206—1368)

蒙古孛儿只斤铁木真于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南宋。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明宗于己巳(1329)正月即位,以文宗为皇太子。八月明宗暴死,文宗复位。

明(1368—1644)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 建文4年时成祖废除建文年号,改为洪武35年。

清[爱新觉罗氏](1616—1911)

清建国于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中华民国(1912—1949)

李生海:《中国历史纪年表》解惑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